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是問界M9?
今年的高端車市場激流涌動。一邊是老牌車企在銷量壓力下,被迫拾起價格籌碼,一邊則是中國新能源車品牌的冉冉崛起。
最具標誌性的產品就是華為加持的SUV車型問界M9。9月20日,鴻蒙智行宣布,問界M9大定突破14萬輛,同時第十萬輛下線,這對於中國的高端汽車陣列來說,顯然是里程碑時刻。
要知道,這是一款成交均價超過50萬元的旗艦SUV,且上市交付至今,還不到9個月。過去數年,50萬元以上SUV的年銷量冠軍都是寶馬X5,2023年,這款車在中國的銷量為9.8萬輛。而問界M9實現這一成績只用了9個月,同時,訂單池裡還有4萬個大定。
對比之下,再次證明,豪華車市場不是萎縮,而是新老勢力的權杖交替。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是問界M9,華為和賽力斯做對了什麼?
高端車市場被重塑
36氪此前就已經預測,汽車消費正在被時代塑造,也在回應時代。尤其是自今年7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連續兩月突破50%,汽車市場格局的槓桿已經被重重撬動。
這其中,高端和豪華車市場會一直存在,且不斷擴大。但是它的價值內涵已經悄然變化。
在高端汽車定義和品牌價值中,新能源、科技和安全已經成為新的代名詞。而這些產業鏈的根系恰恰就在中國。
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行榜前5名中,中國公司占到一半,而在全球的供應中,也能占比達到70%以上。電驅動產業更是相當成熟,2.2萬轉的高性能電機,華為早已經推出。
尤其是今年,動力電池加速進入每瓦時3毛錢時代,一台帶電量60度的電動車,電池包成本可以做到3萬元,快速接近一台優質燃油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總成的成本。
因此,我們能看到,電動車已經從百萬級售價,逐步向20萬元,乃至10萬元完成普及。比亞迪的銷量一路走高,小鵬通過MONA爆單,莫不如此。
電動化的競爭接近尾聲,甚至陷入白熱化。而智能化的戰場則剛剛開始。從產業規律看,同樣會沿著先占領高端市場,再向中低價市場蔓延普及的路徑發展。
豪華車市場,也一定是被智能化率先攻破的陣地。根據華為公布的數據,其M9和M7等產品的智能駕駛選裝比例,都維持在70%以上。而同行車企的數據,也表現接近。
如果汽車電動化根植於中國的製造業生態,智能化則發軔於中國的ICT產業基礎,從通信到終端再到應用生態的集體繁榮。
因此在汽車智能化的過程中,中國車企表現出了睥睨市場的競爭力。
尤其是華為,智能技術更是成為這家科技巨頭進入汽車產業的王牌。據官方公布的數據,作為全球領先的ICT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也是數字化領域的領軍企業,早在10年前就開始對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技術進行持續投入,每年研發投入達到100+億元,直接研發人員達7000人。
問界M9恰恰是華為承載汽車智能技術的科技車皇。
據介紹,問界M9搭載了華為高階智能駕駛、智能燈光系統、業界首個車規級投影巨幕、第4代增程平台、800V高壓碳化矽平台、超強玄武車身、途靈智能平台等十大華為黑科技。也就是說,問界M9是唯一搭載華為智能汽車全棧科技的車型產品。
這款車一改過往豪華車做「精裝修」的產品定義路徑,用科技賦予其新的內涵。
科技豪華結合準確的產品定義,是M9成為高端汽車市場現象級產品的基礎,而這個優勢,隨著汽車智能化戰事的加劇,還在滾雪球般放大。
科技豪華,站在華為的肩膀上
在智能科技領域,中國汽車產業已經展現出了驚人的統治力。尤其是自今年開始,智能駕駛「全國都能開」開始開花式落地。
同時,隨著對AI技術引進,快速轉向端到端的技術升級。不僅實現了領航智能駕駛「全國都能開」,還通過端到端技術,讓智能駕駛走向擬人化,讓智駕體驗上限快速被拉高。
而華為在這個陣營中,則一直處於領軍者角色。
去年,余承東為華為制定的策略是,一步實現導航輔助駕駛的「全國都能開」。隨即引發同行相繼跟進。
今年3月,華為「全國都能開」的ADS 2.0智能輔助駕駛已經面向全系車型推送。
半年後,也就是今年3季度,同行公司則開始交付「全國都能開」的智能駕駛功能。
而此時的華為,已經開始推出ADS 3.0。今年9月,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ADS 3.0開始面向用戶推送。用余承東的話說,「同行還在追趕我們ADS 2.0的路上,而華為已經開始交付AD S3.0。」
