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恐龍」的奧秘

2024-10-16     搜狐網地方資訊

近日,電影《侏羅紀世界:重生》首爆劇照,定於2025年7月在北美上映。消息一出,不少恐龍迷激動了。

恐龍主題電影讓人入迷,離不開先進的特效加持,尤其是以仿生機械為代表的物理特效。這種技術在國產影視作品中也有應用:《白鹿原》中令人膽戰心驚的白狼,《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電影版、《長安十二時辰》中嘶鳴揚蹄的駿馬……它們都出自物理特效技術製作公司——奇門影視文化傳媒(浙江)有限公司。該公司今年剛入駐杭州建德現代數字影視產業園。該公司運用仿生機械技術自主研發製作的機械霸王龍、機械腕龍、機械三角龍等十餘款機械恐龍,今年在各大城市的文旅項目展演中廣受追捧。

「恐龍家族」是怎樣製作出來的?怎樣應用於影視特效?充滿好奇的我來到建德現代數字影視產業園一探究竟。

10多米高的「霸王龍」,逼真到會「呼吸」

建德現代數字影視產業園目前共有3個影棚。一到這裡,我就直奔專門用於物理特效拍攝的數字影棚。

這個影棚里住著「恐龍家族」,它們有10多米高,個個栩栩如生。其巨大的體型讓人害怕,我情不自禁後退了幾步。

隨行的產業園負責人袁金鑫介紹:「個頭最高的是『腕龍』,有12米高。身長最長的是『霸王龍』,身長13米。長相稍微溫順一點的是『三角龍』。」他特意提醒我,看它們的嘴巴,食肉的「霸王龍」是血盆大口,而食草的「腕龍」和「三角龍」,它們的嘴巴更像鳥類的喙,「食草恐龍的嘴巴和食肉恐龍不大一樣,這些細節,我們參考了國內外已經發表的研究文獻,以保證真實。」

我正聽得入迷,忽然被一聲低沉又穿透力極強的怒吼打斷。循聲望去,我看見一隻「霸王龍」扭動身體、邁開粗壯的腿,迎面朝我走來。它時不時仰頭張嘴,露出尖銳的牙齒。錯愕間,我差點叫出了聲。

見我慌了神,袁金鑫笑著揮了揮手,示意我走近看看。原來,在「霸王龍」的腹部下方,有一個隱秘的操控間,裡面坐著的工作人員正在操控「霸王龍」的一舉一動。

發現「霸王龍」的這個機關,我猛然加速的心跳才稍稍緩和,嘗試著走近細看。我這才發現,這隻「霸王龍」逼真到極致——深棕色「皮膚」呈現出斑駁的紋路,觸感偏硬,但按一按又能感受到皮膚之下有「肌肉」……「它的『皮膚』和『肌肉』,我們採用矽膠、聚酯等多種材料,用3D列印等技術組合製作而成,既有彈性,又還原了皮膚的肌理。」袁金鑫說。

不僅如此,「霸王龍」居然還會「呼吸」。我盯著它的腹腔,發現它有規律地起伏,就像在不斷地吸氣、呼氣。隨著「霸王龍」做出抬腿等動作,「呼吸」還會變得急促。

驚喜不止於此。這隻「霸王龍」還會「眨眼」。只見它的雙眼呈黃褐色,深色瞳孔周圍布滿血絲,眼眸深處的紋路清晰可見。它時不時還會轉動「眼球」,活靈活現。恍惚間,我似乎穿越到了白堊紀和侏羅紀。

袁金鑫解釋,真實感是仿生機械技術追求的終極目標。「觀眾對於鏡頭細節的要求越來越高。不想被說成是『五毛特效』,就必須考慮得非常細緻。」

「骨骼」「肌肉」發力點,裝上電動助力器

熟悉了「霸王龍」的「性情」後,我坐進「霸王龍」的操控間,試圖控制這個大傢伙。操控間很小,小個頭的我需要彎腰進入,蜷著腿才能坐穩。

剛坐定,袁金鑫就遞給我一個操控盤,類似於遙控玩具汽車的手柄。操控盤上按鈕不少,左右兩個旋鈕控制著「霸王龍」的身體和頭;前排兩個推桿控制著它張嘴的幅度;右手還有一處按鈕,控制「霸王龍」何時怒吼……

學完操作指南,我試著輕輕向上撥動推桿,讓「霸王龍」張嘴。透過操控間前的「窗戶」,我隱隱看到「霸王龍」緩緩張開了嘴。不盡如人意的是,我控制的「霸王龍」顯得比較呆板,不夠威猛。這是怎麼回事?

