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別讓時間管理和孩子一起「放假」!家長不妨試試這6招

2020-01-08     曉語文

寒假,別讓時間管理和孩子一起「放假」!家長不妨試試這6招


寒假模式即將開啟,讓孩子放鬆之餘,家長也會擔心孩子生活和學習不規律、沉迷遊戲、做作業拖延,以及可能出現「假期綜合徵」等等。

放假不代表放養,假期里家長如何協助孩子做好時間管理?今天,家教君給您支招!


假期,家長的隱憂



家長的隱憂

擔心孩子隨意鬆散,做作業不夠自主

擔心玩遊戲過度

作息時間混亂,無法管理時間

在學校有老師反饋,在家不知道孩子的狀態

老師的感觸

每當假期過後,孩子返校後的那一段時間裡,學習狀態總是欠佳。學習狀態欠佳表現為:上課走神、打瞌睡、作息時間打亂、作業完成質量不高等等。如果是國慶、寒暑假等長假,孩子的調整時間可能更長,而且因人而異。如果想要孩子提高在校學習狀態,放假在家,家長該怎麼協助很關鍵。



假期時間管理法


首先,家長對孩子假期的定位是勞逸結合學習。

了解最佳學習時間——幫助孩子了解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時間段。有些是上午,有些是下午,還有些是晚上。

強調學習效率,告訴孩子不能一心二用做事情,不能一邊做作業一邊聽音樂等。

按照假期任務、優先級別,採用規劃方法和行動日誌加以落實。


時間管理的四大任務

確立恰當的自我目標定位

設立短期、中長期的學習目標

制定學習計劃

區分輕重緩急

分清優先順序,重要級別

採用時間管理ABC法則:

A級:最重要的必須做的事情

B級:次級重要應該做的事情

C級:不重要,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每日時間規劃法

列出任務清單

預計學習需要的時間

預留機動時間

決定優先級別

事後檢查

每日行動日誌

每天的時間管理

當日事當日畢

杜絕拖延

凡事設定時限

老師和家長的共同期望是利用假期時間管理為著手點,提升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自覺性較好,就可在家學習。

假如你認為你的孩子還不夠自覺,那就需要想一些辦法。如:小組同伴互助,4-8個人為一組,每個人承擔1到2門的課代表角色,每天將一日的學習任務發到群里,學完打卡督促,還能同伴互助式學習解題。

注意:僅僅靠送培訓班,基本沒有辦法提升孩子的自我時間管理能力,反而會弱化孩子的自主學習。沒有速成之道,只有慢慢鍛鍊。



家長還需要協助孩子做好幾個方面


每一天是86400秒,不打理它就悄悄地溜走了。一旦打理得當,生命就更有意義。假期時間只要管理得當,完全可以學習和娛樂兼顧。



1.一本最想看的書籍

與高貴的靈魂對話

閱讀能幫助孩子積澱文化底蘊,提高孩子的人文素養和理解能力,這是學習其他任何東西的基礎。假期時間寬裕,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聊聊這本書,這樣的家庭氛圍更溫馨,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分享觀點和思想,這是這個快節奏時代家人之間最需要的奢侈品。


對於成年人來說,重新讀一本讀過的書,就是跟老朋友的重逢,細細品味,還會有新的感悟;讀一本新的好書,就是遇到心靈相通的朋友,剎那間電光石火,享受閱讀帶來的愉悅,學會在閱讀中思考,慢慢內化成自己的東西,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通過移動網際網路進行的碎片化閱讀,其實很難讓孩子真正沉澱下來,所以專心閱讀的習慣還是需要培養的。


2.一天城市內的徒步

發現城市獨特的美

平時快節奏的生活,可能導致我們無法感受城市細微的美好。所以做一次城市內的徒步之旅,會有驚喜和感動。


感受慢生活,從熟悉和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區和城市開始,在培養孩子觀察能力、感悟能力的同時,培養一個愛生活、內心柔軟、懂得悲憫的孩子,何樂不為?有時間和精力帶孩子長途旅行是好事,找一天進行城市的徒步之旅也不錯。


3.一次親子換位體驗

彼此溝通會更容易

通過換位體驗,讓家長和孩子彼此理解和更容易溝通。小鬼當家,也許會有超值體驗和收穫。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平時認為的簡單家事,沒想到會那麼瑣碎,體驗得多了,自然就能理解父母的愛心和不容易;根據孩子年齡的不同,一起設計不同的小鬼當家內容,索性一日三餐的採購、打理全部由孩子完成,包括父母早晨可以適度賴床,讓孩子來叫你起床,讓他感受一下自己辛辛苦苦準備好早餐,還要趕時間,但是吃早餐的人不是特別配合的感受和內心戲碼。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做一周的家庭開支計劃,讓孩子理解父母持家的良苦用心;對於父母來說,索性任性一回,重新感受青春的躁動也是好事,讓孩子提醒你到上班時間了,讓孩子幫你準備洗澡的衣服,讓孩子提醒你路上注意安全,提醒你早睡、不要玩手機的感覺其實挺好。


4.一件需要堅持的事

好習慣更需要培養

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父母跟孩子一起參與一件事,劃分出不同的階段,通過大家商量的方式進行獎勵和督促,在這樣的活動中,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夥伴關係。


比如一起設計運動減肥計劃,從營養餐到每天的運動量,互相鼓勵堅持,這個過程孩子會感受到被需要,感受到大人也需要孩子的鼓勵,會覺得有成就感,更會感受到責任。朋友式的溝通和對話,通過一起堅持的一件事很容易達成。


5.一個給自己的計劃

每一天都更有價值

很多家長都想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智慧幫孩子規劃,不僅規劃他的假期,更想規劃孩子的未來。但是實踐證明,這種家長單向的規劃效果都很糟糕:孩子會抗拒,即使去做也會效率低下。


假期合理規劃的目的是讓假期過得有意義,孩子自己制定計劃第二個作用是促進孩子主動、自信和自覺面對假期生活;這樣既能培養好習慣,還能嘗到自覺、自信帶來的成功感覺:沒有爸媽的督促,我也可以安排的很合理,並且一直堅持。

畫畫有一個境界叫「留白」,我覺得家長利用假期適當留白,讓孩子自己規劃,說不定一些平時讓你頭疼的問題就找到了解決之道。


6.一份有意義的禮物

給自己更要給家人

從平時的緊張忙碌中抽身出來,為了辛苦一學期的父母和自己,準備一份用心的禮物,何嘗不是溝通感情的好機會呢?不是每個人天然就會感恩,這種情感的培養需要途徑,也需要一定的儀式感,趁著假期孩子有充分的時間,這是多麼好機會,拉近親子關係,彼此溝通更順暢。


美好的假期,從一些小事開始,或許,新學期開學的時候,你會驚喜的發現,你的孩子真的長大了很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33Mhm8BMH2_cNUgXg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