「堅果之王」三隻松鼠助推產業融合,零食行業衝出「長期主義者」

2023-04-19     財經無忌

原標題:「堅果之王」三隻松鼠助推產業融合,零食行業衝出「長期主義者」

文 | 無銹缽

4月7日,伴隨著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活動的結束,聚焦世界目光的《中法聯合聲明》也隨之重磅出爐。

有趣的是,圍繞這沉甸甸的51條涵蓋經濟、文化、政治層面的合作條款,網友的注意力,卻集中在一條關於「開放獼猴桃進口」的事項里。

幾顆水果為何如此重要,甚至能在惜字如金的「中法聲明」里占有一席之地?

細究之下,答案卻值得玩味。

作為獼猴桃的原產國,中國培育著全球近一半的獼猴桃產量,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此次聲明的內容,卻是中國要進口法國的獼猴桃。

原產國向輸入國開放市場,這一驚詫的現象背後,所折射出的,正是中國農業所面臨的普遍困境:

缺乏品牌優勢和特色,產品附加值低,「大而不強」。

正如一位農科院專家所總結的那樣:

「我國農業雖然體量大,但生產水平不高,亟待提質增效。」

在這基礎上,伴隨著消費動能的積蓄,復甦的市場,正在迫切需求一個豐沛、多元的新農業故事。

近期,攜全新「堅果+」模式現身的三隻松鼠,無疑帶來了好消息。

當一顆「世界堅果」,在中國生根

4月12日,三隻松鼠對外發布了首支產品溯源片,講述夏威夷果在中國雲南的生長故事及與之結緣的歷程。

越過三隻松鼠的視頻鏡頭,夏威夷果的故事,同獼猴桃的故事,恰好構成了一種巧合的反差。

過去,缺乏品牌優勢和特色,讓產自中國的獼猴桃,成為了紐西蘭、法國的馳名商品;

如今,夏威夷果——這種產自澳大利亞的堅果,歷經三十多年的發展,卻得以飄洋過海,成為了雲南的一張「新農業名片」。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雲南省夏果種植面積達379萬畝,占全球種植面積的54%,2021年雲南省夏果全年總產量109000噸,總產值達62.53億元。

起落之間,三隻松鼠圍繞「世界堅果中國化」的戰略助推,成為了塑造這一反差的關鍵。

堅果好吃樹難栽,圍繞農業的創新和變革,其艱難常常超乎人們的想像。

一方面,作為具備專業門檻的產業,農業的發展一直高度依賴科學技術和經驗反饋,這意味著參與其中的力量,必須要具備「板凳坐穿」的耐力和「韌性」。

以堅果的種植為例,雲南省39.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什麼樣的土地適合種植什麼品種的堅果?不同品種之間如何育種、選苗、養護、採摘、銷售?一切對企業來說,都是全新的課題。

另一方面,農戶群體的風險抵抗能力普遍偏弱,這要求圍繞農業的一系列變革,更需具備「柔性」。

一棵夏威夷果樹,從種植到結果需要7-10年的時間,相比一年一熟的甘蔗,它不僅是一種明星產品,更是一種只有長期主義者才能採摘的果實。

為此,除去選種、嫁接等技術支持,大約三年半的時間裡,三隻松鼠的產品經理都紮根在雲南的山疙瘩里,去向農民傳輸消費者數據、告訴他們市場的風向,消費的趨勢,不斷維持當地農民的信心。

用這些產品經理的話來說:

「這些年對於夏果國產化的過程,三隻松鼠最大的貢獻就是做到了言行一致,讓當地農戶看到了真金白銀,同時引進技術和設備給農場,提升了果子質量,為行業做了非常好的示範。」

截至目前,堅果,已經成為了雲南這片風景秀麗的高原上,最具發展優勢和產業基礎的特色現代農業之一。

而一顆生長於澳洲昆士蘭明媚陽光下的夏威夷果,歷經萬水千山的跋涉,也終於在一群懷揣著堅果夢的人的幫助下,在中國南疆這片同樣肥沃的土地上,紮下了深根。

「堅果+」模式如何「解碼」產業融合?

縱觀這一品牌的堅果版圖,如果說耐力和韌性是滋養堅果本土化的源泉,那麼融匯一二三產業的全新「堅果+」商業模式,則是真正讓堅果產業擺脫「靠天吃飯」,構建全新發展秩序的關鍵。

身處動態而多變的消費環境下,產業無法孤立運轉,圍繞著消費品牌,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之間的聯結,正在變得愈發緊密。

對此,中央農辦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劉奇就曾表示:

未來的產業模式,一定是建立在「多向度融合」和「多資源勾兌」之下的,唯有深入整合資金、技術、設施等諸多元素,才能重組為具備強大競爭力的產業。

無論是對於上游的鄉村,還是對於下游的企業來說,這都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雙贏」。

三隻松鼠的「堅果+」模式實踐,就是在這些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下展開。

早在2022年4月,這一品牌就已經將「為國家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做出突出貢獻」率先寫入企業願景。

相較於過往的三產融合案例,三隻松鼠此次帶來的「堅果+」模式創新主要有兩個層面:

其一便是對科技創新的深入運用。

以品控端為例,作為行業內標準匱乏的「重災區」,悶頭耕種並不能幫助農業提質提效,南傘鎮田壩村前書記王習寧就曾在採訪中感慨,自己種了1520畝夏果,卻只是「囫圇吞棗」的賣,連消費者喜歡什麼樣的果子也不知道。

