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丨專家建言當前經濟與改革:充分發揮政策效能,增強經濟發展的包容性和獲得感

2024-07-29     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周頔 北京報道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在中國改革的新征程上,哪些改革能為中國經濟的持續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哪些改革又將推動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此同時,上半年經濟數據反映了我國當前面臨著怎樣的壓力與動力?有哪些挑戰與機遇?如何在保增速、保質量、換動能、促創新與防範系統性風險之間取得平衡?

7月28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以「改革新征程與經濟新觀察」為主題召開了第69期中國經濟觀察報告會,多位專家學者就上述問題進行了討論。

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的「硬投資」項目建設

近期,上半年各領域經濟數據相繼發布,數據顯示,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新動能加快成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

談及中國經濟上半年的運行特點,統計學者、原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給出了四點分析:從生產方面看,第二產業保持較快增長,第三產業增速回落;從需求方面看,消費需求起主要拉動作用,但拉動作用減弱;從收入方面看,居民收入保持平穩增長,增速有所回落;從價格方面看,消費領域價格漲幅較低,但改變了上年下降的走勢,生產領域價格持續下降,降幅明顯收窄。

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著力點在哪裡?針對這個問題,許憲春給出的答案是:落實好政策部署,充分發揮政策效能。對此,他給出了四點具體建議:

一是加快推進「兩重」項目建設,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的「硬投資」項目建設。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額度為一萬億元,主要在下半年安排到項目,要科學做好項目篩選,爭取早開工、早見效,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其中,擴大有效投資。

二是加力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循環。今年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計劃在8月底前將資金全部下達。要切實落實好支持政策,加大重點行業設備更新支持力度,保障重點領域更新換新的補貼力度,推動擴大有效需求,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三是抓好「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統籌用好各類資金支持「三大工程」建設,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其中。根據房地產行業發展形勢,要進一步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各項配套支持政策,擴大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供給,推進城中村改造,加快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推動房地產行業結構性問題、供需錯配等長期問題改善,促進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加強對宏觀經濟的有效支撐。

四是推動地方政府專項債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發揮穩投資促增長作用。今年計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3.9萬億元,1-5月已發行1.1萬億元,6月至年底還有2.8萬億元額度,要加快政府專項債項目篩選、債券發行進度,加強資金監管,切實推動支持項目開工建設。

提升經濟發展的包容性和獲得感

一段時間以來,不斷向好的宏觀經濟數據與微觀主體感受之間出現了一定「溫差」,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出,要注意把握和處理好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的關係。

在國務院新聞辦4月16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介紹2024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也指出:「從恢復的程度來看,我們發現消費的恢復不如生產,而且中小微企業的恢復不如大企業,所以經濟恢復存在一個明顯的不平衡性,大家對這個數據的感受,可能就有一定的不同認識。」

談及數據與體感之間的「溫差」,北大國發院經濟學長聘副教授趙波表示,要提升經濟發展的包容性和獲得感,需要解決幾個重要問題:深化改革,促進收入分配公平;優化公共品供給,縮小區域差距;推動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協調發展;平衡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提高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與協調性。

對於這些問題,趙波談道,《決定》已做出了相應部署:

比如,收入分配不平衡主要體現在資本、勞動、技術、土地等生產要素的分配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慢於實際GDP增速,農村居民則快於實際GDP增速。可支配收入受到勞動者報酬影響,也決定居民消費。對此,《決定》要求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收入分配製度、規範財富積累機制等。

對於公共品供給不平衡,趙波指出,具體表現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區域差異和資源分配不均。對此,《決定》提出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等。

此外,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係也需要平衡,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防止過度干預或監管。趙波表示,我國市場准入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不斷完善,民營企業營商環境大幅改善。但一些民營企業反映目前仍然存在各種隱蔽複雜、種類繁多的隱性壁壘。對此,《決定》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的發揮政府的作用,也要完善要素市場的制度和規則、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談及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與協調性,趙波指出,有的時候目標太多,工具太少;而有的時候則工具太多,相互衝突。對此,《決定》提出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

「改革和開放的結果要讓利於民、藏富於民,這樣才能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趙波稱,要增強經濟發展的包容性和獲得感,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不僅要平衡當代不同區域之間的利益,也要平衡好當代和未來人的福利。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2a88a3531dfe812ae32dda2d1d4bb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