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歷經三朝含恨而終,一生都沒有受封的名將李廣

2022-07-25     仲安筠

原標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歷經三朝含恨而終,一生都沒有受封的名將李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有很多人耳熟能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說的是什麼。這句話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是司馬遷描述西漢名將李廣的話,意思是桃樹李樹不招引人,但是它有花朵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就走出了一條小路,比喻李廣人品高尚。李廣的一生都在與匈奴對戰,但卻一生沒有受封,最後自殺而死。李廣為什麼會難以受封,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李廣難封也有他的原因。

一、生不逢時

李廣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時任將軍,曾追捕燕太子丹,也就是說李廣家世代習武。李家世代傳習射箭之術,李廣的劍術也非常精湛。在漢文帝十四年,匈奴舉兵大肆入侵蕭關,李廣當時還是個無名小卒,就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參軍抗擊匈奴。因為他武藝高超,騎術和劍術了得,在戰爭中立了大功,被任命為中郎。

李廣常常伴隨皇帝出行,每次遇到危險都能順利化解,衝鋒陷陣、斬殺野獸的事情常有。漢文帝嘆息道:「可惜啊,你沒有遇到好的時機,如果你生在高祖的年代,封個萬戶侯還在話下嗎?」

李廣還真是生錯了年代,而且每一次都得不到命運的眷顧。在龍城之戰中,李廣和衛青、公孫敖,公孫賀各自領兵一萬,從四個不同的地方出發抗擊匈奴。當時是漢武帝做皇帝,他這麼做的一個原因就是能夠直觀的看出四位將領到底誰能夠更勝一籌。最後,衛青大獲全勝,公孫賀無功無過,公孫敖損失七千兵騎,最慘的就是李廣。李廣從雁門出發追擊匈奴,沒想到遇上了更多的匈奴軍隊,李廣不僅全軍覆沒,而且自己還被俘,幸好匈奴單于下令「得李廣必生致之」,李廣才沒有被殺,後來僥倖逃脫。

二、時運不濟

唐代詩人王維在《老將行》一詩中寫道:「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寫的是衛青不敗是因為有天神相助,李廣無功是因為命運不濟。確實,衛青的屢屢立功就像是有天人相助一樣,比起衛青的仕途一帆風順,李廣的運氣實在有點不好。在龍城之戰中就已經體現出了李廣的命不好,在漠北之戰中,衛青特意把李廣調開,讓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其的隊伍合併,從東路出擊,自己和公孫敖一起對戰匈奴。李廣難以接受這個安排,就說:「我的職務是前將軍,並且從小就與匈奴作戰,大將軍為什麼讓我從東路出兵?我願意做前鋒,與匈奴決一死戰。」

衛青沒有答應李廣的請求,讓他按照指揮行事,結果李廣在與大部隊集合的路上迷了路,回去後衛青要他上書報告情況,一直派官吏催促,李廣不能接受刀筆小吏的侮辱,於是自殺。其實衛青這麼做並不是自己的意思,正是漢武帝授意。漢武帝也認為李廣時運不濟,於是暗中告訴衛青,李廣年老,運氣不好,別讓李廣與匈奴對抗,這樣恐怕就不能抓住單于了。於是衛青照著漢武帝的授意,沒有讓李廣面對匈奴,沒想到這次就是李廣的最後一戰。

其實除了漢武帝不讓李廣對戰匈奴這一點,還有一個隱秘的一點,就是這次戰爭,其實漢武帝並沒有打算讓李廣去。漢武帝認為李廣年長,於是拒絕李廣跟從,但是李廣執意要去,漢武帝不得已才派他去。但是李廣去了不表示漢武帝要讓他作戰,於是漢武帝悄悄告訴衛青不要讓李廣和匈奴對戰。

李廣做錯的一件事就是他違背了漢武帝的意思。在古代皇命難違,皇帝決定所有事情理應遵從,但是李廣卻沒有聽從漢武帝的命令,這讓漢武帝心中不滿。在這件事之前,李廣也曾讓漢景帝不滿。吳楚七國之戰中,李廣在昌邑奪下了敵人的軍旗,立功揚名,這是莫大的榮耀,足以論功封賞,但是李廣卻親手將這個榮耀抹掉,因為他接受了梁王的將軍印。

李廣是漢朝的臣子,但是卻私自接受了諸侯王的將軍令,而且梁王和漢景帝之間有些矛盾,所以李廣這一做法不免讓漢景帝心中疑慮,於是在戰爭結束後漢景帝並沒有給李廣封賞。李廣這件事就是不懂聖意,和他固執請求漢武帝讓自己出征是一樣的。

他不懂皇帝的顧忌和疑慮,皇帝往往想得更多,無論是漢景帝還是漢武帝,他們心中都有對李廣的疑慮,但是李廣心中不知,導致了漢景帝和漢武帝兩位皇帝對李廣的排斥,被皇帝排斥,李廣自然難以被封賞。

