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特殊的年份,四個皇帝同時管理中國,結果卻被一小孩打敗了

2022-03-28   適應生活

原標題:中國最特殊的年份,四個皇帝同時管理中國,結果卻被一小孩打敗了

公元1644年,是一個閏年,是農曆甲申年,是猴年。這一年是一個特別的年份,它既是明朝崇禎十七年,又是清朝順治元年,還是大西朝大順元年,更是大順朝的永昌元年。

在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中,明朝皇帝朱由檢早早就上朝了。

雖然,是元旦佳節,但是,他的身旁卻只有一個禮官陪侍左右。當時,皇帝感到十分驚奇,就詢問身邊的禮官,為什麼沒有群臣來朝賀?但是,禮官卻以群臣沒有聽到鐘鼓聲為由搪塞了他。朱由檢對此十分不滿,於是,就命人打開了東、西兩門,放那些文武百官進來朝賀。

禮官前去傳旨之後,鐘鼓之聲貫穿了整個紫禁城,皇帝吩咐的兩扇門也隨之被打開。但是,令人費解的是,門開之後,卻依舊沒有一個官員進來。朱由檢看到此狀,十分焦躁的說:「先去拜謁太廟,然後,再回來朝見百官吧!」這些儀式都是元旦必須的流程。

但是,當司禮監前往長安們宣旨的時候,本該為皇帝備好的儀仗隊卻亂成了一團,連馬匹都還在御廄中。在這種情況之下,皇帝出行的要求自然是無法完成的,於是,司禮監就想著借用百官帶來的馬匹代替御馬。但無奈,這些馬匹因為沒有受過訓練,根本沒辦法一起拉車。

看到這種情景的司禮監,只好再回去稟告皇帝,讓他再耐心等一等。這樣事情,在明朝的皇宮之中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更何況,是如此荒唐之事。

但是,事已至此,朱由檢只好再次改變行程,接受群臣朝賀之後,再前往太廟。當朱由檢坐到御座上等待時,他看到文武百官面帶惶恐之色,匆忙地從東、西二門進入,就連習以為常的跪拜之禮都慌張忙亂。這些奇怪的情況,是崇禎皇帝在位十多年都沒有見到過的。

在結束朝賀之後,朱由檢已經對此次毫無喜氣的元旦大典失去了興趣。正在這時,一陣狂風襲來,漫天的黃沙頃刻間便將天色攪渾,一時間,竟無法看清站在對面的人。朱由檢看到天意如此,就索性放棄了拜謁太廟的行程,之後,心事重重的朱由檢在大風中返回了寢宮。

根據往常的情況,在皇帝遇到這種特殊情況的時候,往往都需要皇帝在沐浴更衣之後,再焚香祈禱,如此,才可使天神顯靈,保佑國事順利。

這一年就是明朝的崇禎十七年甲申,也是朱由檢度過的最後一個元旦。1644年的3月,李自成占領了北京,進入了紫禁城,此時的朱由檢已經在煤山倉自縊了。之前,在朱由檢親自敲鐘的時候都沒來的百官,竟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這一天,提前一晚就站在了長安門外等待。

天還未亮,他們沒有等到鐘聲響起,就湧入了紫禁城,妄圖爭得朝賀新帝的頭功。但滑稽的是,這些大臣因為太過著急,竟然,硬生生地闖了進去,以至於,最後還被兵卒用棍棒敲打。但誰又能想到,在如此短暫的一百多天,紫禁城中竟然會發生如此物是人非的景象。

1644年,是清朝的順治元年,同樣是在元旦佳節,此時僅有六歲的福臨,已經成為清朝的最高統治者。他的母親孝莊負責叫他起床,讓宮女伺候他沐浴更衣。作為清朝的第二位帝王,這一年的元旦,也是福臨繼位之後的第一個元旦。

雖然,順治皇帝尚且年幼,但是,朝堂上的許多事情,還是需要順治去親自主持的。一年前的八月,清朝的開創者皇太極因病逝世。經過一番激烈的皇子內鬥之後,福臨作為皇太極的第九子繼承了皇位。隨後,擁戴福臨上位的多爾袞及濟爾哈朗被封為攝政王。

多爾袞的攝政王身份更加名副其實,因為,他掌握著極大部分的兵權,又善於征戰。誰能得到他的扶持,自然能輕而易舉的得到皇位。

在元旦的清晨,福臨首先需要去「詣堂子」,主要是到堂子裡祭拜祖先和上天,這也是女真族一直以來的風俗習慣。在每次清軍出征或遇到年節大事的時候,大汗或是皇帝都需要帶著皇室宗親,前往堂子行禮祭拜天地。

經過梳洗和更衣,年幼的福臨自然清醒了。等一切都穿戴妥當,福臨才被文武百官簇擁著前往堂子拜謁祖先,而後,再接受群臣的朝賀。但是,這一年的元旦,順治免去了往常的祝賀和貢物,甚至,連例行的宴席都取消了。

從表面來看,清朝和明朝的元旦,似乎都淒涼冷清,但是,兩者的情況有著截然不同的根源:

明朝的崇禎皇帝,看不到群臣的朝賀,是因為李自成的大軍已經逼近京城,國家危在旦夕;

清朝取消元旦朝賀的一些例行禮節,主要是因為皇太極的逝世,朝野上下都需心懷悲痛。

以前是努爾哈赤解開了女真族的困局,使得渺小的後金汗國能與明朝比肩。不僅朝鮮歸降,就連蒙古大軍都萬里來歸。加之,皇太極駕崩前的松錦一戰,讓清朝清除了一切阻擋它入關的障礙。這一次次的浴血奮戰,使得權貴平民都不禁心懷感恩,他們自然不能在喪期大肆慶賀。

