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內下載量4000萬次!前有妙鴨,後有Remini,AI製圖應用為何爆款頻出?

2023-08-18     新榜

原標題:兩周內下載量4000萬次!前有妙鴨,後有Remini,AI製圖應用為何爆款頻出?

作者 | 阿虎

編輯 | 張潔

校對 | 捲毛

「等等,我好像看到了未來的孩子長什麼樣!」

最近,TikTok網友@amanda_britany 發布了一條圖片滾動視頻「我認為她倆真的太像了」。

她在這條視頻中用Remini的AI功能預測自己孩子的長相,並和現實中自己孩子的照片進行對比,兩者的相似程度震驚了一眾網友。

截至目前,這條視頻的播放量已經達到了440萬,點贊29.57萬次,收藏量超10萬。

靠預測未來寶寶長相走紅,這款名為Remini的應用軟體在今年7月多次登頂美國應用軟體榜第一。據應用程式分析平台AppFigures的數據顯示,Remini在7月的平均日活躍用戶數超過了200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1倍。

在TikTok,話題#Remini#的瀏覽量達到15億,該話題詞下參與互動討論的帖子超過2.3萬篇,相應的,話題#AIbabyfilter#(AI寶寶濾鏡)也擁有超過1170萬的瀏覽量。

據Remini的開發團隊Bending Spoons接受《INSIDER》採訪時介紹,Remini的AI功能於今年4月更新,7月2日到7月15日兩周內,該應用在全球的下載量約為4000萬次,7月應用內購的凈收入量約1143萬美元,預估營收達700萬美元(註:扣除約30%的蘋果應用市場分成)。

一款2019年上線的軟體為何有如此強大的「長尾」效應?在AI應用端開發製圖軟體更易出爆款嗎?我們以Remini為例,來看看AI製圖應用如何成為現象級產品。

幾千萬用戶,靠Remini預測寶寶長相

對於獨立遊戲的製作人而言,AI的作用比想像中大。Remini最初是一款由國內企業北京大觥科技公司開發研究的影像修復編輯器,利用圖像超解析度技術,實現對老照片的細節還原。

出於對數據安全的考慮,2021年大觥科技將其出售給義大利移動應用程式開發商Bending Spoons後,Remini便一直由Bending Spoons操盤運營。

相比此前Remini的圖像增強功能,Bending Spoons則將運營投放的重點放在了人工智慧合成領域。更新版本後,AI修圖成為Remini應用頁面的宣傳重點。

Remini增加了更多AI相關的功能

打開Remini,用戶可以上傳8-12張自己或者伴侶的照片,便能藉助AI製作出個性化的人像照片。

系統會提示用戶使用特色自拍、同一主題、各種表情、角度的照片,這樣更容易生成真實、還原度較高的圖片。

上傳照片後,用戶可以選擇相應的性別和模版生成照片。Remini有100多種模版可供選擇,包括時尚寫真、懷孕照、旅行大片、休閒裝扮等。

儘管第一次生成圖片的時間只需6分鐘,但根據實測,上傳8張圖後生成照片的時間在20分鐘左右,遠遠超過應用預計的時間。

Remini生成圖片的時間超過實際預測的時間

為了測試效果,我上傳了父母的照片,勾選兒童模版,想比較最後的生成效果和我小時候是否相似。

Remini一次會生成6張圖片,整體來說,生成的照片還是能比較準確地提取面部特徵,但對於牙齒、手部等細節處理還不夠到位。

如果對成片不滿意,可以重複提交自拍生成照片,不需要付費額外購買生成次數,這個過程有點像開圖片盲盒。

對於照片相似程度,身邊朋友評價不一

相比人工智慧照片生成,這個「預測寶寶長相」功能更像是後期換臉合成,抓住人像面部精髓,再美化成一張幼童化的臉龐。

不過,Remini的模型訓練樣本可能以歐美國家居多,給出的模版也多以西方國家的小孩作為參考,生成的圖片普遍有混血寶寶的感覺,一定程度上缺少亞洲人特色。

社交平台上,諸多網友對各自生成照片進行討論,目前看來對Remini預測寶寶長相這一功能的好評度較高,網友們普遍認為這一功能的效果優於其他職場寫真功能,「生成的照片效果讓我感到驚訝,這個相似度超過90%」。

AI技術疊加TikTok傳播,帶來爆髮式增長

在Remini應用介紹中,官方並沒有將「AI預測寶寶未來」(AI Baby Generator)這一功能作為宣傳點,最大的「翻紅」推手是基於TikTok的裂變式傳播,由此在短期內帶來熱度增長。

今年7月,TikTok上多位素人博主發布了實測Remini功能的體驗視頻,分享內容大多圍繞孕期照、兒童模版展開,為Remini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流量。

應用產品數據統計平台data.ai顯示,Remini的打開率流量大多來自於用戶自然搜索和直接訪問,占比達到97.64%,而廣告營銷僅為Remini帶來0.6%的流量。

圖片來源:應用產品數據統計平台data.ai

Remini在各個市場下載量的排名增長曲線,幾乎和關鍵詞#Remini#在谷歌搜尋引擎以及TikTok平台上的搜索量重合,這也能解釋為什麼Remini前期並沒有爆髮式增長,而在7月出現下載量猛增的情況。

廣大網友一直對預測寶寶長相、窺探未來衰老模樣抱有強烈的好奇心。據面部編輯軟體FaceApp此前一項用戶調查顯示,超80%用戶都曾使用過應用中的「AI衰老濾鏡」,這一功能滿足了他們對未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大概是出於類似的原因,美國一些科創公司自2018年起便陸續推出相應的「預測」類應用,比如「BabyMaker」、「Future Baby Generator」等。

