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了66年的條約,1991年無意間發現,為我國撿了一個「大漏」

2023-06-12   陳坤說歷史

原標題:被遺忘了66年的條約,1991年無意間發現,為我國撿了一個「大漏」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北極一直以來都是一片「沃土」,除了豐富的生物資源外,那裡還有龐大的煤炭資源,極具探索意義。

可是新中國成立後,卻長時間苦於無法在北極建立科考站。

直到1991年,事情才突然迎來了轉機,一份遺忘了66年的條約卻為我國撿了一個「大漏」,讓我國開始在北極建站進行科考工作。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那份條約是什麼?為何會被遺忘66年呢?

突如其來的驚喜

1991年,我國著名探險家高登義先生受到邀請,前往挪威貝爾根大學參加活動。

在活動期間他被贈予了一本《北極之南》。

也正是在這本書中,他意外發現了一份被「遺忘」的條約——1925年的《斯瓦爾巴條約》。

剛開始高登義還沒當回事,可是當他在協約國名單中意外發現中國兩個字時,當即便大吃一驚。

要知道簽訂了這個條約的國家,可都是在北極斯瓦爾巴群島上享有巨大利益的。

還能夠較為自由地對其進行探索,更是能夠建立自己的科考站,1925年的北洋政府為何會簽訂這一條約的呢?

說起來倒是有些陰差陽錯。

1925年法國邀請我國參與這條合約的簽訂時,北洋政府其實是拒絕的。

畢竟當時的中國軍閥並起、局勢動盪,再加上我們暫時還沒有遠洋航行、探索北極的能力,所以談判代表段祺瑞並不想在這份條約上簽字。

可拗不過當時的法國態度強硬,北洋政府最終還是同意了參與簽訂這份條約,也就是《斯瓦爾巴條約》,成為了當時的51個條約國之一。

我們認可了挪威對於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同時也和其他簽約國一樣,享有直接探索斯瓦爾巴群島的權利。

至於挪威,則不僅要維持該島的軍備廢除狀態,還要維護該地區獨特的自然地貌。

然而中國曾經參與簽訂過這個條約的消息,並沒有廣為傳播。

再加上戰爭原因,很多歷史資料在動盪中被丟失,其中就包括《斯瓦爾巴條約》,這下就更沒有人知道這個秘密了。

直到1991年,高登義去挪威參與活動的時候,才意外得知的這件事。

他將消息傳回國內後,當即便引爆了國內輿論,民眾欣喜不已,我國相關部門領導以及科考級人員更是深知這份會條約的意義。

當即便與挪威方面展開了聯繫,準備儘快在北極建造一座屬於中國的科考站。

在1999~2003年間,我國科考人員曾兩度前往北極搜集重要數據,獲得了對北極的直接認識。

再加上挪威駐中國大使館也致函邀請我國前去斯瓦爾巴德群島考察並建站。

最終在2004年7月28日我國建立了在北極的首座科考站——「黃河站」。

一舉成為世界上第8個在挪威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建立北極科考站的國家,振奮人心。

關於《斯瓦爾巴條約》的探討

《斯瓦爾巴條約》固然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好處,可是想必很多朋友心中都會有這樣一個疑惑,那就是北洋政府簽訂的條約,對於新中國仍舊適用嗎?

答案是肯定的。

新中國成立後曾明確表示過,不承認之前簽訂的所有「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但是對於一些平等條約還是認可的,而中國的態度,國際上也普遍能夠接受。

在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腐朽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

據相關數據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2年清政府滅亡這72年間,我們累計與外國政府簽訂了各種條約累計1175件。

對於新中國來說,平等的條約我們認可,不平等的條約我們拒絕,這聽起來簡單,可實際上執行起來卻需要有莫大毅力。

須知當初民國時期,可是連那些不平等條約都要繼承的,因為當時一方面是各國勢大,另外一方面則是當時的革命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國際支持。

另外在北洋政府期間,其實也搞過一段時間的「廢約運動」,在廢除不平等條約上也做出了一定成果,比如說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

至於我們上文提到的《斯瓦爾巴條約》,雖然有點法國強制北洋政府簽訂的意思,但本質上還是平等的,而且這也是我們應得的東西。

我國作為在第一次大戰中的戰勝國之一,在一戰期間,為了支持協約國作戰,累計派出了30萬勞工前往歐洲戰場。

幫助他們修築各種作戰設施,運送物資與傷員,甚至還有一部分直接被編入到了軍隊之中。

在一戰結束後這30萬勞工中,有將近5萬犧牲了,中國在一戰中的付出並不少。

可是結果呢?由於列強早早就瓜分了「蛋糕」,所以作為戰勝國的中國,甚至還想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

在這種情況下,舉國上下都是有很大意見的,法國之所以非要邀請我們參與這次條約的簽訂,未嘗沒有安撫之意。

當然,法國此舉更大程度上是為了他們自己,畢竟當時英美兩國勢大,法國也需要拉取盟友來與英美對抗。

另外這一次參與簽訂條約的基本上都是歐洲國家,如果中國不參與,那麼整個亞洲就只有日本是條約國。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公信力有所不足,這也就難怪當時各國都同意拉上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的中國了。