在過去的一年中,明朝和清朝之前的戰事頻發,但是,從大勢來看,清朝占有很大的優勢。尤其是皇太極臨終前的松錦一戰,更是將明朝數十多萬大軍,以及百萬糧餉悉數費盡。最令明朝元氣大傷的是,當時的軍隊總督洪承疇與將帥祖大壽,竟然,在最後都歸降了清朝。

這些將才的加入,為清朝入關後,在安定中原下了汗馬功勞。像錦州、塔山等明朝的軍事重鎮,最後,都被清軍一一攻破。如此一來,明朝在山海關外就只剩寧遠一個城池了。其實,在幾年之前,李自成等人發起的反明活動,就已經在國內崛起了。

但是,此時的明朝,卻沒有重視李自成等人的勢力。

當時,明朝的指導方針是「先攘外然後安內」,但是,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關外的戰事連連失敗。而他們沒重視的李自成的勢力,卻愈演愈烈,一度形成燎原之勢。在如此緊迫的內憂外患之下,明朝政府決定轉變思路,施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明朝政府認為皇太極的駕崩,勢必會讓清朝內部出現內鬥的局面,所以,在短時間之內,清朝應該是沒有時間來攻打明朝的。但李自成領導的反明活動,卻出現了很多大動作:自從正月占領湖北荊州等地以後,他們又繼續北上攻打河南,最後經陝西的商洛地區,拿下了古城西安。

除此之外,明朝唯一有實力與李自成對抗的孫傳庭,他率領的精銳部隊居然全軍覆滅,因此,局勢已經完全脫離了明朝的掌控。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決定一邊與清朝議和,一邊全力圍剿李自成的反明勢力。崇禎皇帝還下了詔書,命令守將吳三桂帶著當地軍民百姓一起撤回關內。

換句話說,朱由檢已經準備放棄關外的土地了。

因為當時信息的不暢通,清朝沒有掌握明朝內部的情況,更不知道李自成的發展態勢,因此,沒有入關伐明的決策。清朝也沒有想到,明朝這顆熟透了的果子,已經快要掉到自己的碗里了。這也是為什麼清朝在元旦之際,冷清的原因。

1644年,也是大順朝的永昌元年,同樣是在元旦,李自成在漫天的西北黃沙中,占領了西安。隨後,在不斷的進攻下,又接連攻占了明朝西北部的大片土地。昔日的明朝,已經有了土崩瓦解的態勢,此時的李自成,就想直接取而代之了。

在這一年的元旦,李自成建立了大順國,並改年號為永昌。他將自己的名字也改為了李自「晟」,並將曾經的秦王府邸作為了自己的新順王府。在西安建立大本營之後,李自成就開始調用民夫修繕長安城,不僅將城牆增高增厚,還加深了壕塹。

根據軍冊的記載,李自成當時擁有步兵四十萬,騎兵六十萬,可以說,此時的李自成確實有了建國稱帝的實力。

話說,在1630年,李自成離開了自己的故鄉米脂,隨後,就加入了反明「流寇」的隊伍。在歷經十四年的戰鬥之後,返鄉的李自成蛻變成與明朝分庭抗禮的大順朝皇帝。古語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如此功成名就的李自成,也是不能枉費自己成功之後的炫耀。

但是,此次還鄉,在他心中卻有著更深的意義。

當初,明朝以李自成祖墳埋在龍脈之上為由,掘了李自成的祖墳,因為,他們十分害怕李自成會取代明朝的江山。而此次戎馬歸鄉的李自成,勢必會重新修復自家的祖墳。通過召集父老鄉親商議,精選能工巧匠,李自成的祖墳被修復成了掘毀之前的樣子。

在墓地徹底完工之後,李自成特意舉行了隆重的祭祀大典。隨後,他將延安改為天保府,米脂縣改為天保縣。

並且,在1644年的正月,北京還發生了這樣一件怪事。

每年北京的元宵節,都要從正月初八鬧到十八,在這歡盛的日子裡,北京城不僅九門不閉,整夜都是燈火通明。但是,這一年的正月,雖說,每天都有數以千百計的百姓進城「鬧元宵」,但是,卻沒有什麼人出城。

三個月之後,這個謎團才被解開。

當時李自成已率兵抵達北京,明朝守城的戰士也沒有任何的抵抗,甚至,還有很多人直接打開城門迎接。至此,明朝才知道,當初鬧元宵進城的那些人,都是李自成的先鋒。他們佯裝百姓進城之後,不僅負責接應,還買通了許多守城的官兵,最終,導致北京城輕而易舉被攻破。

大順軍在不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攻占了北京城,崇禎皇帝也被迫自縊了。此時的清軍更是與吳三桂一起聯手,把做了一天皇帝的李自成趕出了北京城,扶持僅有六歲的福臨登上了皇位。至此,統治中國長達二百多年的滿清皇室登上了歷史舞台。

就在這一年,在大清入主中原的征服過程中,他們也曾在全國各地遭到了漢族等各族人民的武裝抵抗,大清軍隊為了報復漢人反抗清軍,就發生了多次的大型屠殺事件,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 ...

這一年是公元1644年,一個翻天覆地的年代。

參考資料:

【《清史稿》、《明史》、《明史·卷三百九·李自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