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銀行中報解析:數字化實現全面蛻變 |公司觀察

2023-09-01   巴倫周刊

原標題:北京銀行中報解析:數字化實現全面蛻變 |公司觀察

北京銀行數字化轉型已經由「搭梁立柱」步入「積厚成勢」的新階段。

隨著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人口紅利和網際網路紅利時代大周期的落幕使得整個金融行業從客戶規模上觸及天花板,尋找新的增長機會成為銀行業的重要課題,數字化轉型成為商業銀行紛紛下注的重要抓手。

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依靠科技力量來重塑金融服務模式、服務流程、提升銀行運營效率,進而推動業績增長。一些數字化轉型步伐快的銀行已經逐步顯示出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其業務推進速度明顯快於競爭對手,取得先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業績較好的銀行幾乎全都是數字化轉型領先的銀行,城商行龍頭北京銀行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正如北京銀行董事長霍學文在業績說明會上所說,北京銀行數字化轉型已經由「搭梁立柱」步入「積厚成勢」的新階段,數字化轉型活力、生產力、價值創造能力已在前中後台、各個業務領域不斷顯現。《巴倫周刊》中文版發現,這樣的變化已在北京銀行的財報中逐漸體現出來。

8月30日,北京銀行發布2023年半年度業績報告,在外部環境嚴峻複雜的形勢下,北京銀行再次取得了一份優異的半年業績答卷,資產總額達到了3.63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增幅創下了近六年來的新高,資產規模持續保持城商行首位,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2.38億元,同比增長4.89%,零售AUM(資產管理規模)達到了10094億元,首次成功邁入「萬億俱樂部」。

進入數字化轉型的下半場,領先的銀行數字化轉型已進入正軌,數字化轉型將加劇優勝劣汰。波士頓諮詢認為,2023年至2025年是銀行數字化轉型縱深發展、全面變革的關鍵三年,銀行業應當加大數字化投入,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從點至面驅動轉型,方能制勝未來。

數字「內核」

翻看北京銀行的中期財報,其數字化轉型道路的內核是以「一個銀行、一體數據、一體平台」作為核心理念,實現以數字化轉型統領發展模式、業務結構、客戶結構、運營能力以及管理方式等五大方面的全面轉型。

如何理解北京銀行數字化推動下的這五大轉型?

即在發展模式上以數字化轉型推動發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業務結構上通過科技引領和數據驅動打造零售增長的二次曲線,持續提升零售利潤占比。在客戶結構上做深做透上市企業、擬上市企業、獨角獸、專精特新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全生態金融服務體系。在運營能力上以數字化轉型推動營運能力由信息化向數字化轉型,實現管理效能、業務效率和客戶體驗全面提升。在管理方式上運用數位技術實現智能管控,發揮前中後台和分支機構的合力,以數字化轉型推動管理方式向服務營銷型轉變。

對於數字化轉型的含義,北京銀行董事長霍學文曾經在2022年報中做了清晰表達:數字化轉型本質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重構,是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在老路子上縫縫補補沒有出路,勇於大刀闊斧自我變革才有未來。

因此「數字京行」成為北京銀行整個戰略體系的核心要義,也是北京銀行實現其「二次創業」的理想模版。

而打造「數字京行」,資源投入和科技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基本保障。

根據公開披露的數據,去年全年,北京銀行在信息科技方面的投入占到了營業收入比重的3.7%,其中研究開發類投入了8.4億元,同比增長56%,在科技研發、設備採購、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總投入達到了23.8億元。在信息化人才方面,截至2022年底,北京銀行信息科技類人才數量為783人,約占全行員工總數的4.74%。而在數字化的建設過程中,北京銀行對於技術自主可控尤為重視,堅持核心技術「自主掌控、自主創新、縱向延伸、橫向適配」。

一位關注金融科技的業內人士表示,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並不是第一年投資第二年就能見到效果,一般需要幾年後效果才會開始顯現,因此可以預見的是,數字化轉型領先的銀行,其競爭優勢將會隨著轉型深度的積累更加明顯。

