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原著編劇鄭執:葛優王俊凱會激發出創作的靈感

2024-08-29     釋凡影視

改編自小說《仙症》,由顧長衛執導,鄭執編劇,葛優、王俊凱等主演的電影《刺蝟》正在上映中。日前,該片原著作者兼編劇鄭執接受時光網的專訪,分享電影創作歷程。

《刺蝟》講述了一個「精神病人」如何在正常人的世界中生活的故事——王戰團(葛優 飾),俗世里的一位奇人,偶爾瘋癲,行為古怪,卻有獨一份的清醒。周正(王俊凱 飾),敏感沉默的少年人,因口吃自閉,卻有無聲的反骨。兩個不合群的人,讓一大家子頭疼不已,鬧劇不斷……

鄭執既是原著小說《仙症》的作者,也是電影《刺蝟》的編劇,他透露自己加入這個項目的過程特別順利,「2018年的時候《仙症》發表,可能過了三四個月,顧長衛導演看到了這篇小說,他表示很喜歡,就通過中間的朋友很容易就聯絡到了一起。我們坐在一起吃了頓飯,我決定把這個小說交給顧老師拍,顧長衛導演當場就問我願不願意自己寫這個劇本,我們也聊得很愉快,這個事很快就定了下來。」

合作的意向很快達成,創作的過程卻很漫長。鄭執透露,從劇本動筆到電影開機,大概過去了約三年的時間,這中間他與顧長衛導演反覆溝通調整,劇本至少交了十稿。

劇本並沒有隨著電影開機而定死,鄭執幾乎全程參與了整個拍攝過程,在拍攝中,劇本依然在不斷調整。「這個戲拍了我記得94天,我好像78天還是79天都在劇組,24小時在劇組。尤其是在蚌埠拍的時候,我們會專門有一個房間用來討論第二天的戲,討論每個人的角色,每個主演、導演,我們每一天都會討論到凌晨。這是大家共同創作的樂趣,我覺得非常有意思的。」

鄭執透露,在電影開拍後,他和葛優、王俊凱等演員有了深入的交流,「我會在這個過程中更深入地了解演員的想法,確實是在劇本創作階段你不會了解到的。比如說葛大爺也好,小凱也好,其他的演員也好,他們對自己角色提出的疑問,我能不能解答?如果解答不了,就說明可能劇本是有問題的,我們可以臨時修改。或者是你發現當演員進入狀態之後,它會激發出你作為文本創作者更多的靈感。」

《刺蝟》中葛優飾演的王戰團偶爾瘋癲、行為古怪,有時卻又顯得格外清醒,這個角色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鄭執給出自己的解讀:他是一個有點遺世獨立的人,一個思維邏輯、情感邏輯不太容易被人理解的「異類」。鄭執舉例,電影中他有一句台詞,「我叫王戰團,你不用叫我大姑父,我不管跟誰結婚,我也是王戰團,我不管做什麼工作,我也是王戰團。」這句台詞就是強調他的靈魂的獨立性。

原著小說中以視點人物存在的周正在電影《刺蝟》中有了更完整的故事。王俊凱飾演的周正因口吃、學習成績差等問題承受了不少「原生家庭」之苦。在電影臨近結尾處,已經成家立業的周正與母親有一段交心之談,母親問:「你能原諒我們嗎?」周正回答:「我不原諒,我不能原諒。」

鄭執坦言這句台詞會這麼寫,是因為王俊凱是演的周正會這樣說,「那就是屬於他的台詞,這個人物走到那一刻選不選擇原諒,其實並不是我們寫的,這個角色已經發展出自己的命運了,那一刻是一句自然流淌的台詞。」

「我一開始寫那句台詞的時候,還會怕顧長衛導演可能不接受,但是顧長衛導演從來沒有對這句台詞提出過質疑,甚至我們在第一時間就默契地認為,他就應該說『我不原諒』。」

近些年,多位東北小說家的作品走進大眾視野,也在影視行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雙雪濤的《平原上的摩西》《刺殺小說家》等都已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班宇參與了《漫長的季節》的創作。鄭執在《刺蝟》上映前,也已成功將自己的長篇小說《生吞》改編成了劇集《膽小鬼》。

在鄭執看來,作家進入影視行業這件事是有多面性的。「這個事如果聊實際一點的話,作品賣出了影視版權,不止多一份收入,如果還能翻拍成功,書本身的影響力可能也會更大。說實話這幾年出版業挺不容易的,賣書的利潤並不是很高,一些青年作家想要謀生其實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我也經歷過那樣的階段。但是如果這個東西過分地侵占了文學的表達,或者如果一些作家朋友因為參與了過多的影視改編,而丟掉了自己真正寫作的時間,甚至影響了寫作的習慣,有時候一條路走到黑也回不了頭了,可能也是某種傷害。這個東西確實要自己去平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4d222d770517a95fb2112b76f19a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