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召開的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推進會精神,繼續深化推進東莞金融糾紛訴調對接機制建設,4月29日下午,東莞市召開金融消費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推進會,人民銀行東莞市中心支行行長周開禹、人民銀行東莞市中心支行副行長陳宇,東莞市第一法院副院長何妍,東莞市金融工作局四級調研員黃志成,東莞銀保監分局副局長趙崇健出席會議,全市80家銀行、證券、保險機構相關負責人參加。
據了解,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人民銀行東莞市中心支行、東莞市金融工作局早在2016年已建立了金融消費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並指定東莞市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協會(下稱「東莞金消協」)為具體實施部門。2017年9月,在市司法局、人民銀行東莞市中心支行的指導下,東莞金消協成立了東莞市金融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下稱「金調委」),依法開展金融消費糾紛調解工作。
截至目前,東莞金調委成功調解案件117宗,涉及金額9.57億,實現了從一般小額日常金融消費糾紛調解向金融民商事糾紛調解的跨越。2017年10月成功調解了1宗標的額高達6億元的金融借款糾紛,並於2019年入選全國《金融糾紛多元化解十大典型案例》。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東莞金融消費糾紛訴調對接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了一系列東莞經驗,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會上,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副院長何妍對《關於全面推進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的意見》進行了解讀,通報了全市金融糾紛調解開展情況、面臨問題以及努力方向。何妍指出,2019年,全市法院推進訴調對接「1+2+3」工作機制,參與訴前調解金融糾紛案件4727件,調解成功1667件。何妍指出,成立金融糾紛調解中心,是對前期金融糾紛訴調對接工作的深化,旨在建立健全覆蓋面廣、適用性強、高效便民的金融糾紛調解組織體系,實實在在化解金融糾紛,為金融體系穩健運行提供「減壓閥」和「潤滑劑」,推動建立金融業與消費者之間和諧有序的社會關係。
接著,會議安排了現場答疑環節,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對金融機構參與金融消費糾紛調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現場解答。
人民銀行東莞市中心支行周開禹在講話中指出,《關於全面推進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的意見》為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金融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指明了方向, 人民銀行東莞市中心支行將繼續加強與人民法院、金融工作局、銀保監局等部門的溝通協作,以建立東莞金融消費糾紛調解中心為契機,形成更加高效的訴調對接模式,打造更高標準的糾紛調解機構,推動東莞金融糾紛訴調對接工作邁上新台階。
周開禹還指出,多元糾紛化解機制建設無論是在節省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方面,還是在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助力營商環境建設方面,都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下一步,東莞金調委要繼續大力鞏固和拓展訴調對接工作成果,充分發揮調解機構的專業優勢,特別要在人民法院的專業指導下,強化調解員培訓,努力打造一支專業化、高水平的調解隊伍,保證調解工作有序運行。轄區各金融機構要提高政治站位,壓實金融糾紛處理第一責任人的主體責任,積極參與金融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建立完善動態授權、及時應調、快速審批等工作機制,為調解工作創造良好條件。同時,要不斷優化內部管理、提升合規經營水平、改善金融產品服務,從源頭減少金融糾紛,以實際行動助力東莞營商環境建設。
【記者】葉永茵
【作者】 葉永茵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