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800」 ESG平均績效六年內提升超30%,專家:凈零排放或將成為下一個GDP增長點

2024-06-27     華夏時報

中證800成分股ESG評級分布(2018—2024),數據來源:商道融綠STαR ESG數據平台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詩萌 北京報道

隨著中國對可持續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相關政策密集出台,近年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出現了顯著提升。

6月25日,商道融綠在2024年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夏季峰會上發布了《A股ESG評級分析報告2024》(下稱《報告》)。通過對超過5300家A股上市公司的ESG數據進行研究,並對中證800指數成分股2018—2024年6年間的ESG評級表現做重點分析,《報告》發現,在ESG報告仍為自願披露的政策要求下,A股上市公司ESG報告發布率在近三年提速明顯。截至2024年6月3日,2024年共發布ESG報告2124份,約占A股公司的39.88%。其綜合評級也穩步上調,從2018年到2024年,中證800成分股公司的ESG平均績效提升了31.1%。

中國責任投資論壇理事長、商道融綠董事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EP FI)中國顧問郭沛源在會上向包括《華夏時報》在內的媒體表示,在當前全球面臨多重挑戰的背景下,2024年A股上市公司ESG整體評級及信息披露均呈現持續提升的態勢,ESG信息披露數量與披露質量同步提升的實現仍需要時間。隨著國內可持續發展相關信息披露準則的不斷完善,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將逐步趨於規範化。

「中部」企業將邁入ESG高速發展階段

《報告》顯示,2018年至2024年,中證800成分股公司ESG績效有明顯提升,並在2023和2024年出現了結構性變化。

2024年,ESG評級獲得B+級(含)以上的上市公司為635家,從2018年的7.88%增加到了2024年的79.38%;獲得C+級(含)以下的上市公司為16家,從2018年的24.88%減少到2024年的2%。尤其是獲得A級(含)及以上的公司從2023年的僅7家,增加到了2024年的53家,這顯示出頭部公司的ESG水平已發展至新的階段,而評級較低的企業的ESG績效在加速改善。

根據中證800成分股公司ESG綜合績效排名,《報告》將績效排名前100的公司和後100的公司稱為「高ESG100組合」和「低ESG100組合」,分別代表ESG發展頭部公司和尾部公司。研究發現,兩個組合的ESG績效同比增速均有所放緩,但整體來看,頭部公司的績效增幅仍顯著高於尾部公司。2018—2024年,ESG績效頭部上市公司實現了42%的增幅,尾部公司同期總體增幅僅為17%。

《報告》認為,結合中證800成分股ESG績效的整體穩步上升的趨勢可以推斷,最近一年是位居中部的企業發力推進ESG發展的一年。經過近幾年的高速發展,頭部企業的 ESG水平已接近較成熟的階段,而中部企業正在邁入快速發展階段,尾部企業仍需時間探索適配自身發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而從環境、社會、治理三個維度的表現來看,中證800成分股公司環境、社會、治理的績效在過去6年間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環境績效提升了45%,社會績效提升了34%,治理績效提升了23%。環境仍是上市公司ESG績效提升幅度最大、速度最快的維度,2018年至2024年,中證800成分股環境維度通用指標的披露率從29.9%提升到77.63%。

但與此同時,治理維度的績效雖然以前一直領先於環境與社會維度,而在今年首次出現環境績效領先於社會和治理績效的現象,且社會和治理績效的差距也在迅速縮小。公司治理 是企業ESG發展的基石,同時也是ESG風險管理的重要保障,因此上市公司亟需加大對治理,尤其是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公司治理的重視程度。

中證800成分股ESG指標披露率(2018—2024),數據來源:商道融綠STαR ESG數據平台

減碳對GDP貢獻率將增長

今年以來,可持續信披領域接連出台重磅文件,兩個月就有一個新政出台:2月,三大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徵求意見稿)》;4月,央行等七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5月底,財政部又發布了《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徵求意見稿)》,未來不僅是上市公司,中小企業的可持續信披也將提上日程。

「監管層對上市公司在碳減排方面信息披露的高要求,一方面能夠幫助提升在實體層面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另一方面也能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應對外來的壓力。」會上,穆迪評級亞太區可持續金融-信用分析副總裁、高級分析師汪洋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人感受到了監管對「漂綠」的嚴格限制,因此一個和國際接軌的披露標準所帶來的驅動性,能夠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接觸海外資本市場。

他指出,從宏觀角度來看,減碳凈零政策對中國的脫碳進程和經濟發展都有長期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大型企業將處於更有利的地位。「在房地產行業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沒有以前那麼大的情況下,我們認為接下來一個新的增長點很可能就來自凈零排放領域。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清潔科技上的投入,將對中國GDP的增長起到一定的支持,當然短期的效果可能沒有那麼明顯,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比如我們研究發現,新能源車及其相關的產業,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在2030年的時候可能達到4.5%—5%。」他說。

恒生指數公司可持續發展及新興業務總監王太阿也表示,為應對氣候變化風險和降低碳排放,中國制定了明確的「雙碳」目標,綠色轉型是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目前,化石燃料仍占據中國能源消費的主導地位,非化石燃料的比例需進一步提高,儲能等相關技術亦有待發展,充電站等基礎設施也仍有升級的空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493ce6801a1c5fcf4af242b0633fd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