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最被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一定非《西遊記》莫屬了。那個膽大妄為、橫掃天地的猴子,為什麼會引得孩子們心之嚮往,視若偶像呢?
細細想來,孫悟空之所以被無數孩子喜歡,離不開他的有情有義、敢於鬥爭的精神吧!
《西遊記》開篇,一個吸收日月精華的靈石中,孕育出天地的一個靈猴。這個猴子的出生,直接引起天庭的動盪。只是彼時,天庭中貪圖享樂的神仙們,還沒有意識到這隻猴子在未來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災難和頭痛。
這隻聰明的猴子出生後,用他的機智勇敢、膽大細緻,為猴子們尋得水府洞天——花果山水簾洞,很快成為猴群中當之無愧的領袖。
所以,想要孩子在自己的同齡人之中出類拔萃,父母就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機智勇敢,以及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這是成為高情商的人,擁有領袖氣質的必要條件。
隨後,猴子清晰的認識到,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要通過向強者不斷的學習,才能真正的充實自己的人生,完成自己的願景。
於是他毅然決然的走上了茫茫的、艱辛的求學之路。
所以,對於孩子來講,學習雖然不是成功的唯一條件,但同樣也是必須條件,因為只有學習才能讓人強大,也才是抵達成功的捷徑。
猴子在老師的教導下,學會了72般變化,學會了筋斗雲,學會了若干的本領。但是他本性中的頑劣,讓他習慣性在師兄弟面前賣弄。
洞悉人性人心的老祖,怎會看不到猴子未來的路會是怎樣的作天作地,又會是怎樣的坎坷崎嶇?所以猴子的師父把他驅逐出山,且告訴他以後不准提及師門,並告知猴子此後終生不復相見。
後來,當成為孫行者的猴子,再次在五莊觀闖禍後,想起求助師門,結果卻看到的是一幅幅畫檐蛛網、殘垣斷壁的蕭瑟和冷清。師父果然與自己不復相見。
猴子在自己最為脆弱和需要幫助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了自己最為親近和信賴的人,可惜因為自己當年的莽撞和不懂珍惜,導致這般後果,回想起來也是難過至極。
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有些路一定要好好走,有些人一定要好好珍惜,有些事不可以任意妄為。當然,也許孩子會非要一意孤行(這也是青春成長的代價),不妨通過故事提前告訴他們這些道理,而因為錯誤所要付出的代價,就只能自己承擔了。
猴子回到花果山,和自己的猴子猴孫們過上了逍遙自在的生活。為了眾猴子的生命時長,不惜去闖地府,塗改生死簿;為了一件得心應手的武器,打到龍宮,讓四海龍王頭痛不已,紛紛敬獻自家寶貝;為了兄弟情誼,和周圍的各類妖魔結拜,共享人間富貴……
猴子的所作所為,引起天庭中神仙的注意。最初是小恩小惠,用「弼馬溫」騙得猴子上天為官,沒想到很快就被識破,猴子一怒之下與天兵天將衝突後回到花果山;然後又用「桃子管理員」再次吸引猴子,讓他在蟠桃園吃個過癮之後,發現自己依舊不受尊重,乾脆又在王母娘娘的宴席上大快朵頤之後,帶著美味佳肴再次返回花果山,做上自己的「齊天大聖」。
最終與天庭直接對抗,各種神仙、各種法器紛紛上馬,猴子毫無懼色,見神殺神、逢仙打仙,好一個暢快淋漓。直至佛祖出現,才為自己的肆意妄為付出了500年的代價。
即便如此,很多孩子都會忍不住疼惜這隻猴子,而討厭天庭、討厭五指山……
其實在這個時候告訴孩子們,規則就是如此,有些需要遵守,需要敬畏,有些則不破不立。但是想要打破某些規則,首先這些規則存在漏洞或者不公平,然後還需要有足夠的實力和能力,而不是憑藉一腔孤勇。
就像前兩天鹿邑的那幾個年輕人,不知天高地厚,更沒有對規則的敬畏感,在圍觀者的慫恿下,直接推翻警車,把自己給送進了圍牆之內。這不是打破規則,而是沒有自知之明,更沒有對規則的敬畏感。
五百年的雪雨風霜,猴子孤單的在五指山下靜思己過,看世事變遷,等待有緣的取經人度己。
人生很多時候需要等待,也需要安靜,只有有耐心等待,才能夠否極泰來,只有能夠安靜的思考,才能夠靜思己過,有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