北京銀行董事長霍學文曾提出,北京銀行力圖通過三年時間,推動數字化轉型成效達到銀行同業領先水平。而截至到今年6月底,該行已落地一大批數字化轉型成果:包括統一數據底座、統一金融作業系統和統一風控平台。

根據中報顯示,北京銀行正在以20個科技重大項目牽引全行數字化轉型向縱深推進,實現新信用風險管理系統、企業級客戶及用戶管理平台、場景支付2.0等首批科技重大項目投產。

而在今年火爆的大模型人工智慧技術方面,北京銀行數字化轉型也緊跟技術前沿,完善了「京智大腦」企業級人工智慧平台,落地業務場景超100個,發布了百億級參數「京智」大模型,前瞻布局金融智能核心能力。

北京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努力也得到了業內認可,近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布了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榜單,北京銀行的「欺詐失聯排查系統項目」「搭建統一監管數據集市,助力監管數字化轉型」等案例分別入選「社會貢獻價值」「場景創新類」等維度的優秀案例。同時北京銀行有5個數字化轉型項目榮獲國務院國資委「國企數字場景創新專業賽」大獎,2個數字化轉型項目榮獲第五屆中國金融年度品牌案例大賽「中國金融年度品牌大獎」。

賦能「成效」

數字化轉型使得金融與科技的邊界愈發模糊,商業銀行能夠充分利用這種技術外溢來提高業務推進效果、內部運作效率和風險管理能力,北京銀行在數字化方面財力人力戰略的大手筆投入換來的是科技應用對業務實實在在的賦能,同時也體現在了2023年中報的方方面面,成為了北京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成績單」。

對於銀行業來說,傳統公司業務趨於同質化,零售業務的競爭核心來到了「場景生態」的打造,數字化思維即是圍繞「客戶、數據、服務」三個維度,將金融產品內嵌至各類數字化場景。北京銀行不斷加快零售數字化經營轉型,根據中報顯示,北京銀行推出新版手機銀行APP7.0,從數位技術重塑業務流程,利用AI外呼數字化能力支撐10個事務性場景,為一線營銷持續賦能,「智策」零售數字化運營體系累計上線策略1200餘條,觸達客戶超1.7億人次,廣泛應用於零售各類業務經營場景。

北京銀行依靠數字化的營銷手段更好的進行零售業務的精準獲客、業務辦理、持續追蹤、服務體驗,使得零售業務快速崛起。根據中報數據顯示,零售業務對北京銀行整體的營收貢獻占比達到了37%,同比提升了6個百分點,正在朝著50%的零售銀行目標前進,同時零售業務的個貸規模突破6500億元,同比增長了11.5%,餘額排名城商行首位。

業務結構的變化,也使得北京銀行資產端和負債端的底層出現了積極改善,不僅資產規模的「量」在以較快速度增長,持續鞏固城商行龍頭的地位,根據2023年中報披露,其總資產規模3.63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22%,同比增速13.5%,創下了近六年新高。同時資產的「價」的質量也有不小的提升。負債端的成本控制已經持續下行至2.13%,為近年來最低水平,在整個上市銀行中都屬於優秀的水準,成本收入比達到24.89%,較低的負債端成本優勢,也讓北京銀行能夠更加穩健的進行資產端的資產配置。

而數字化對北京銀行尤為關鍵的是風控手段的賦能,北京銀行全面布局了智慧風控體系,升級疊代後的風險預警模型「冒煙指數」就是北京銀行數字化風控手段的一把「利器」。北京銀行新一代的信用風險管理系統重構項目讓北京銀行開展零售業務更加遊刃有餘,因為零售業務客戶群體基數大,數據分析處理能力要求高,風控更加依賴大數據處理能力。

北京銀行「冒煙指數」讓對於重資本的銀行最為關鍵的資產質量問題得到實質性提升,根據最新披露的2023年中報,北京銀行不良率數據在去年四季度大幅改善的基礎上較年初進一步下降9個BP,達到1.34%,顯示了資產風險的進一步向好。同時撥備覆蓋率較去年底的210.04%上升到了217.65%,更為關鍵的是前瞻指標關注率和逾期率均迎來實質性拐點,較年初分別大幅下降了11個BP和59個BP分別來到了1.5%和1.67%,資產質量改善可以極大的打消投資者對於北京銀行風險的暴露擔憂,對於北京銀行估值的抬升起到關鍵作用。