特殊時期,技術創新成為了三隻松鼠破局的思路,通過聯合美亞光電共同開展針對夏威夷果的專項課題研究,三隻松鼠成功將X光色選技術應用到夏果的原料篩選,通過使用色選機、X光機等先進設備進行壞籽辨識,使得夏果壞籽率控制在5%之內,出仁32%+,實現品質顯著提升。

另一方面,三隻松鼠的「堅果+」模式,不僅僅是簡單的資源整合,更是旨在打造圍繞上下游發展,促進產業升級的「共贏模型」。

在被譽為雲南「堅果皇后」的陳榆秀眼中,三隻松鼠為這片土地帶來的改變,是每一個村民都能切身體會到的。得益於種植堅果所帶來的收入,大量臨近的縣區脫貧摘帽,當地村民更是直接把夏威夷果稱作「致富果」,把果樹稱作「小康樹」、「上學樹」。

在這基礎上,為了全面承接當地堅果種植業的蓬勃發展,三隻松鼠還在不斷對外攜手線上線下多個渠道,助力堅果走出大山,乘上網際網路電商的東風;對內依託自主示範工廠,打造殼堅果加工製造集群,規模化帶動產值提升。

截至目前,三隻松鼠於2022年落地的第一座每日堅果示範工廠,已實現「T+1+7」直發模式,即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高效滿足客戶訂單,以「銷定產」模式,承載產業鏈延伸的空間。

從這個角度來說,跳出商業經營,三隻松鼠所代表的零食科技品牌的價值,就在於其深入產業鏈上游,以創意和品牌力賦能農業,以優質原料助推工業生產,以產品品質反饋用戶需求,所打造的一二三產業共贏的融合模型。

依靠這一模型,三隻松鼠在為產業融合「解碼」的同時,也能源源不斷地向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的產品,並推動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事業,在南部邊疆的大地上開花結果。

零食4.0時代,助力者為什麼是三隻松鼠?

回望過去,企業如何實現基業長青,這曾經是困擾西方商業學者的共同問題。

從經營管理,到第二曲線,再到顛覆式創新、熵減理論,百家爭鳴的學說背後,不變的核心只有一點:

企業要想獲得長期的生命力,就一定要具備與之匹配的長期主義價值理念。

細細數來,中國休閒零食行業也已經走過三十餘年,零食企業的發展軌跡也幾經更替。從零食1.0的量販模式,到2.0的品牌連鎖,再到3.0的全民線上,當下的4.0時代,來自周期和行業的多重難題也正困擾著整個行業。

企業如何破卷?回歸「長期主義」的正確軌道,仍然是一大關鍵。

什麼是零食行業的「長期主義」?答案一定繞不開市場的需求與呼喚。

宏觀來看,伴隨著消費復甦浪潮的顯現,消費熱點,已經逐漸由傳統的實物消費向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體驗消費轉變。

這也是總書記倡導樹立「大食物觀」,提出掌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讓老百姓吃得健康的初衷。

在這基礎上,圍繞健康、品質等關鍵詞,對市場風向有著敏銳判斷的品牌,早已開始了行動。

作為堅果行業的龍頭企業,三隻松鼠更是率先將「讓堅果和健康食品普及大眾」寫入企業使命,通過致力於將堅果由健康的休閒零食消費帶向人們日常營養的健康膳食消費,持續強化科技研發與品牌力打造,進入更多產業底層領域,實現產業自立自強,讓堅果和健康食品普及大眾。

這背後,三隻松鼠意識到,踐行「大食物觀」,離不開優質穩定的資源供應,和自主健全的產業鏈體系。一直以來,正是堅果原料「高價進口」的特點,遏制了國人購買的積極性,並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國居民堅果攝入量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這也是為什麼,過去的十餘年裡,三隻松鼠頻繁奔波於工廠和田野之間,不斷尋覓保障供應鏈穩定的秘訣。

如今,遍布全國的三隻松鼠農業基地里,除了夏威夷果,松子、榛子、山核桃、核桃、紅棗等富含營養的健康堅果,同樣已經初具規模。

未來,這一品牌還將充分發揮規模優勢,延伸綠色產業鏈條,著力構建三個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堅果產業體系,促進行業規範化標準化發展,以實際行動,踐行「大食物觀」和用戶的健康需求。

而伴隨著上述成果的依次落地,三隻松鼠關於零食產業的「長期主義」理解,也已經呼之欲出:

零食行業的長期主義,一定不是追求短期的銷量,而是作為一種全新的現代化產業,去用服務的力量連接農業和工業,用創新和品牌,將富饒土地上的產物輸出為新的價值。

圍繞著這個方向,「世界堅果中國化」是他們正在行進的道路,企業、農民、市場、社會共贏共生的格局,則是包裹承載他們不斷前行的列車。

伴隨著身側景物的不斷後退,旁觀視角來看,這個已滿十歲的品牌正在以一種穩健而堅定的速度,向前駛去。

沒有人知道,前方還會有什麼樣的考驗在等待他們,但正如溯源片尾的那句旁白台詞所說的那樣:

「這一路雖難,但意義非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5ca29963a36abe15ed970ddc1e3a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