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系」國泰產險因產品7項違規遭通報,總經理空缺已逾3年

2022-07-01   全球財說

原標題:「螞蟻系」國泰產險因產品7項違規遭通報,總經理空缺已逾3年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財說

近日,上海銀保監分局1天連發7封監管函,整治產品條款費率違規亂象。

此次7家財險公司中招,國泰產險暴露問題最多,一定程度折射出公司內控不完善漏洞。看似小錯,整改即可,然背後暴露的問題不容小覷。前有產品條款費率徵集意見稿發布,後有正式條規出台,7家公司顯然屬於知錯犯錯。

經營層面,一季度,國泰產險保費和凈利雙雙下滑。

有大股東螞蟻集團坐鎮,公司償付能力在行業內稱得上成績優異。不過縱觀近3年,公司營收增長率持續下降,凈利潤增長率呈波動下滑,業績潛在承壓。

因「七宗罪」被點名

6月24日,上海銀保監分局連發7封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對7家保險公司產品條款費率情況進行了通報,國泰產險赫然在列。

事件起因還要追溯到去年,監管進行的一場「有意為之」的摸底。

在監管部門抽查前夕,2021年6月4日,銀保監會曾就《財產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辦法》)公開徵求意見。

並於2021年8月26日銀保監會令第10號公布,明確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辦法》進一步規範了財產保險公司條款開發和費率厘定行為,保險條款費率報送行為,強化條款費率監督管理,明確條款費率直接責任人及其違規處理等。

其中,特別對規範條款費率開發報備方面做了修訂,完善了保險條款開發原則和費率厘定原則;明確要求保險條款名稱應符合命名規則;強化財產保險公司保險條款開發審查和保險費率厘定審查責任;進一步規範公司條款費率報備行為。

這次摸底定在了2021年7月至9月,上海銀保監分局針對保險公司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備案產品條款費率非現場抽查工作。

國泰產險因多項違規上榜。

經查,國泰產險部分產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引用的標準已廢止;二是精算報告未簽名;三是產品命名不符合規定;四是產品名稱錯誤;五是條款要素不完整、內容不清晰;六是產品屬性或險種錯誤;七是不符合保險利益原則。

責令其自接到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之日起,立即停止使用問題產品,並在1個月內完成問題產品的修改工作。

並要求加強產品質量管理工作,對公司產品開發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自查整改,並於指定日期前向相關部門報送自查整改報告和相關責任人員的處理情況。

一同被通報的還有安達保險、東京海上日動火災保險、美亞財險、天安財險、瑞再企商保險、中遠海運財產保險6家公司。

除了前面國泰產險暴露的備案產品條款費率違規外,其餘幾家違規行為還包括,短期健康險未明確標明「不保證續保」、未按規定區分被保險人是否有醫保、費率表中缺乏費率計算公式等。

經比對,國泰產險備案產品條款費率暴露問題最多。

國泰產險回應,公司會加強對備案產品的經營管理,以消費者認可度為前提,對產品存在的不合規現象進行下架或優化處理。目前公司已成立專項小組,進行整改。

這並非國泰產險今年第一次被點名。

2月,國泰產險聊城中支因存在虛構保險中介業務套取費用以及虛列業務招待費導致財務信息不真實,被山東監管局罰款20萬元,對相關責任人處以警告和罰款2萬元。

5月,國泰產險被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費。

一季度保費凈利雙下滑

國泰產險成立於2008年,最初由國泰金融集團旗下國泰人壽和國泰世紀產險共同出資組建。

2016年7月,螞蟻集團攜8.3億元入場,成為國泰產險戰略投資人。目前公司股權結構為螞蟻集團持股51%,國泰人壽和國泰世紀產險分別持股24.5%。

轉身「螞蟻系」的國泰產險自此走上了探索傳統保險公司網際網路轉型之路。

公司成立14年,在人事管理層面架構較為清晰穩健。董事、監事均來自兩大股東系統,高層管理人員大多出身保險系。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繼2019年原總經理龍泉辭任國泰產險總經理職務後,一直由副總經理趙承挑大樑主持公司日常工作。

如今時隔3年多,國泰產險遲遲未迎來新的總經理人選。

得益於股東資金實力雄厚,一季度一眾保險公司在償二代大環境下,償付能力普遍承壓,無奈靠緊急「輸血」解燃眉之急。而背靠大樹的國泰產險償付能力脫穎而出。

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333.76%,在同業中屬於佼佼者。

然而充足的償付能力,也難掩公司業績下滑尷尬。

一季度,國泰產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8.7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4.75%;實現凈利潤0.52億元,同比下滑14.75%。

同期,公司實現簽單保費9.17億元,其中,車險簽單保費僅0.93億元,非車險簽單保費拔得頭籌。

具體來看,非車險前五大險種的簽單保費規模達7.76億元,分別為健康險簽單保費1.55億元,家庭財產險簽單保費0.73億元,保證保險簽單保費0.29億元,企業財產保險簽單保費0.25億元,其他險簽單保費4.94億元。

分渠道來看,本季度實現代理渠道簽單保費8.02億元,在總簽單保費規模中占比超8成。

國泰產險成立14年,前半程深陷虧損泥潭。轉身螞蟻系後,才進入盈利通道。

不過縱觀近三年,公司營收增長率持續下降,同時凈利潤增長率呈波動下滑趨勢。

2019-2021年,公司營業總收入增長率分別為41.83%、20.34%、-15.84%。

同期,公司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109.4%、1218.11%、77.52%。

財報顯示,公司2021年保費下降導致營收下滑,稅金及附加、業務及管理費、資產減值損失大比例收縮使得營業支出下滑17.17%,主要得益於營業外收入增加287.66%,從而帶動凈利增長。

然而保費內生動力不足,僅依靠縮減開支難以長久。

報告期,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48.86億元,同比減少19%。從險種來看主要以健康險、機動車輛險、家庭財產險、保證保險保費為主。分別實現保費4.79億元、3.87億元、3.68億元、2.96億元。

2021年公司保費結構較2020年有明顯變化,健康險和機動車輛險保費分別同比增加27.39%和13.16%;家庭財產險和保證保險保費則分別同比下滑31.34%和31%。

健康險和家庭財產險承保實現盈利,承保利潤為1328萬元和9884萬元,機動車輛險和保證保險承保虧損,虧損金額為8540萬元和809萬元。

而依賴外部銷售渠道,公司手續費及佣金支出不可避免擴大,同比增長191.59%達6.59億元。

其中,家庭財產險手續費及佣金支出由2020年的1.02億元,同比攀升243.14%至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