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曉與黎明

2023-01-11     《藝術與設計》雜誌

原標題:破曉與黎明

文 Article > 焦雨儂 Yunong Jiao

圖 Pictures > 天目里美術館 BY ART MATTERS

11月初,一場音樂派對正在天目里美術館「BY ART MATTERS」里發生。派對的主角們,是一群來自杭州、上海、北京的DJ,他們都曾是各地活躍的音樂俱樂部的主理人,而俱樂部因為某些原因在最近遺憾關閉。在藝術家組合艾默格林與德拉塞特(Elmgreen & Dragset)的邀請下,他們重聚在一起,在展覽開幕前,召回那些令人振奮的音樂。

> 《觸碰》,按摩凳、毛巾、矽酮、鞋,2011

這場派對在一場名為「拂曉」(After Dark)的展覽前發生,隨即恢復拂曉般的寧靜,一切音樂、慶祝所塑造的能量場在館中留下明顯的痕跡,將被保留為構成展覽一部分的文化現場景觀,與展覽中的其它作品一起,構成一種處於慶祝與靜默中間態中的對話語境。

展覽以1994年兩位藝術家麥可·艾默格林(Michael Elmgreen)和英格·德拉塞特(IngarDragset)初次相遇的俱樂部「拂曉」命名,而音樂派對的靈感則來自於兩位藝術家在2019年參觀建設中的天目里美術館時的驚鴻一瞥。在美術館一樓的巨大空間裡,赤裸的水泥牆與高高的天花板,令他們想起從前柏林的大型俱樂部,重現俱樂部的靈感就這樣被定了下來。除了私人意義之外,藝術家試圖用一種動態的敘事方式,給予觀者一種面對莫測世事時的參考答案,在「拂曉」正式開幕後,這個僅僅真實發生了一晚,即被藝術家故意令觀眾錯過的「俱樂部活動」,將以殘存痕跡的形式,大聲提醒著觀眾的「錯失」。

> 《單色酒瓶架》,密度板、白色烤漆,有機玻璃,LED,玻璃瓶,2022

與「錯失」一詞的含義相反,艾默格林與德拉塞特想要提示的,恰恰與「錯」無關。與其說「錯失」,在藝術家看來,一場結束的派對可能只是一種變化的狀態的另一個階段,是「穩固」狀態之間的良性中間態,是一種被大家忽視,而逐漸喪失了對其感知與欣賞能力的一種動態階段。觀眾們在藝術家的刻意安排下,與一段被凝固的中間態迎頭相遇,「被迫」面對繁榮留下的痕跡,重新思考「失敗」與「變化」的含義,擁抱變化中的每一個階段與狀態。在藝術家的安排下,觀眾的思考,由常規認知中的一種「缺位」引發,隨後被藝術家對待「缺位」的鄭重其事的態度而感染,最後抵達展覽想要講述的故事核心:變化不應被誤解為失敗——沒有失敗,只是在變化。

這種看似完成但又未竟的狀態,在派對的痕跡之外也隨時隨地發生著——清掃空間的聲音、檢查工作的聲音、悄無聲息的舞池、舞台、存衣處、簽到板……一切被取消了功能性的「幕後」場景,在完整的俱樂部形態下,愈發映襯出一場進行中的派對的 「缺位」,同時也宣示著盛衰「變化」狀態的存在,並向觀眾發問:在世界的派對與派對之間的間隙中,人們是如何存在的?

>《社交媒體(㹴犬)》,不鏽鋼拉絲、油漆、電機、樹脂、人造皮毛,2022

而其它作品,則將這種缺位延續到了敘事本身中,營造出一種強烈的有故事發生,卻又未被填補,充滿變化可能的莫測狀態。《短篇小說》中,昏暗燈光下的紅色網球場裡,一人趴倒在地,一人背對球場獨立於場邊;兩名頭戴VR、神情被遮蔽,以至於無法被觀眾探知正在看什麼的男孩;《瞄準》系列裡,沒有射手,卻整齊橫列、飛鏢釘於其上的標靶……

「變化」的主題多次出現在艾默格林與德拉塞特對藝術空間形態的轉變中。在天目里,傳統的白立方藝術建築,被轉化為俱樂部的空間;在2016年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美術館空間又被藝術家切割成矩形展位,轉化為虛構的藝博會場館;美國德州沙漠中,90號公路上的藝術裝置,則以永不開業的名牌奢侈品店「普拉達馬爾法」(Prada Marfa)的形態存在著,隨時間的推移任由它自然破敗……藝術家打破常規的藝術品陳列規則,質疑藝術的固定結構,用雕塑、裝置、建築甚至環境進行表達,這些藝術空間脫胎換骨的變化,給觀者創造出一種虛構失真的離奇之感,世界以莫測的形態存在,在日常之外,真實感是如此脆弱而虛妄,當習以為常的秩序被打亂之時,我們能以怎樣的姿態去應對?

>「拂曉」(After Dark)展覽現場,艾默格林與德拉塞特(Elmgreen & Dragset)

反差、意外、轉變……這些對藝術的固定結構的質疑、挑戰與突破,也許部分來自於兩位藝術家在開展合作創作前的身份。在相遇之前,艾默格林長年在家寫詩,德拉塞特則在戲劇行業工作,兩種局外人的身份協助兩人打開了創作的另一種視角,為藝術創作的表現形式注入詩意與戲劇感。在後疫情中的這場杭州個展里,戲劇化與詩意體現在瀕臨消失的「俱樂部」從搖搖欲墜的音樂舞台本身,變成了藝術舞台上的主角,而開敞的藝術對話空間,則在邀請觀者成為這個舞台的一部分,步入這場派對在拂曉前留下的歡慶痕跡,又似將一同迎來未知但又充滿希望的新的一日。

從一場「錯失」開始,向希望而去,在晨光出現前夕得以體會承前啟後的「變化」所蘊含的力量——拂曉之後是黎明,它承載著人類對明天、未來共同的美好期許。展覽「拂曉」在盛與衰之間,在看似矛盾與無力中,打破人們對處於變化「中間態」之中的消極與麻木感受,喚起人們對周遭事物的新鮮體感,藉此探究隱匿在盛衰莫測世事中的永恆規律。(編輯:彌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3f91df497ec5fefdd69f02d658f4c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