「AI寶寶長相預測」類應用層出不窮

在國內,「預測寶寶長相」這一需求也不少見。此前淘寶平台的中小商家藉助AI繪圖工具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的墊圖功能,通過四維彩超照片進行後期修飾,生成寶寶長相,商家定價為9.9元,而月銷量達1000+。儘管這項業務在很多人看來像是「智商稅」,但不乏有人願意為之買單。

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寶寶長相」的用戶,很多是剛升級為父母的新手夫婦。想用Remini實證一下「剛出生的孩子到底更像誰」。

TikTok用戶@kjmnailz 在視頻文案中寫道「父親的基因贏了」,並附上了Remini軟體生成的圖片以及她女兒的照片,她表示最初只想看看AI生成的照片究竟有多準確。

除了有效抓住預測寶寶長相這一話題流量,底層模型的開源更新(比如LoRA、StyleGAN)也助力了Remini的爆發。

由於Remini並沒有在公開信息中披露背後的基礎模型,目前技術層面的分析都基於業內對已有AI製圖產品的經驗性判斷。據Stable Diffusion模型製作者分析,Remini可能專門訓練了一款深度學習模型,該AI模型經過特定的參數訓練,能夠學習成人面部特徵與已有數據源之間的關聯性,然後進行對齊與匹配,即美化處理用戶輸入的照片,以此達到「預測」未來孩子外貌的效果。

此外,一位AI科創公司產品側的專業人士推測,Remini使用了StyleGAN這一AI技術框架,能夠通過結合兩個圖像的特徵來創建逼真且高解析度的照片,或者使用了輕量級的LoRA插件協助其布局移動端的產品。

電影製作與遊戲引擎從業者、B站技術類Up主「喬治-周士誠」告訴「頭號AI玩家」,這類AI製圖工具的底層技術邏輯都非常相似,主要是達到「換臉」的效果,普通玩家也可以使用AI插件進行基礎的合成換臉,但相應的細節都需要自己訓練。如果是視頻換臉則需要選擇不同的AI工具。

由此可見,這些AI製圖應用的開發落地並不是難事,至少在技術層面上沒有很大的瓶頸,難的是開發團隊如何精準把握用戶心理,將產品功能與現實需求相結合,如此方能在一眾應用中脫穎而出。

Remini的成功能夠復刻嗎?

除了Remini,此前走紅的妙鴨相機同樣是AI作圖領域的現象級產品,AI製圖應用端更容易出爆款嗎?

Remini憑藉其照片處理功能性強、處理速度快的特點,上線初期便成功吸引了一批用戶,這也幫助了Remini進軍沙烏地阿拉伯、印尼等中東、東南亞市場,積攢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用戶量。

它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本身已經具備龐大的用戶基數,並且擁有製圖相關的核心功能,能夠快速利用社交熱點進行傳播,讓留存的用戶產生再消費的需求。

除此之外,TikTok等社交平台也已經成為應用軟體獲得用戶的關鍵渠道之一。用戶在刷到短視頻後,會在評論區詢問這樣的效果如何實現,對於獵奇素材抱有一定的好奇和新鮮感,願意下載體驗,轉換率也比較出彩。因此越來越多AI製圖應用借力TikTok成為爆款。

不過,當前很多AI應用初創公司過於依賴單一的AI功能和社交傳播來實現商業化,這種依靠短時的爆款來獲得用戶的模式,或許很難使產品獲得持續價值。比如此前的FaceApp,它的主要功能是AI衰老濾鏡,也依靠社交傳播獲得了大量關注,但多是短期的增長效應,長期來看,商業化成效有限。

相比之下,依靠核心製圖功能來獲得用戶,再加上AI作為輔助點綴,這種商業化邏輯更為穩固。即使某一項AI功能的熱度下降,這類公司也可以持續推出新的AI特效或濾鏡,不會像單一的AI應用那樣容易陷入增長困境。

「在AI領域,新鮮感極為重要。特別是對於年輕用戶而言,如果應用沒有及時更新,用戶流失可能性就大大提高」,大觥科技CEO黃碩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回到技術本質,聚焦產品創新也同樣重要。」

開發團隊結合AI新技術,圍繞用戶普遍的需求,在短期內實現應用落地,這種情況下通常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技術和流量紅利。

「其實在AI製圖領域,我個人覺得外行可能更容易賺錢」,「喬治-周士誠」認為,「真正從事AI製圖的從業者看不上AI。當前的AI生成圖像技術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做做輔助工具。但這個『局限』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玩家的需求了,很多內行在排斥AI,其實外行更能夠從中找到一些新商機。」

在他看來,AI製圖的下一步機會應該在三維渲染這一領域,比如在三維設計上採用AI渲染器。同樣會慢慢「卷」到專業領域,包括建築室內設計、場景概念設計、遊戲或影視製作、應用端開發等。

對普通用戶而言,大多數人很難低成本地製作一款AI插件,複製和應用相似的功能效果。代碼編譯器、功能部署等專業技術知識就已經攔住了眾多消費群體。

更多普通玩家現階段的主要機會,可能在於如何在AI製圖上玩出一些新花樣,比如製造「預測寶寶長相」、「圖片中嵌入文字」等新穎玩法,借社交媒體形成熱點話題,繼而演變為一股新潮流。

AI的玩法日新月異,如果沒辦法抓住技術紅利,那就牢牢把握住流量風口。

「像之前一些玩家用AI繪畫做頭像、出教程,其實很容易變現。如果AI製圖逐漸『卷』到專業領域,那普通人靠它賺錢就很難了」,「喬治-周士誠」補充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59357dcef368c66cf0f0e959366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