三、性格缺點

李廣雖然治軍有方,對待士兵也很好,但是李廣有一個恃才自負的性格缺點。漢景帝曾經派宦官去跟隨李廣學習軍事,後來那名宦官以及十幾名士兵被三名匈奴的射鵰手射傷,李廣知道了這件事,直接帶領一百名兵騎去追趕匈奴,結果被幾千名匈奴包圍。最後李廣反其道而行之,下馬不動,匈奴以為漢軍有埋伏,就撤退了。

李廣雖然最後回去了軍營,但是大軍都不知道李廣去了哪裡,沒有辦法接應。李廣這個事做的可以說是相當不漂亮了,雖然最後平安回來,但是李廣沒有想過如果事情失敗了會怎麼樣。

第一,李廣帶著士兵去追捕匈奴,起因是因為景帝派來的一個宦官告狀,如果是這樣李廣大可以派別的士兵追擊,而且對方只有三個人,沒有必要一個將軍親自去追。李廣沒有想過,自己不見蹤影,連軍營中的人都不知道將軍去了哪裡,等了一夜才等到,如果這時敵人趁機攻打老巢,士兵們都群龍無首,豈不是全軍覆沒嗎?

第二,李廣在被匈奴包圍的時候沒有想過,如果匈奴沒有被李廣的障眼法迷惑,而是直接迎擊,那麼李廣的一百人部隊是絕對不會戰勝匈奴幾千人部隊的。而且當時李廣沒有派人回去傳達消息,軍營中的人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如果匈奴真的要和李廣開戰,那麼李廣連救兵都等不到。

李廣不僅自負,而且小肚雞腸。李廣有一段時間被革職為平民,有一天夜裡帶著隨從外出,回來的路上走到霸陵亭,當時霸陵尉喝醉了,禁制李廣通行。李廣的隨從說:「這是前任李將軍。」霸陵尉說:「現任將軍都不許通行,何況前任將軍呢!」於是扣留了李廣,讓李廣在霸陵停宿。

沒過多久,匈奴入侵殺死遼西太守,打敗了韓安國將軍,韓安國就被遷調右北平。於是皇上就召見李廣,重新啟用他為右北平太守,李廣要求和霸陵尉一起赴任,等到了軍中就殺死了霸陵尉。李廣只因為霸陵尉喝醉酒得罪了他,就是一件小事,就將他殺害。而且沒有在外面,是在軍中親自動手的。這樣看李廣和韓安國就差得遠了,韓安國曾經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在韓安國犯法被判罪的時候,監獄的獄卒田甲曾侮辱他。韓安國問道:「死灰難道就不會復燃嗎?」田甲譏笑道:「復燃就撒一泡尿澆滅!」後來韓安國從囚徒中起家擔任內史,田甲怕韓安國報復,於是棄官逃跑了。韓安國下令:「田甲如果不回來就任,我就夷滅他的宗族。」於是田甲回來負荊請罪,韓安國笑著原諒他,還說:「您現在可以撒尿了!」最後友好的對待他。

韓安國與李廣同樣對待侮辱過自己的人,韓安國就十分寬宏大量,而李廣只是因為霸陵尉醉酒得罪他,就要取他的性命,因此李廣一直沒有被封也是有原因的。

李廣本人也不懂為什麼他一直不受封,和他一起侍奉文帝的堂弟李蔡到漢武帝時期已經做到代國國相了。元朔五年,李蔡被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代替公孫弘任丞相。李蔡的才幹和名聲都在李廣之下,可是李蔡已經封為列侯,位居三公,李廣還是得不到封爵和封地,官位都沒過九卿,就連李廣的下屬們,有的都得到了侯爵之封。李廣與星象家王朔閒談中也談過這個話題,李廣說:「自從漢朝攻打匈奴以來,我沒有一次不參加的,可是那些才能不高的校尉以下的軍官都能被封侯,我李廣不比別人差,但是為什麼沒有一點封地呢?」

王朔問:「將軍做過什麼後悔的事嗎?」李廣想了想說:「我當隴西太守的時候,羌人又一次反抗,我誘騙他們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但是最後我將他們殺了,這是我最後悔的一件事。」王朔說:「殺死已經投降的人,能給人帶來最大的禍患,就是因為這樣將軍才不能受封。」

總結

司馬遷為李廣立傳的時候,曾經說道,他所認識的李廣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老實厚道的像個鄉下人。即使這樣,李廣死的那天,百姓們無論認不認識李廣都悲傷哭泣,可見李廣的忠實人品多受大家信賴。

後世詩句中關於李廣的詩句更是多,李廣即使去世後百年依舊有許多人為他感傷,即使李廣有多種原因沒有封侯,性格也有些缺點,但是白玉上的一點斑點並不能掩蓋白玉的光澤,李廣的本質是好的,即使有一點不足也不能磨滅他的美名,李廣和衛青、霍去病一樣是西漢名將。

參考文獻:《史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16ecb232eb42550feead20eec60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