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蜀書十二》是蜀漢名士大儒的合傳,包括杜微、周群、杜瓊、許慈、譙周等。仔細品讀會發現一個問題,其實益州本地名士大儒並沒有真心歸附劉備,甚至有的一直在散布蜀漢將亡的預言。
杜微,字國輔,梓潼涪縣(今綿陽涪城區)人。年少時跟隨廣漢任安學習經學。東漢末年,益州牧劉璋任命杜微為益州從事。但不久後,杜微便因為疾病而辭去官職。214年劉備奪取益州,大量徵召蜀中人才。杜微卻稱自己耳聾,像以往一樣,閉門不出。
杜微親自乞求諸葛亮,以年老多病為理由,請求歸還。諸葛亮再寫一篇文章答覆杜微:「曹丕弒君篡位……您應該以自己的德行輔佐時世,我不要求您參與軍事,為何您要心情急切想要求離開呢!」杜微仍然不為所動,於是諸葛亮任命杜微為諫議大夫,以順從他的志向。
周群——反對劉備征漢中
周群,字仲直,巴西閬中(今四川閬中)人。周群的父親周舒,年少時跟隨廣漢楊厚學習經學,名亞董扶、任安。當時有人問周舒:「《春秋》上說代替漢朝的應該當塗高,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周舒回答說:「當塗高的人,是魏啊。」鄉裡面的好友、學者都在私下裡流傳他的話。
劉備割據益州,任命周群為儒林校尉。218年劉備想要與曹操爭奪漢中,詢問周群的意見,周群回答說:「能得到漢中郡的土地,但得不到其民眾。若率領偏軍出征,一定會不利,要警惕慎重!」說白了周群其實也不看好劉備。
杜瓊,字伯瑜,蜀郡成都人,年幼時跟隨任安學習經學,透徹研究任安的學說,精通於讖緯之學。劉璋割據益州時,聘請杜瓊擔任從事。劉備入蜀後,任命杜瓊為議曹從事。別看杜瓊先後仕於劉璋、劉備,但他其實是鐵桿的曹魏粉絲,心裡早就盼著曹魏能夠一統天下了。
杜瓊又問譙周說:「還有什麼疑問嗎?」譙周回答說:「未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杜瓊又說:「古時候人們稱呼官職都不稱為『曹」;但自從漢代開始,都把官職稱呼作曹,把低級官員稱作『屬曹』,把吏卒稱為『侍曹』,此大概就是天意吧。」你看這倆人一唱一和,明白的就是在說,取代漢朝統一天下的必定是曹魏!
譙周大家就很熟悉了,雖然他是蜀地大儒,也很尊敬諸葛亮,但骨子裡他是心向曹魏的。譙周把杜瓊的學問發揚光大了,據《三國志》載:蜀亡的前一年,宮中大樹突然折斷,譙周在柱子上寫了一段話:「眾而大,期之會,具而授,若何復?」
後來蜀漢滅亡,人們都說譙周預言精準,譙周還謙虛地說,他只是按照杜瓊的理論進行推演的罷了。另外,極力勸劉禪投降鄧艾的,也正是這位「蜀中孔子」,因此後世對於譙周有很多批評。
參考文獻:《三國志》裴松之注、何茲全《三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