斯瓦爾巴的源頭

英、美、法等國之所以如此積極,無非是想借「斯瓦爾巴群島」,瓜分北極的利益,而關於斯瓦爾巴的源頭與歸屬,也一直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世界上第1個發現斯瓦爾巴群島的,是荷蘭探險家巴倫支。

1596年6月17日,他於偶然間抵達了這裡,本該為荷蘭開疆拓土,可偏偏他在這次航行中出現了意外,最終不幸去世,錯過了一次極好的機會。

要知道按照國際案例,只需要同時具備「首次發現」以及「有效的行政關係」這兩個條件,就可以獲得一片土地的領土權。

如果巴倫支能夠順利歸國,肯定能夠幫助荷蘭在北極資源的爭奪中占據優勢。

只可惜他沒能成功,接下來抵達了斯瓦爾巴群島的英國探險家、芬蘭探險家得以摘得碩果。

在斯瓦爾巴群島上,起初最引人注目的是海象和鯨群,後來又成為了各種礦產,西方列強在這裡爭執不休,甚至還爆發了小規模的武裝衝突。

到最後為了解決問題,各國不得不舉行「斯瓦爾巴群島資源分配會議」。

最初參加的國家有18個,包括英美和丹麥,後來又有33個國家加入其中,中國便是在第2次加入的隊伍里。

在上述51個國家中,也曾出現一些「地域性」的霸主,稱霸斯瓦爾巴群島。

比如說俄國,只不過彼時俄國經歷了革命和內戰,無暇顧及北極區域,於是便從群島霸主的位置上跌落。

最終在一番努力後,挪威獲得了這片群島的主權,只不過由於這個國家國力有限,北極的利益瓜葛又太大。

所以最終形成了「一個國家擁有主權,51個國家共同開發」的特殊局面。

在重新發現《斯瓦爾巴條約》之前,我國一直面臨著無法插手北極事宜的局面。

這倒不是說國力不足,而是當時的北極區陸地部分已經基本上被「瓜分」完畢了。

後來的國家如果想要找個好位置建設考察站需要大費周折。

至於條約被發現後,局面則是截然不同的,我國作為當初參與條約的51個國家之一,這使我們在該地區建立科學考察站具有了法律依據。

1925不經意間簽訂的一份條約,卻對後來帶來了極大的裨益,只能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黃河站的意義

而北極黃河站的建立聽起來簡單,可實際上卻頗為艱難。

雖然北極黃河站的面積僅有約500平方米,但是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中,一磚一瓦都搭建得異常艱辛。

經曆數年時間搭建起來的黃河站,自然也有著非凡的意義。

首先,黃河站的建立極大程度推動了我國極地科學考察事業。

在極地科學勘察事業中,我國是後來居上,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邁出關鍵性的一步。

當時我國先是在南極大陸建立了長城站和中山站,然後從邊緣一路向內地挺進。

這才逐步擁有了在兩極地區的長期科考能力,讓我國在空間物理以及空間環境探測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其次,黃河站的建立,極大程度上鼓舞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與他的科研能力有著很大的關係。

美國之所以能夠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蓬勃發展,只用了幾百年的時間就成為了超級大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極其重視科研。

而我國在北極地區建立黃河站,這不僅僅標誌著我國也擁有了在極地長期考察的能力,也表明了我們在科研方面投多大精力的決心。

最後,建立黃河站能夠對我國獲取各類資源進行保障。

《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於1925年8月14日正式生效,根據這份條約,我國可以收穫大量資源,但是沒有建立科考站。

這樣資源的獲取就沒有保障,建立黃河站,極大程度上消滅了潛在的風險。

說起來,「中國北極第1站」黃河站這個名字的由來,還有著極大的偶然性。

最初的時候,採取的是站名徵集的方式,收到的有效投票將近有3000個,最後由相關部門委員細緻排查後,選擇了由39人推舉的「黃河站」。

第一次見到黃河站的人,恐怕會有些失望,因為所謂的「中國北極第1站」,其實只是一座斜坡式的二層獨棟小樓。

這棟樓當初是挪威王灣公司的宿舍樓,後來經過我國租用,然後對其進行了改造,這才成為了如今這個樣子。

雖然看起來其貌不揚,可實際上那裡擁有著全球極地科考中規模最大的空間物理觀測點,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能有人會問,同樣都是極地科考站,因為我國已經在南極建立了長城站和中山站,為什麼還要在北極建立黃河站呢?難道南極和北極的環境還不一樣嗎?

答案是肯定的。

那裡雖然同樣都有很多冰山。但是主體卻有所不同,北極最突出的地方莫過於其主體是北冰洋,零星有些島嶼點綴。

通過北極的考察,能夠讓我們對大氣科學與空間科學有更好地研究。

平日裡,黃河站的工作也比較簡單,主要就是負責高空大氣物理觀測、 GPS衛星跟蹤站建立、氣象觀測站建立、近岸海洋環境監測以及地球生態環境演變考察等項目。

在這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如何做到創新,做出我們獨特的貢獻。

當然,如今黃河站已經建了十幾年了,我國工作人員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黃河站變成了一座具有世界影響的北極考察站。

不僅擔負起了應有的責任,還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價值的科學成果,尤其是近幾年,我國在極地研究、監察北極環境變化等方面,進展突飛猛進,這都是得益於國人的不懈努力。

一個國家的強大,會表現在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科學研究方面,是否能站到世界前沿,而我們的國家無疑正在做著這樣的事情,這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