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遠方有你,為什麼讓人瞬間著魔?

2022-04-16     娛樂蛙斯基

原標題:聽聞遠方有你,為什麼讓人瞬間著魔?

(音氣)

子上一篇原創文章《

上海保衛戰,普通人的三個故事:現實生活的戲劇性,超出編劇們想像

》,講了

這一篇講炁子個人一點經歷,就在昨晚。

1

炁子昨晚臨睡前,床上橫舉著手機,看了一段短視像。是一個視像博主最新的日更。這一段記錄的是,博主從西藏昌都,乘大巴到拉薩的旅程。

無聊吧?有一點。

但是,窗外畫面一開始流動,悠長的音樂隨即響起。樂聲的流動,和風景的流動,十分和諧,一下子讓人慾罷不能。

更讓人著魔的是,一個柔美的女聲舒緩流出。歌聲沒配字幕,不太確定準確歌詞,但是聽著就是那麼受用。

於是,我目不轉睛地看著螢幕上流動的風景,心無旁騖地享受著流動的天籟之音,一直到大巴到站、音聲漸收。

這究竟是什麼神曲,這麼好聽?

本來已是深夜,春困昏昏,一下子來了精神,馬上點開瀏覽器,網搜歌中反覆出現的「我走過你走……」。字剛敲了一半,有緩存記憶的瀏覽器,就自動跳出了全句「我走過你走過的路」。哦,原來找這首歌的君子不少呢。

點開一看才知道,這首神曲叫《聽聞遠方有你》。

歌詞簡單質樸,卻很美——

聽聞遠方有你 / 動身跋涉千里 / 追逐沿途的風景 / 還帶著你的呼吸 / 真的難以忘記 / 關於你的消息 / 陪你走過南北東西 / 相隨永無別離 / 可不可以愛你 / 我從來不曾歇息 / 像風走了萬里 / 不問歸期 / 我吹過你吹過的風 / 這算不算相擁 / 我走過你走過的路 / 這算不算相逢 / 我還是那麼喜歡你 / 想與你到白頭 / 我還是一樣喜歡你 / 只為你的溫柔

網搜出來有多個版本,不同的男聲、不同的女聲,聲音版、視像版……應有盡有。我這才意識到,自己無意中撞見了一首爆紅的神曲。

然後,我一邊單曲重播這首神作,一邊找尋它的故事。

於是,知道甘肅有個9歲的女娃劉藝雯,知道她父親劉鈞的故事。

2

甘肅定西的劉鈞,曾是一位流浪歌手。

但總有那麼一些君子,出於對音樂的熱愛,不顧父母反對、眾人白眼,一邊流浪一邊歌唱。

劉鈞也是那樣。多年流浪,為了生存做了各種嘗試,包括網上直播。直播也不能餬口了,他於是痛下決心,放棄音樂夢想,回鄉踏踏實實種地。

為啥要自毀夢想?劉鈞有個女兒要養。應該是這個牽掛和責任,阻斷了徹底的自我放飛。

然而,就在決定回鄉種地之後,劉鈞卻意外得知,女兒劉藝雯翻唱的《聽聞遠方有你》網上爆紅了。他不敢相信,以為人家拿自己開涮,就像范進,起初不相信自己中舉了一樣。

但確確實實,是真的。於是峰迴路轉,人生柳暗花明。多年追求所愛,在最終要放棄的剎那,連本帶息的豐厚回報,姍姍而來。

這就是人生。

充滿不可預知的魔幻。

就像刀郎一樣,劉鈞粗礪的人生磨出的音樂作品,從內到外透著真情至性,不請而來的魔力,讓任何一個聽眾,都不可抗拒地產生情感共鳴。

劉鈞灌注在《聽聞遠方有你》里的真情至性,源於他對逝去親人的痛切思念。

他一直愧疚,愧疚於沒能見上奶奶最後一面。奶奶是世上最疼愛自己的人。

他把這種難以救贖的愧疚,打造成了《聽聞遠方有你》。而粗糲的人生閱歷,讓作品飽含的情感尤其濃烈襲人。

故事了解得差不多了,《聽聞遠方有你》單曲重播也超過十遍了。

這時炁子讀到,這首神曲的確要聽十遍:

第一遍聽的是歌詞,第二遍聽的是聲調,第三遍聽的是寓意,第四遍聽的是心聲,第五遍聽的是故事,第六遍聽的是感覺,第七遍聽的是喜歡,第八遍聽的是回憶,第九遍聽的是陶醉,第十遍聽的是自我。

不知是哪位君子總結的?炁子不能更贊同了。

天同此情,人同此心。比如「第十遍聽的是自我」,每個聽者,都會從各自的人生,與《聽聞遠方有你》共鳴相通的情感。對炁子來說,劉鈞對逝去奶奶的愧疚,就如同自己對逝去父親的愧疚一樣。

3

神曲《聽聞遠方有你》和劉鈞的故事,能給我們什麼啟迪呢?

第一,活在當下,珍惜身邊人。

人類是生存於四維時空囚籠的生物,三維空間加一維時間構成的人生軌跡,一去不回。劉鈞與奶奶生活在一起的那個時空、炁子與父親生活在一起的那個時空,都永遠永遠被封存了。同樣的道理,此時此刻、加上你所處空間,二者構成的時空,也在一點一點被封存。所以,

要活在當下,珍惜身邊愛你的人,讓當下的時空儘量無憾無愧,以留給記憶最好的封存。

第二,對很多人,相逢不如不見。

人生會經曆數不清的事、數不清的人。有很多人,同學、朋友、熟人,在當年那些特定的時空里,留下了美好的記憶。無論是時空伴隨、時空密接,時空一過,產生那些美好感覺的和合因緣,大多會隨即消失。一個時空即是一段生死。再到另一個時空下,比如久別重逢,你已不再是當時的你,對方也不是當時的對方,重逢也許會破壞當年的美好記憶。就像魯迅和閏土,童年時是小夥伴,成年再見,當年的親密早已不再。所以,

對很多人,相逢不如不見,哪怕你有對方的微信、手機。

第三,愛你所愛,只管耕耘,不問收穫。

愛人、愛事,都應是純粹的愛。愛你,關你何事?一旦加入條件、得失,愛即失真扭曲。劉鈞、刀郎愛音樂,就是純粹地愛,縱使流浪艱辛也不改其愛。越是這樣,命運回報的機率反而越高。你越是衝著高薪熱門的專業去,但熱極轉冷,那些熱門專業早晚必然凋零。

你越是踏實耕耘,不追逐不算計,收穫可能反而來得更快。

就像劉鈞、刀郎,就像《阿甘正傳》里的阿甘。陰陽互根。

炁子的以上三個觀點,您是否同意?或者您有更多的視角、看到劉鈞故事更多的屬性?歡迎到文末掃碼二維碼進炁子Q群發表高見。(完)

=========== 返樸的分界線 ===========

1.關於炁子和微信公眾號「炁子」

炁(音氣)子文章,開卷有益。

炁子志在奉獻可信、有趣又有營養的原創文章。

公號隔雙日更新一篇原創文章,聚焦「犀利思維,穩健人生」,倡導思維的科學理性,人生的通達圓融。純個人創作,沒有團隊運營,沒有吸粉營銷,為了有緣君子持續看到炁子更好的作品,懇請各位以舉手之勞,一傳十十傳百,把炁子介紹給更多的人!揖禮致謝!(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配圖和多媒體資料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2.看不到、看不全炁子的原創文章,怎麼辦?

常見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如果已經關注了微信公眾號「炁子」,可能沒有加星標。一個,是從其他平台讀到的,而各平台有自己的審核機制,未必每篇都放行。對此,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是關注微信公眾號「炁子」、並「設為星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4458a31aeaaeaae86ecbcc66239b038.html

美因茨 VS 科隆

2022-10-21



熱刺VS埃弗頓

2022-10-15





貝蒂斯VS羅馬

2022-10-13

AC米蘭VS切爾西

2022-10-11




巴薩 VS 塞爾塔

20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