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韻味:風花雪月與我在詩意的大理相遇,訴說浪漫、慵懶

2022-09-22     閱雲南

原標題:一座城市的韻味:風花雪月與我在詩意的大理相遇,訴說浪漫、慵懶

蕭瑟的風,絢爛的花,純潔的雪,皎潔的月在大理相遇,成就了這一座城市的紙短情長,而我在與這座城市的相遇中感受到了風花雪月帶來的漫漫詩意。

————大理漫遊回憶集記風花雪月與我在詩意的大理不期而遇

在我看來,大理的浪漫源於「風花雪月」,但並不止於「風花雪月」,大理的詩意、浪漫、慵懶隨處可遇!

遊覽一座這樣的城市,漫遊是正確的選擇!

大理旅遊是一場漫遊,是隨意而安,四處「漂泊」的旅程。

你無須知道準確的目的地,只需要一個大致的方向和範圍,然後無目的地漫遊,這樣遇見的驚喜才會彌足珍貴。

我把大理的旅程劃分為大理古城區、喜洲古鎮區和蒼山區和洱海區,除了蒼山區需要注意一下遊覽路線, 其他區域可以無方向的漫遊。

大理古城區漫遊記:古典文化與現代藝術的碰撞

大理古城是大理最具人氣的片區之一,可以說這裡是大理的旅遊核心。

走進大理古城片區,你會發現這裡聚集著很多旅人和藝術感。

大理古城之所以擁有那麼高的人氣,還是因為它的獨特性,這裡是大理古典文化和現代藝術相互碰撞而產生的驚喜。

傳統的古城中包裹著現代化的歡樂和潮流,新與舊的融合非常亮眼。

在古城區漫遊,到處都是古典與現代藝術交匯的痕跡,古城自不必說,古城就是一座宏大的體驗館,各種手工藝技術和生活文化都在這裡留下了傳承的痕跡。

在古城城牆之外的天龍八部影視城和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是我偶然之間發現的驚喜!

以繁華、熱鬧的古城為中心,旅行腳步逐漸向山腳移動,便會遇見天龍八部影視城和崇聖寺三塔。

天龍八部影視城距離古城最近,它位於古城網紅街——三月街附近,是一個很明顯的地標建築。

天龍八部影視城也和大理古城一樣有高高的城牆和厚厚的城門,唯一不同的就是影視城是全封閉的。

穿過城門,進入影視城,如果不是登上城樓可以俯瞰古城,那我一定認為這裡是另一片天地。

影視城中的建築有了年份、古樸中透著莊嚴,絡繹不絕的人群在熱鬧的市井之中穿梭,而自己仿佛是不屬於這裡的闖入者,只是一個匆匆過客。

遊走在天龍八部影視城中,遇見古典風格的小店賣著現代的奶茶,段王爺招女婿的繡樓下站著穿現代服飾的女婿團,威風赫赫的大理國皇宮裡到處是悠閒踱步的人,這古典和現代的結合,感覺很魔幻。

大理街、大遼街每一條街上的風格都是如此,古典文化與現代藝術在這裡相互競爭又相互融合。

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在我看來它是大理古城區的核心,是文化內核,也是靈魂!

走進崇聖寺三塔,深入了解崇聖寺三塔,你會明白它為何是核心。

因為這裡有見證大理滄海桑田的千年文物——三塔,這裡有代表了宋代大理國最高水準的鑄造工藝、建造技術匯聚而成的手工藝品和宮殿——五大重器和崇聖寺。

三塔作為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的兩大核心中的一個,它的存在可以說是大理的文化支柱。

三塔由一座大塔——千尋塔,兩座無名小塔構成,三座塔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大塔在前,小塔在後。

說到三塔就不得不提三塔的高度,大塔高度接近70米,是大理現存的最高古塔,小塔的高度只是比大塔稍微低了那麼地點,三座塔距今都有近千年歷史。

除了塔高,塔形也是一大看點,大塔和小塔各有千秋,大塔塔身呈紡錘形,有一種莊嚴之美,兩座小塔呈密檐式八角形,有一種飄逸靈動之美。

不論從哪一個方向看向三塔,它的精氣神永遠震撼著我,任何一個角度的三塔都是極美的。

在三塔之後的便是崇聖寺,崇聖寺本身作為文化象徵,有崇高的地位!

