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套哲學名家文集 | 雙12年終大促

2023-12-10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三套哲學名家文集 | 雙12年終大促

哲學是一門審視自我,生活與世界的學問,哲學不是萬能的,卻是能夠在根本問題上給予我們真的慰藉。

今天為大家分享三位中國哲學名家的文集,一起讀讀哲學吧。

鉅惠雙十二

折後價 每滿299減30

12.09-12.12 京東/天貓官方旗艦店

1.《梁漱溟論東西文化》(全5冊)

1935年,梁漱溟先生在談及「中國文化的缺漏和價值」時,曾這樣寫到:

近幾十年中國的青年,因受到外面新的刺激、新的啟發,甦醒了一點中國新的生命,對中國老文化嫌厭,由討嫌厭棄的心理進而破壞它,這也難怪。

中國如此之大,長處很不易為人所認識,而文化又到了僵固機械化的境地,仿佛看不出有可愛的地方。故中國近幾十年的新覺醒者乃欲脫出本國固有文化的圈而另起爐灶;現代中國的革命也就是這麼一種對中國老文化起了反感而來的運動。在我看當初不反感怕也是不行的。

今日中國社會日趨崩潰、向下沉淪,即由於它的文化病而來。

中國社會的這個崩潰的趨勢不到最後是不止的。待到中國文化機械僵硬化了的東西(即中國文化里有形的東西)崩潰解體徹底粉碎之後,中國文化顛撲不破不可抹煞的真精神一理性,才能自然被人發現。

現在中國文化是必須改造,中國必須建設一新的文化。而此所謂建設中國新文化,也只有重新發揮中國固有文化的精神——理性,來改造中國的社會,絕不能離開了理性而別有所創造

中國文化的失敗先於西洋人的失敗;中國文化自成一套,自成一家,而其破綻則最先暴露,——誰最先暴露,誰就最先想辦法。

我來說一說我們中國民族自救的覺悟。在我看,中國民族自救之最後的覺悟,要由兩步走到 :

第一步,覺悟鄉村的重要,從鄉村入手想辦法。現在中國已正覺悟到此一步。

第二步,覺悟中國民族精神之特殊,中國固有文化之真正價值。

他在逆流而上,頂著全盤西化的狂瀾,竭力提倡儒家文化的真精神。他不愧為現代儒學思想的第一人,是現代新儒家的源頭活水。

——胡軍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梁漱溟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愛國人士,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對中西文化有極為獨到的研究。《梁漱溟論東西文化(全5冊)》收錄了梁漱溟先生關於中西文化的4本有系統性、有思想延續性的著作《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以及一本從梁漱溟先生散篇文章中選編的有關中西文化研究的著作集《透出人心:中西文化散論》,本套書反映了梁漱溟先生在青年、中年、晚年期的思想變化。

書目:

《人心與人生》

《透出人心》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中國文化要義》

《鄉村建設理論》

2.《張祥龍文集》(全16卷)

哲學要講理,但要講到終極處,也就是邊際處,那裡的道理就會放光。

賀麟先生曾幾次對我說:真理不只是正確,而是能夠感動人的光明,為艱難乃至黑暗人生帶來根本的希望。

對於我,哲學從來都活在人生本身的內在縫隙乃至斷層之中,如茫茫黑夜中一支搖曳的火把和寧靜深處的背景音樂,又如危難時的一線生機和想像另類將來的出奇能力。

如果你在此《文集》中找到了這樣的思想,無論是古老儒家的新生命,東方與西方乃至人與自然交融共生的可能,還是助人破開各種形式的「熱寂」或「黑暗森林」的契機,那就正是這套書所要追求的。

因為,我們的兒女、孫兒女乃至父母和祖先,都可能通過它們而與我們相遇和重逢。

——張祥龍

書目:

第1卷 「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

第2卷 「海德格爾傳」

第3卷 「從現象學到孔夫子」

第4卷 「現象學導論七講」

第5卷 「西方哲學史講演錄(上卷)」

第6卷 「西方哲學史講演錄(下卷)」

第7卷 「儒家哲學史講演錄(卷一)——孔子的現象學闡釋九講」

第8卷 「儒家哲學史講演錄(卷二)——從《春秋》到荀子」

第9卷 「儒家哲學史講演錄(卷三)——拒秦興漢和應對佛教的儒家哲學」

第10卷 「儒家哲學史講演錄(卷四)——儒家心學及其意識依據」

第11卷 「儒家現象學研究——全球化中的中國古代哲理」

第12卷 「儒家現象學研究——儒家再臨的蘊意與道路」

第13卷 「家與孝——從現象學視野看」

第14卷 「中德哲學淺釋」(無貨)

第15卷 「摸索仁道——隨筆集」(無貨)

第16卷 「精神的婚戀」

3.《陳嘉映著譯作品集》全18卷

當時讀黑格爾,讀康德,讀得很認真。

然而,回過頭來看,當時讀懂的很少。

我甚至覺得,那些年的哲學閱讀和思考,大一半是浪費。自己腦子裡有一大堆錯誤的或淺薄的概念,整體的思辨水平太低,沒有高師指點,不能從西方歷史和西方思想史深入到這些哲學家的關切所在,而是用自己的概念框架去生硬理解他們。這些都是一般的原因。

二十啷噹歲花了那麼多時間讀大部頭的哲學,是我學習生涯的一個大錯。

柏拉圖主張三十歲以後研讀哲學,我從自己的經驗教訓深表贊成。青少年從學,應以實學為主,讀一點兒哲學,更多當作精神陶養,大可不必深究義理。我一貫主張取消本科哲學,固然由我後來的教師經驗驗證,但這個想法實緣起於自己從學的教訓。

當然,大部頭的閱讀不可能全無益處。義理雖然沒有弄通,但還是受到了薰陶。年輕時讀書,讀懂沒讀懂,很多內容是記下了,現在課堂上時不時引用黑格爾、康德,大一半是那時記下的。

眼下有人在爭論學童該不該讀經,我的經驗支持讀經派,那些流傳幾千年的經典,管它懂不懂,先記在腦子裡再說。

——《少年行·初識哲學》

我所寫所譯,大一半可歸「哲學」名下。

希臘人名之為philosophia者,其精神不僅落在哲人們的著述之中,西方的科學、文學、藝術、法律、社會變革、政治制度,無不與哲學相聯。所有這些,百數十年來,從科學到法律,都已融入中國的現實,但我們對名之為philosophia者仍然頗多隔膜。這套著譯集,寫作也罷,翻譯也罷,不妨視作消減隔膜的努力,嘗試在概念層面上用現代漢語來運思。所憾者,成就不彰;所幸者,始終有同好樂於分享。

——陳嘉映

書目:

第1卷 海德格爾哲學概論

第2卷 《存在與時間》述略

第3卷 簡明語言哲學

第4卷 哲學·科學·常識

第5卷 說理

第6卷 何為良好生活:行之於途而應於心

第7卷 少年行

第8卷 思遠道

第9卷 語言深處

第10卷 行止於象之間

第11卷 個殊者相應和

第12卷 窮於為薪

第13卷 存在與時間

第14卷 哲學研究

第15卷 維根斯坦選讀

第16卷 哲學中的語言學

第17卷 感覺與可感物

第18卷 倫理學與哲學的限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441739f088f3eacdf8b1ffcaa7a7ff1.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