數字化對於銀行的重要性還體現在中收業務的發展上,大財富管理業務一方面面向基數龐大的零售客戶以及追求高品質服務的私行客戶,另一方面對銀行的產品服務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數字科技賦能使得北京銀行的財富管理產品體系、系統搭建、人員能力全面賦能,使得為客戶提供財富管理能力具有了差異化的優勢。

北京銀行財富管理業務最為核心的指標AUM(管理資產規模)根據2023年中報顯示達到了10094億元,首次成功邁入「萬億俱樂部」,這也成為北京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堅實的基本盤,零售客戶數也保持較快增長,突破了2800萬戶,較年初增長84.11萬戶,其中貴賓客戶突破90萬戶、私行客戶數達到1.35萬戶,中高端客戶規模持續上台階,零售業務崛起對於北京銀行的估值抬升又起到了促進作用。

全面「蛻變」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陀螺」評價結果顯示,商業銀行在經營業務和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的前瞻性布局,為其帶來了相對較高的經營利潤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從北京銀行的2023年中報可見,無論是重資產的資產負債業務,還是輕資產的中收業務,數字化賦能都帶來了業務的切實變化。

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價值不僅體現在財報上,客戶服務價值的提升則是更為廣泛的價值體現。北京銀行行長楊書劍在8月8日的一場「優化營商環境」專題發布會上表示,優化客戶服務體驗是北京銀行數字化轉型成效的落腳點,北京銀行將利用數位技術提升客戶服務智能化水平,升級客戶智能化快捷體驗。

北京銀行將客戶服務價值歸結為打造五個特色銀行:一是打造「兒童友好型銀行」;二是打造「伴您一生的銀行」;三是打造「專精特新第一行」;四是打造「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銀行」;五是打造「投行驅動的商業銀行」,從個人客戶到企業客戶全方面覆蓋,徹底激活了特色化經營的新動能。

從本次半年報中也很直觀看到了北京銀行的特色經營最新成果,「京螢計劃」3.0服務超過170萬戶家庭,「小京卡」發卡84萬張,幫助管理壓歲錢超過43萬億元,「京苗俱樂部」會員突破100萬人。開立個人養老金帳戶超過96萬戶,較年初增長76萬戶,全市場占有率提升至2.4%,保持北京地區市場領先優勢。啟動「專精特新·千億行動」計劃,創新推出了專屬爆款產品「領航e貸」,獨家冠名並聯合北京廣播電視台推出全國首檔、首創、首播聚焦「專精特新」企業的紀實觀察類節目《專精特新研究院》,截至6月末,北京銀行專精特新企業開戶數較年初增長50%,專精特新企業貸款戶數較年初增長88%,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較年初增長90%。

數字化的賦能,業務結構的變化,風險擔憂的釋放,客戶服務價值的提升,一系列的變化使得北京銀行完成了一系列「蛻變」。資本市場也對北京銀行進行了重新定價,自去年十一月至今,北京銀行股價已大幅反彈超過了20%,而北京銀行目前的估值僅為0.4倍PB,在所有上市銀行中估值為最低的幾家上市銀行之一,顯然數字化帶來的價值重構潛力仍有較大空間還未釋放。

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銀行對於數字化的投入仍在不斷加碼,北京銀行董事長霍學文在此前財報中表示,北京銀行將積極統籌內外部、總分行科技力量,以20項重點科技項目為牽引,推進科技攻關常態化,並且將科技投入占營收比重進一步提升至4%,實現業務與技術更為深度的融合。

2023年被北京銀行定義為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北京銀行數字化的節奏預計將更快,此前北京銀行更是表示要推動數字化建設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

「數字京行」與「一個銀行、一體數據、一體平台」是北京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願景,可以預見,北京銀行數字化帶來的全面蛻變及賦能將在未來的銀行業金融科技時代為其贏得持久強勁的競爭優勢。

作者|尼克

編輯|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