站在一旁的機械工程師張寬笑了笑:「一開始,我也這樣。我反覆看恐龍主題的紀錄片、電影,慢慢熟悉恐龍的動作習慣,再不斷練習,才有所改進。」

慢慢聊開去,我才知道讓「恐龍」「活」起來的,不光靠操控技術,還要靠工業機械設計。張寬告訴我,團隊1比1還原了「恐龍」的骨骼結構,操控盤上每個按鈕都關聯著「霸王龍」體內的機械骨架。不僅如此,團隊還在每塊「骨骼」、「肌肉」的發力點都安裝了電動助力器,配上動作編程,才得以讓機械恐龍的每個動作都逼近真實。

從場景設定到三維寫實設計,再到機械動作模擬設計,奇門影視文化的仿生機械技術研發團隊共花費了5年時間。

如今這一仿真技術雖已成熟,但製作一隻重約1噸的「霸王龍」,仍需要40餘人輪番上陣,耗時3到6個月才能完成。「仿真不只是長得像,還要運用到生物力學、工業機械等多領域的專業知識。甚至每個微表情都兼顧,才能滿足高清鏡頭的拍攝要求。」袁金鑫說。

細緻入微的打磨,終於獲得回報。今年以來,這批機械恐龍知名度進一步提升,並從影視領域延伸至文旅項目中,走進大眾消費市場。它們已在寧波、常州等城市參加文旅項目展演,吸粉無數,這也為後期影視作品拍攝打下了良好的市場基礎。

極度逼真,帶來震撼的物理特效

這些「恐龍」在影片中表現如何?

袁金鑫向我展示近期完成拍攝製作的「恐龍」主題文旅宣傳片——只見原本黑暗的畫面中,忽然閃過一道光,幾個鏡頭快閃後,「霸王龍」穿過叢林,霸氣地走入畫面。其身姿、神態、氣場都極度逼真,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

袁金鑫說:「中國電影既要酷炫的動畫特效,也需要高度真實的物理特效。」

中國影視行業的新質生產力正在加速形成,國產影片也因特效技術進步頻頻出圈。《流浪地球》憑藉出色的物理特效和科幻元素,一度被譽為「中國科幻元年」的標誌性作品;《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中,對嬰兒時期雷震子的拍攝,就是在完成機械結構設計後,由3個控偶師共同操作完成……

從業近20年,袁金鑫一直把1986版《西遊記》當做教科書。「我們今天去看那一版本的孫悟空,仍然不會覺得違和。這說明當年的特效妝技術足夠經典。」說起前幾年各種「五毛特效」被嘲笑,袁金鑫一直耿耿於懷。「《西遊記》就是我們的榜樣,當年的條件遠不如現在,也能創造出不朽的經典。現在我們的技術在進步、在疊代,理應做得更加出彩。」

袁金鑫的觀點並非個例。《侏羅紀世界2》的導演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就曾透露,比起使用大量CG(計算機圖形學)特效製作大場面,他更希望以「百分百真實感」作為拍攝標準,而採用物理特效實拍的機械恐龍,更容易為影片「傾入情感」,傳達共情主題。很多網友在看完該部影片後感嘆:用機械恐龍比純CG生動。

袁金鑫告訴我:「『恐龍』家族已接到新的演出邀請,即將到下一個城市參加文旅展演。此外,我們正在打磨一部國產『恐龍』主題的劇本,後期也將在建德完成拍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3bc07939e2520e1c50d9ba9600b3a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