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D」,第七次成功!

2023-04-17     平原公子

原標題:「CNMD」,第七次成功!

「CNMD」,第七次成功!

2023年4月14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跟你們講實話吧,只有我們國家的工程師是老實人,不搞「實物PPT」騙經費。

為什麼要搞「中端反導」?因為目前的國際形勢下,只有「中端反導」是有意義、有價值、有作用的。

「前段反導」、「上升段反導」等於脫褲子放屁,因為飛彈在人家的發射井、發射架上,就算是「上升段」,那也在人家的國境之內.......真正的前段反導,就是「先發制人」,提前把人家的飛彈陣地、核潛艇、戰略轟炸機全部揚了……從根子上解決問題,也就不用防禦了。但一來你未必就知道人家戰略飛彈在哪兒,二來也沒有國家對同體量對手會這麼干,一但這麼干,就意味著不死不休。

「末段反導」,就是等人家戰略飛彈再進大氣層的時候,才開始攔截,而在末段的時候,彈道飛彈的速度太快了,經常是八倍、九倍、乃至於十倍音速,而且往往還搭載分彈頭,這時候是很難攔截的,「防空防空,十防九空"……在天罰臨頭的時候再去防禦攔截,太危險了。

比如美國的「愛國者」,俄羅斯的S300、S400,就是末段反導。

再比如南韓部署的美國人的薩德,也是末端反導……這種東西,技術上有可取之處,但其實對於大國間的高烈度戰爭沒什麼用,火箭彈火力覆蓋飽和打擊就可以解決掉。

什麼叫「中段反導」?彈道飛彈有三個飛行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初段,或者叫上升段,從飛彈點火升空算起到末級發動機停機為止。第二個階段是中段,從末級發動機關機開始,到飛彈再入大氣層為止。第三個階段為末段,也叫再入段,也就是再入大氣層到落地這個飛行階段。「中段反導」,就是在彈道飛彈再入大氣層前,用高空攔截彈把它幹掉。

所以,只有「中端反導」是最具實戰意義的反導系統……但問題是,中段反導聽起來最合理最實用,但做到卻最不容易,因為對方的戰略飛彈在大氣層外飛行,想要在這個高度上攔截它,並不容易。需要天基紅外預警衛星、超大範圍預警雷達、機動性極強的攔截飛彈、追蹤系統.、全球偵察體系.....需要大量軍事資源的調動,總而言之,沒有一個偉大的祖國、強大的國力是做不到的。

當然,我們前端反導、末端反導都有,與中端反導合起來,是一套完整的反導系統,簡稱「CNMD」。

中國的反導系統起步於60年代,1964年2月,毛主席與時任國防部五院副院長的錢學森專門談到反導問題:「5年不行,10年;10年不行,15年。總要搞出來。」......今天飛彈防禦系統的一切成果,都來源於當年的高瞻遠矚和偉大決策。

這個項目當時叫做640工程,640工程是我國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進行的洲際彈道飛彈預警和反導系統研製工程,主要是對來自外層空間的洲際飛彈實施中段攔截,對來自外層空間的核飛彈或飛行器實施戰略防禦。

640-1工程主要就是為了研製攔截彈。當時研製了紅旗-81和飛劍1~3幾種型號的飛彈,其中飛劍系列最終設計為了地面固定發射井發射的反彈道飛彈。

640-3項目是研究雷射反飛彈的,最高的成就是利用30千瓦的雷射可以打中2公里外0.2毫米的靶標。後來這個項目繼續發展,也就是現在我們說的神光系統了。

640-4項目是南京的四機部第14研究所在做,項目最終生成了110跟蹤雷達和7010警戒雷達。7010雷達也是絕密的640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整個項目在大山深處,可以說,就是一座山。

1970年5月,我國批准研製超遠程預警雷達,命名為7010雷達。7010雷達的發射機採用4隻大功率多腔速調管,總峰值功率為10兆瓦,平均功率為200千瓦,電掃描天線陣面為20米X40米,饋電單元8976個,在方位120度和仰角2-80度空域內進行邊搜索邊跟蹤,可連續跟蹤多批目標,配備了大中小型計算機對全站實時控制,處理和計算。

7010基地整個建設在大山深處,全員都是為了保障這座巨大的雷達的正常運轉。邵潤朋老人的手繪讓7010基地的內部結構首次曝光,特別是8層樓那樣高大的雷達陣列背後的情況,包括饋電單元、控制機構等。

有了7010型戰略預警雷達的早期預警,配合當時研製的「反擊一號」飛彈,組成了中國第一代的國家飛彈防禦系統!這些雷達系統最終被用到了2000年代初期,今天很多我們的雷達的先進成果其實都是在當年南京14所的底子上逐漸發展起來的。

所以,大家要搞清楚,我們今天的載人航天、探索宇宙、飛彈防禦系統CNMD,都是有基礎有源頭的,不是憑空變出來的。

咱們當代的中端反導試驗,大約是從十多年前就開始搞,分別是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2018年2月6日、2021年2月4日、2022年6月19日和2023年4月14日,已經連續試驗七次了,100%攔截,次次成功……所以說,這是一種「過於落後,可以展示」的常規軍事手段。

美國國家飛彈防禦系統自1999年開始總共搞了20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其中11次成功9次失敗,成功率僅55%。其中2010年之後的6次試驗3次失敗,成功率僅50%……所以,美國的是「未來科技」,還有進步的空間。

我記得2021年的那次中段反導試驗就很有意思,從網友拍攝的影像中發現,攔截的不是一般的彈道飛彈,照片中的藍光是姿態控制發動機火焰,這證明了攔截飛彈具備多次點火機動的能力。攔截常規彈道飛彈是不需要如此「彎彎繞」的,說明針對的是那些能夠末段機動,能夠在大氣層內滑翔,彈道難以預測的HGV(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

這個技術,不說天下第一,反正美國暫時是沒有,美軍的「二合一」攔截彈都還在PPT上。

所以,今天聽到「中段反導」第七次試驗成功,都沒啥激情了,因為習慣了……那真的是「不針對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2eda82255cf4d6664ecf04535908e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