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T持倉:黑海局勢緊張支撐小麥,2024年巴西豆出口可能減少
匯通財經APP訊——芝加哥小麥期貨周三上漲,交易價格接近前一交易日創下的兩周多高點,黑海局勢再度緊張,再次引發了對黑海穀物供應的擔憂。大豆和玉米小幅走低。
截至北京時間09:08,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小麥主力合約Wv1上漲0.1%,至每蒲式耳6.37美元,接近上一交易日12月8日以來的最高水平。
大豆Sv1下跌0.1%,至每蒲式耳13.1750美元,玉米Cv1下跌0.1%,至每蒲式耳4.80美元。
CBOT持倉變動情況
匯通財經整理的交易商估算的結果顯示,聖誕假期後第一個交易日本周二(12月26日),大宗商品基金增加小麥、玉米、豆粕、大豆投機性凈多頭頭寸,增加豆油投機性凈空頭頭寸。最新30個交易日,大宗商品基金增加豆油、玉米、豆粕、大豆、投機性凈空頭頭寸,增加小麥投機性凈多頭頭寸。
表格中數據為交易商預估的數據,並非最終交易數據。 計算方法:以上凈持倉數據=未平倉多頭合約-未平倉空頭合約,即數據為正則為「凈多頭持倉頭寸」,數據為負則對應「凈空頭持倉頭寸」,0則表示未平倉多頭與未平倉空頭相同。
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每周交易者承諾報告還顯示,包括對沖基金在內的非商業交易者削減了CBOT小麥的凈空頭頭寸,轉而持有大豆凈空頭頭寸。
供需情況觀察
截至周二收盤,全球穀物、油籽和食用油出口市場概況:
預計暴雨將導致法國、德國和英國的小麥播種面積減少,從而使歐洲明年的收成提前受挫,儘管其他國家的情況更為樂觀。
分析師稱,從2024年3月起增加生物柴油與柴油的混合比例的決定將為估計500萬噸大豆創造額外的內部需求,並可能減少巴西大豆和豆油出口。
在大豆市場上,巴西主要農業州的農民從2023/24年周期開始收穫作物,這是馬托格羅索州已知最早開始收穫大豆的時間,因為乾燥天氣加快了作物周期。巴西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國。
農業農村部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月中國動物飼料產量有所增加,但作為原料的豆粕使用量同比下降11%。
近年來,高糧價促使世界各地的農民種植更多穀物和油籽,但由於厄爾尼諾天氣不利、出口限制和更高的生物燃料指令,消費者將在2024年之前面臨供應緊張的情況。
消息面影響
與此同時,在中東衝突和投資者對美聯儲將很快開始降息、提振全球經濟增長和燃料需求的樂觀情緒的支撐下,原油價格周二上漲。
考慮到玉米是乙醇燃料和豆油用於生物柴油的原料,油價上漲有助於支撐玉米。
黑海地區的局勢再度緊張支撐小麥價格。黑海是全球重要的穀物運輸路線。
ProFarmer經濟學家萊恩·阿克雷(Lane Akre)表示,「烏克蘭的衝突似乎有點升級。所以我認為進入那裡的市場存在一點風險。」
預計周二以及聖誕節和元旦假期期間的整周大宗商品市場交易量將清淡。
全球股市周二小幅走高,美元徘徊在五個月低點附近,因投資者堅信美國通脹降溫將導致美聯儲明年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