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5位諾獎得主齊聚巴黎,開會得出一個結論,直接指向中國

2022-08-29     一耿歷史

原標題:1988年,75位諾獎得主齊聚巴黎,開會得出一個結論,直接指向中國

引言

韓愈《師說》有言,「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所謂術業有專攻,就是指在學術、技藝等方面有專門技能或專業知識,這一類人也被稱之為「專家」。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越來越信奉科學和真理。因此無論在哪個國家,人們對於專家的權威都是十分信服和信賴的。

在大多數時候,無論是哪個領域內頂尖的專家,他們都會受到民眾的普遍尊重,他們的研究結論也會引發公眾的普遍重視,畢竟這代表著這些專家所在領域的未來發展趨勢,他們的前瞻性觀點對於社會和科技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在眾多專家之中,獲得過諾爾貝獎的,無疑更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公元1895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的遺囑正式簽訂,根據其遺囑,他的遺產將用於設立基金會進行投資,並利用遺產利息建立一系列獎項,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這部分遺產高達3100萬瑞典克朗。1897年,挪威議會通過並開始執行諾貝爾的遺囑,1901年12月10日,在諾貝爾逝世5周年的紀念日上,諾貝爾獎被首次頒授。

從這一年到今年10月,能夠獲得諾貝爾獎(和平獎除外)的人,無一不是所在領域的泰斗級專家。由於諾貝爾獎堪稱是世界科學領域和研究領域的最高獎項,因此無論在哪個國家,諾貝爾獎得主都是無可爭議的頂尖人才,備受各國政府及民眾禮遇重視,他們的意見也具有極大的分量。

01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許多知名科學家都參與到一項研究中來,而這項研究的內容直接關係著人類將來的命運,也關係著整個世界前進的方向。直到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共同研究出了一個結論,直接指向中國,並且如今正在逐步實現中。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且聽子淵慢慢道來。

在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和數次世界性經濟危機之後,資本主義的弊端已經逐漸暴露出來——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幾百年中,其生產社會化和個人主義私有化的核心矛盾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資本主義因其極端的個人主義,導致這種社會制度下的個人為了尋求自身利益,會不顧倫理道德與法律的禁令,甚至還會罔顧集體的利益。在資本主義發展的過程中,族群逐漸分裂,國家也隨之不斷分裂,譬如現在的歐洲各國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有一部分相關專家悲觀地認為,資本主義發展到極端就是自我毀滅,再加上其發展過程中無法避免的經濟危機,不少專家們斷定資本主義不可能代表世界未來的發展方向。

由於專家們已經對資本主義失望,全世界的目光便聚焦於社會主義。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時,蘇聯和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發展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內部矛盾逐漸積累,徘徊在失敗和解體邊緣,眼看著就將要退出歷史潮流。對這些專家而言,資本主義發展的極端是自我毀滅,但蘇式社會主義似乎也行不通,因此他們對人類的未來充滿擔憂。

02

1988年1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5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各國專家學者和75位諾貝爾獎得主齊聚法國巴黎,共同探討人類命運,研究世界的未來。經過幾天的討論研究,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達成了一致,他們不僅為西方的資本主義的未來感到失望,而且全盤否定了蘇式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式。那麼,人類的發展方向究竟在哪裡呢?

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會議後聯合發表宣言,其中說道:「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要知道這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是各自領域中最頂尖的專家,代表著整個世界的智慧,他們的聯合宣言是很有分量的。

為什麼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研究結論會直指中國?原來,在他們看來,唯一能夠挽救世界的方向是東方,唯一可行的模式是中國的特色制度。這個結論出乎世界上很多人的意料,一時間輿論譁然,畢竟當時的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還處於艱苦探索的時期,經濟方面並不出色,與許多發展中國家比起來都相形見絀。

時光荏苒,在2020年的今天,我們終於發現這些諾貝爾獎得主不愧是專家中的專家——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引領之下,中國的綜合國力迅速騰飛,這證明了中國發展方向是十分正確的,也是擁有巨大潛力和優越性的。可以預見的是,來自東方中國的古老文化和智慧,將會成為解決世界各國發展方向的一把金鑰匙。中國也將作為其引領者,在未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帶領世界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起進步。

結語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銘》有言,「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而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中也認為「存在即合理」,意思是所有存在的東西都是有其道理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歷史更是源遠流長,這顯然是有著充分的合理性的,是經過數千年實踐證明的。時至今日,中國文化已經存在了五千多年,中國也是唯一一個古文明和現代文明之間沒有出現斷層的國家,恰恰是說明了中國古老智慧的正確性,而中國智慧也確實是值得世界學習的。

參考資料:《師說》《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銘》《法哲學原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2b5cfad30af5e098fb5d305f024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