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同伴踹下水就跑,家長最擔心的一幕發生了,這樣的孩子最可惡

2023-02-22     有意義的旅途

原標題:把同伴踹下水就跑,家長最擔心的一幕發生了,這樣的孩子最可惡

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一個非常緊張的媽媽,現在孩子4歲了,才稍微有點放鬆,之前帶孩子下樓玩耍,我很難像其他媽媽一樣,站在遠處聊天,總是擔心意外發生。

小區里意外也是時有發生,因為家長看護不當,孩子跌落、擦破時有發生,這些都還是其次的,最讓人覺得揪心的是,孩子本身很安全,但是其他小朋友「下黑手」。

之前小區就有過類似的事情發生,孩子們在玩滑梯,一個小女孩被另外一個小女孩推下去,磕掉了牙齒。

雙方家長爭吵起來,推人的孩子的外婆不承認孩子推人,而被推的孩子的奶奶達能力有限,躺在地上大哭大鬧。

後來磕掉牙齒的孩子的媽媽到小區查看監控,看清了經過要求對方承擔一切醫藥費,並要求對方外婆道歉。

可是這有什麼用呢?孩子的牙齒還是磕掉了。

把同伴女孩踹下水就跑,家長拒不露面

今天看到了一個讓人更揪心的內容,四川某小區,幾個女孩在玩耍,一個女孩在水池邊上玩耍,另外一個女孩跑過去,趁著她不注意,就把她踹下水,然後轉身就跑了。

幸好水池不深,孩子自己掙扎著爬了上來,從畫面中能看到孩子爬上來的瞬間。

幾度的天氣,這個女孩得冷成什麼樣子,想一想都就覺得可怕。

最讓人覺得可怕的是,孩子的家長根本就不露面,在受害者家長的要求下,那個踹人的孩子的奶奶出面道歉。

從家長的這波操作,也大概能了解這個孩子為什麼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了。

家長不管,這樣的孩子就是危害別人的存在

看到類似的內容就覺得揪心,我們這樣的家長,小心呵護孩子,耐心引導孩子,努力讓孩子成為一個懂禮貌,不影響他人,自我約束的好孩子。

可是總有家長縱容自己的孩子,這些被縱容的孩子,用行為現出什麼叫「惡魔」,他(她)們樂此不疲,通過用這樣那樣的惡劣的方法來獲得樂趣。

如果說呼籲「嚴厲懲治這樣的孩子」,就會有人說「他(她)還只是一個孩子而已,不要這麼斤斤計較,如果連一個孩子都無法寬恕,還能寬恕什麼呢」,可是我們寬恕了這樣的孩子,誰來保證這些孩子身邊其他小朋友的安全呢?

當然了,如果說孩子小,不懂得分寸,那為什麼大多數孩子都知道這些事情不該做,唯獨極少部分的孩子去做了呢?

說到底還是家長的問題,家長不教育好孩子,不約束孩子的行為,處處庇護孩子的行為,孩子就成為了危害其他孩子生命安全的人。

不約束孩子,最後受累的也是自己和家庭

有的家長總是會計較得失,生怕自己家的孩子吃虧。

這種心態才是病態的,孩子小時候格不確定的時候,不進行約束和引導,是非觀沒有了,喜歡做一些傷害別人的事情來獲得最大的滿足感和樂趣,這個孩子的人格已經出現問題了。

那個喜歡站在滑梯上等著推別人的孩子,那個趁著別人不注意,把別人踹下水的孩子,尚且有機會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關鍵要看父母如何管教和引導,如果父母依然無條件站在孩子這一邊,認為孩子很小不懂事,那才是真的害了孩子。

孩子幼年時候,對父母依賴很強,父母還能管得住,父母的三觀、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或者積極或者消極的影響,如果這個階段,父母縱容了孩子,任由孩子發展下去,那麼等到孩子逐漸成熟了、定型了,父母再想要干涉,難上加難。

到那個時候父母就等著給孩子收拾殘局吧,如果只是收拾殘局,父母還得慶幸,因為這樣的孩子很有可能,最後就進去了,要為他歷來的行為付出代價。

不約束孩子,可能當時覺得孩子沒有吃虧,甚至占便宜了,但是對於孩子的整個人生和整個家庭來說,父母的縱容就是在慢慢毀掉孩子。

結語:

如果想要孩子成為一個適應群體生活的人,想要孩子未來能夠擁有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的家庭,父母就要約束孩子的行為,朝著正確的方向引導孩子。

孩子是否吃虧不是家長應該第一考慮的問題,孩子的行為是否有問題才應該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培育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是我們的第一目標,現有健全的人格,才有正常的社會生活,才有幸福的人生。#新學期出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41a3366ffa4c76987847e91ad29db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