崇聖寺是宋代大理國的皇家國寺,所以這裡規模宏大,殿閣、佛像數不勝數,珍貴的文物遍布古寺。

原存於崇聖寺中的五大重器,分別是三塔、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像、佛都匾、三聖金像,但五大重器在經歷戰火和動亂之後僅存三塔,其他四件都已經不是原物,是後來按照原物1:1還原的,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絢爛奪目。

崇聖寺山門前的「佛都」匾額,高高懸掛,在被精緻的門檐搶了視覺點的時候,它也不會被人忽視,金光閃閃的匾額,一看就貴氣十足,「佛都」兩個字筆勢連貫,筆鋒剛勁有力,自帶磅礴之感。

雨銅觀音像作為五大重器之一,擁有獨立的殿閣,非常氣派,在正殿里就擺放著雨銅觀音像,面容栩栩如生,慈眉善目,身形風姿綽約,展現了中國古典簡約之美。

南詔建極大鐘曾經毀於亂世,後來經過重鑄,便也有用了獨立的殿閣,鐘聲一響遍傳百里。

喜洲古鎮區漫遊記:田園牧歌般的恬靜生活

大理的原野哪裡最有味道,那喜洲古鎮區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喜洲古鎮區的驚喜就在喜洲古鎮和蝴蝶泉中,一望無際的稻田、連排的民居、清澈的泉眼,我更願意稱這裡為童話鎮。

如果童話故事或動漫里的小鎮有原型,那麼喜洲古鎮一定是參考標準。

喜洲古鎮的農田就分布在房子周圍,這裡的人根據二十四節氣,輪番耕種,所以夏綠秋黃是這裡不變的色彩。

鄉村田園生活的寧靜、樸實全部在這裡都能看見和感受到,種花、種菜、種稻穀,從家庭院落忙到田間地頭。

喜洲古鎮是大理白族先民留下的物質財富,那麼蝴蝶泉就是他們留下精神食糧。

蝴蝶泉作為愛情的象徵,它的影響力是深遠的,這種影響如同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

蝴蝶泉的愛情意象是複雜的,歸結於大理的文化之中,這是一個宏大的議題,我們不是專家學者,不需要深入研究,我們只需要靜靜地感受蝴蝶泉傳遞的美好就行。

走進蝴蝶泉,安靜、氧吧、悠閒是第一眼給人的感覺,濃蔭、清泉、花叢、古樹都是屬於它的獨特風景。

濃蔭古樹蔽日,青石小道密布,鮮花在樹叢中爛漫,泉水在蝴蝶泉中叮嚀,情人湖邊歌聲飛揚。

旅人在湖邊漫步,在泉邊合影留念,在蝴蝶博物館中想像「南詔蝶會」的盛大,在蝴蝶大世界追蝴蝶。

喜洲古鎮和蝴蝶泉都是可以做夢的地方,一個關於田園牧歌般恬靜生活的夢!

蒼山區漫遊記:山的奇俊,水的靈動

山是人們亘古不變的攀登目標和探索目標,人們總想著登上一座山的最高處,以此來證明人類已經征服了它,蒼山也不例外。

人類雖然已經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但人的力量在自然面前是那麼微不足道,所以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懷著敬畏之心去仰視蒼山,換一個角度看,或許它能給你更多的驚喜!

蒼山是一座山體龐大的山脈,它像一個堅固的懷抱,把大理庇護其中,十八座十九峰是它的標誌,如果想要到達蒼山,目前有三條索道可以選擇,洗馬潭大索道是其中一條可以到達蒼山山巔,而剩餘的感通索道和中和索道僅可以到達山腰。

蒼山到處都是山峰,但一峰和一峰不一樣,這些不同就顯得格外有趣,有的山峰陡峭且線條硬朗,有的山峰山坡平緩線條圓潤,山峰交錯之間變幻出磅礴氣勢。

不論哪一條索道,都能看到蒼山山峰的奇俊和蒼山深處的瀑布、湖泊的靈動!

清碧溪、七龍女池、洗馬潭是蒼山上最能體現水的靈動的地方!