從技術構型來看,全面升級的HUAWEI ADS 3.0,應用端到端全新架構,採用PDP決策神經網絡實現預決策和規劃一張網,提升體驗上限;新增本能安全網絡,保障安全下限。
從體驗來看,HUAWEI ADS 3.0跟車更平順,換道更柔和,可實現全國環島都能開和車位到車位的高階智能駕駛新體驗。
同時,HUAWEI ADS 3.0泊車能力再升級,進一步支持到達目的地選擇目標車位後,人下車即走,車輛自主泊入,無需原地等待。基於融合感知多要素檢測模型,問界M9能精準識別路沿等低矮障礙物,泊車輔助更智能。
從數據來看,2024年8月,HUAWEI ADS單月新增智駕總里程超2億公里,城區NCA智駕總里程增加3600萬公里。
而除了智能駕駛,華為還通過持續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實現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車控和智能網聯五大智能科技自主可控,這都將為華為用戶帶來科技豪華的新體驗。
但對於老牌高端車品牌而言,智能化技術則跟隨吃力。大量公司還在藉助供應商方案,緩緩推進。奔馳推進城區智駕的舉措算比較積極,也起碼要在明年中落地。這已經比華為等國內公司落後了整整一年。
而且,這種差距是系統性和結構性的,一步落後甚至會步步落後。
以華為的智能駕駛為例,之所以領先行業,依靠的是強大的自研工程師團隊,疊加算法、數據和訓練等一套完整的技術閉環。而對於大部分車企來說,首先難以投入巨資,建立自研團隊,其次,從數據到訓練平台的搭建,同樣費時費力。
尤其是當端到端、大模型能力,陸續上車,車企會越發感到算力投入的壓迫感。而華為則幾乎不受此困擾,據余承東公布,華為智駕的雲端學習訓練算力提升至5.1E FLOPS。就在半年前,這個數字還在3.5E FLOPS,也就是說,半年時間,漲幅接近1倍。
智能汽車科技與傳統燃油車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可持續疊代,也就是「內在生命力」。行業中的一個共識是,一旦進入搭載智能技術,尤其是高級智能化,就需要終身升級和維護。
也就是說,像問界M9這樣的產品,賣車交付只是起點,持續的OTA升級,才是體驗常用常新的開始。
而這套能力,首先考驗公司的技術儲備,更考驗資源的可持續能力。華為作為中國的科技巨擘,顯然兩者兼具。
也就是說,進入科技豪華時代,問界M9站在華為的肩膀,確保了這款車的智能化體驗代際領先。
一場「雙成長」的合作奔赴
在智能電動汽車產業格局中,有大量的造車公司,為夢入局,開拓自己的市場和品牌地位。
但也有華為這樣的ICT巨頭,以科技能量進場,賦能汽車產業,向智能轉型。在官方介紹中,鴻蒙智行旨在利用華為過去三十多年ICT領域的智能汽車增量零部件產品、技術解決方案以及華為終端過去十多年消費者業務積累的質量管控、銷售服務、品牌營銷等優秀經驗,深度賦能合作夥伴,引領智能汽車最強創新。
而從問界M9的大獲成功來看,這場賦能,顯然是一場「雙成長」的合作奔赴。
華為的全棧科技深度賦能+品質賦能,讓問界M9撼動了傳統豪華車市場的棋盤。
而作為汽車製造公司,賽力斯選擇了華為作為戰略合作夥伴,快速學習華為的研發、生產和質量管理流程,同時果斷加大生產端投入,升級製造體系。
據悉,問界M9在9個月內,實現高品質交付10萬輛的成績背後,是賽力斯已經建立了一套完備的超級工廠,該工廠擁有1000+智能化設備,融合了AI視覺、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可實現關鍵工序100%自動化,0.05mm 頭髮絲級藍光精度識別,600+關鍵點位監測,100%質量監測追溯;擁有雷射雷達生產線,整車測試場等。在技術方面,工廠引入了全球領先的9000T一體化壓鑄工藝並首次應用在問界M9上。在種種先進技術和工藝的加持下,該工廠最高生產效率30秒下線一台車。
華為和賽力斯的合作無疑共同促成了問界M9這款國產高端車的「神話」,也讓中國高端汽車品牌,成功闖入無人區,打開新的競爭局面。
而隨著大5座問界M9的推出,無疑會通過奢享大五座、百變大空間,豪華後備箱及豐富多樣的精品配件,再次在高端車市場掀起波瀾。
而華為和合作夥伴,從組織流程、產品、研發,乃至生產製造的全方位合作,共同成長,則將進一步加大科技優勢效應。
不難預見,隨著問界M9的持續疊代和升級,向高端市場的滲透還將提速,這將奠定中國汽車品牌的高端化的基調,也或將會樹立中國汽車國際化的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