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探月飛船無法重複前蘇聯的成功經驗
月船-25飛船墜毀後,俄羅斯院士氣得住進了中央臨床醫院
8月19日周六,據俄羅斯航天局報道,月船-25號飛船進入了偏離設計的軌道,並墜毀在月球表面。月船-25原定於8月21日在月球南極地區著陸。但在 8 月 19 日星期六,莫斯科時間 14:57 左右,通訊中斷,搜尋裝置和恢復通訊的措施沒有取得效果。
此前一天,俄航天局承認月船-25無法按照指定參數進行機動,偏離了軌道。
月船-25是俄羅斯近半個世紀以來首次對月球進行考察(其前身是蘇聯於1976年發射的月船-24,並帶著月球土壤樣本返回地球)。月船-25的發射是俄羅斯國家探月計劃第一階段的一部分,普京在 2022 年 4 月訪問東方航天發射場期間宣布恢復該計劃。今年8月11日,帶有月船-25的聯盟2.1b火箭發射升空。實際上俄羅斯此次發射有點倉促,原因是七月印度發射月船-3號飛船計劃在8月23日首個登陸月球南極。做為航天老大哥的俄羅斯坐不住了,然後才宣布8月11號發射月船-25,計劃也在8月23日登陸月球南極。
飛船順利於8月16日進入月球軌道。本來計劃從 21 日到 24 日,飛船應該降落在月球南極博古斯拉夫斯基隕石坑以北的月球上,在那裡檢查地面是否有冰。
當時月船-25系統工作正常,通訊穩定。成功地測量了月球表面發出的伽馬射線和中子的通量,建立了月周等離子體以及大氣外逸層的參數,傳輸了月球背面的圖像,還探測到南極塞曼隕石坑屬於英仙座流星雨的微隕石的撞擊。
但後來出了點問題......在如此關鍵的歷史時刻任務失敗,仍然令人非常失望。
據了解,蘇聯太空研究科學主任之一、前蘇聯金星探測計劃發起人和科學領導者之一90 歲的米哈伊爾·馬羅夫院士在得知月船-25飛船墜毀後,氣得住進了中央臨床醫院。
馬羅夫說,自己怎能不擔心,這很大程度上是設計的問題。登月技術非常困難。但是,他希望俄羅斯能夠做到,俄羅斯航天局需要重複這個實驗。
俄羅斯雖然失敗了,但我們應該回顧一下這句明智的格言:「什麼都不做的人不會錯。」俄羅斯航天局需要對事件的所有情況進行深入分析,並在月船-26 計劃中汲取教訓。
俄羅斯探月計劃設計到2040年,包括「薩莉」、「前哨站」和「月球基地」三個階段。第一個項目涵蓋 2021 年至 2025 年,涉及為近月空間站創建基礎模塊、測試載人太空飛行器 以及載人繞月飛行。此外,在此期間,計劃通過4艘無人飛船(25、26、27和28)探索月球,並開始建造用於載人登月的葉尼塞超重型火箭在第二階段。
月船-25 的墜毀將如何影響這些計劃?
俄羅斯航天局已經近50年沒有探月了,當年的人才和月球專家早已去逝或者年老,那一代人已經過去了,現在沒有人才。
現在各大國都在加大力度,進一步推進月球探測。因為月球可以成為我們文明發展所必需的許多資源的來源。在地球上,礦產資源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終結,但月球上還有豐富的資源。此外,月球上還含有稀土金屬和地球上不有的化合物。事實上,在南部地區的極地隕石坑中存在著數百萬噸的巨大水冰地下沉積物。同樣,月球在未來將有可能成為飛往火星的中轉基地。
這正是吸引月球探險的原因。比如中國的目標是月球和資源的勘探開發。
美國聯合歐洲航天局的阿耳忒彌斯計劃也將未來五年的任務定為在這方面開始探索月球。
俄羅斯希望也能重現蘇聯輝煌,不過今天失敗了。
離8月23日還有兩天,現在只有看印度的月船-3 號能否成功登陸月球南極。
現在許多國家對月球的興趣有所增加。各國將在幾年內進行載人著月,但他們不太可能成功。能夠在2030年前後真正實現載人登月現在只有中國。
順便說一句,俄羅斯並不是第一個嘗試登陸月球失敗的人。嘗試過失敗的還有日本、印度、以色列——都沒有成功。
順便說一句,圍繞月球的整個炒作始於 2009 年印度人通過其軌道衛星在月球南極發現了水這一事實。在地球上,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在太空中,它就變得非常有價值。
未來——30-40年內——在月球上提取水並將其加工成火箭燃料具有經濟意義。誰先在這個方向上走在前面的國家將獲得外空發展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