山澗里的小溪匯聚在一起,在陡峭的懸崖之間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泉潭,清碧溪和七龍女池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八個,形成一個泉池就會在泉池的上方出現一條瀑布。

瀑布掛在黝黑長滿青苔的岩石上,有的瀑布被樹木遮擋窺不見全貌,一黑一白,讓人覺得瀑布更加的純潔、靈性和神秘。

位於山巔的洗馬潭是蒼山洗馬潭大索道一線唯一的「水色」,它在陡峭的青翠山巒里,在杜鵑花叢里顯得很特別。

它的存在可以映襯出雲雨的變幻莫測,可以彰顯藍天純潔和高遠,可以柔化險峰的稜角。

洱海區漫遊記:水天一色

洱海不是海,卻有海的遼闊,狹長的水域面積,讓洱海的美得以延伸和放大,也得以讓遊覽洱海的方式有多種選擇,自駕環遊、環島騎行、旅遊大巴環遊和洱海遊船等。

洱海是相同的,但不同的遊覽方式,能讓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風景,從而獲得不同的感受。

自駕環遊和環島騎行路線相同,看風景的角度也相同,在我看來沒有區別,一個更舒適,一個需要耐力。

在自駕和環島過程中可以看見豐富且立體的大理,山、水、草地、荷塘、鮮花、漁村、島嶼和半島、古鎮都能遇見。

雄渾偉岸的蒼山山體和山脈走向,風平浪靜的洱海全貌,神秘的羅荃半島,小巧精緻的小普陀,熱鬧繁華的雙廊小鎮,洱海「仙宮」——南詔風情島,網紅S彎——幡溪,喜洲稻田都被這一條環海路線串聯起來。

環遊就是圍繞著洱海轉圈,120公里的路程,是你能深入體會大理淳樸、多元風情的機會。

洱海遊船是唯一能在洱海中遊玩的方式,它的舒適性是環遊無法與之相比的。

遊船有固定的航線,從大理港出發,以蒼山為坐標,一路向北最終停靠雙廊古鎮碼頭,也可從雙廊出發,最終停靠大理港。

遊船的路線雖短,但它囊括了洱海風光中最為璀璨的光華,蒼山全貌如同電影一樣近距離在眼前晃動,寧靜密集的村落細節和蒼洱風光的精髓一一展現在眼前。

如果環遊是仰視或者平視洱海風光,那麼遊船就是更高位置的平視或俯視蒼洱風光,這樣欣賞蒼洱風光的感覺非遊船不可得。

洱海是大理水系匯聚的成果,那麼我們帶著對洱海的驚嘆,去探訪洱海之源——洱源縣的「西湖」,我相信,你對洱海的喜愛會更上一層樓。

洱源作為洱海源頭,這裡的水和洱海有著剪也剪不斷的親戚關係,洱海和洱源西湖我更堅信他們是一脈相承的親姐妹。

穿過窄窄的門,走進洱源西湖,一望無際的草甸大片的荷塘是我對它的初印象,岸邊停靠的狹長小木船勾起了我對它的遊覽熱情。

乘船出發一氣呵成,由狹窄的河道駛向草甸深處,寬闊的草甸深處被蘆葦盪掩映的是白族民居,更遠處是高高聳立的山峰。

這一片草甸里就是人間樂土,人在這裡過著平淡的生活,各種鳥類在這裡安家,他們共同迎接著四季,在季節的變化中就這樣年復一年地過日子。

航道里狹長的船隻在航行,熟悉水性和水域的當地人為掌舵人,引領著人們穿梭在葦盪間,時不時還能聽到葦盪中傳來的歌聲。

大理的風花雪月、山水風光孕育了大理的浪漫詩意,在這充滿情調的環境里,漫遊是最為正確的選擇。

不問來處,不問歸期,游在當下,游在大理,用自由不拘束的態度去感受屬於這座城市的一點一滴,大理的浪漫就會被你緊緊握在手中!

【編輯】閱雲南 一靜

【圖片】閱雲南拍攝

【備註】轉載本文請註明出處,圖片未經允許禁止用作商業用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3e81ddab202cfa7009272ffec0c33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