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檔!陝歷博秦漢館將於明年5月對外開放

2023-05-28     陝西傳媒網

原標題:定檔!陝歷博秦漢館將於明年5月對外開放

5月25日

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管委會開展

「走進2024年『5·18 國際博物館日』

中國主會場」媒體主題採訪活動

據了解,陝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簡稱「陝歷博秦漢館」)將於2024年5月18日正式對公眾開放,作為絲綢之路起點上的重要文化地標,陝歷博秦漢館將打造「一帶一路」文化桂冠上的璀璨明珠,進一步擦亮「陝西文物」金色名片。

「大歷史」+「小專題」

獨特視角展示秦漢文明

7座建築單體排列成北斗七星形狀,單體之間通過架空連廊連接,象徵秦朝宮殿「象天法地」的浪漫主義思想。走進陝歷博秦漢館,仿佛進入穿越歷史的時空隧道…… 陝歷博秦漢館主體建築及附屬配套、景觀綠化等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展陳布展工作。

陝歷博秦漢館緊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咸陽城遺址核心宮殿區和西漢帝陵遺址帶,是大秦文明園重要組成部分,集文物保護、陳列展覽、學術研究、科普教育、旅遊服務等功能於一體。

「陝歷博秦漢館以『秦漢文明』為主題,採用『大歷史』+『小專題』這一別出心裁的展覽形式,通過『秦漢文明』主題展和『城與陵』『技與美』等特色專題板塊,向人們集中展示遺址風貌,深度剖析歷史故事,多層次多角度闡述秦漢時期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的成就和作用,以及秦漢文明對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發展與交流作出的重大貢獻。」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館員任雪莉介紹,陝歷博秦漢館常設兩個專題展——「城與陵」和「技與美」,既是對「秦漢文明」主題的呼應,又分別從考古與藝術兩個方面展示秦漢文明的燦爛輝煌。

其中,「城與陵」展覽旨在以考古發掘成果為依據,通過對雍城、櫟陽、咸陽、長安四處大遺址的剖析,探討都城與陵墓作為文明社會所形成的物化載體在中華文明不間斷髮展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技與美」則通過雕塑、壁畫、畫像石、陶制模型等遺存,展現秦漢時期人們豐富多元的形象世界,也揭示當時人們對宇宙、生死的理解。

建築即展品

展覽形式別具一格

此外,在展覽形式方面,陝歷博秦漢館也別具一格。首先,建築即展品,博物館主體建築群由建築設計師張錦秋主持,濃縮「象天法地」理念,採用平面為北斗七星作為建築組合方式,各單體之間以「復道」相連,高低錯落,虛實結合。設計者有意拉大了空間結構,以小體量的建築單體,組合成具有超宏觀尺度,充滿想像空間的建築群。

其次,博物館展覽從室內向室外延伸,打破了展覽空間界限。展覽以天地山水為背景,以花草木石為點綴,闡釋秦漢建築「高台榭、美宮室」造型特徵,再現詩文中復道行空、廊腰縵回、橫橋臥波、冀闕凌空的勝景。同時,秦漢館還將打破常規的觀展順序,貫穿中西文化對比,以古代藝術引領當代時尚,為市民遊客打造全新的觀展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在福州舉辦的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上宣布,202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落戶陝歷博秦漢館。這也是秦漢新城聚力推動秦漢歷史文化遺存展示利用、強化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最好註腳。

當前,秦漢新城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創造性提出「三個帶」發展思路,即全力打造「貫穿南北的戰新產業帶、橫跨東西的秦創原·渭河科創帶、連接古今的秦漢文化帶」。其中,圍繞打造連接古今的秦漢文化帶,秦漢新城深入實施「文化+」戰略,在文物保護和展示利用、產業培育、文旅融合上實現新突破,推動文物保護與城市建設融合發展。新城現有張裕瑞納城堡酒莊、漢景帝陽陵博物館2個4A級景區,王府井奧萊(機場店)1個3A級景區,先後引進陝西際華園冰雪運動中心項目,建成大秦文明園、國際馬術中心、陝歷博秦漢館、長陵博物館、延陵博物館,正在建設秦咸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漢紫道、夢回漢邑等文物保護和文旅項目。一批重大文旅項目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秦漢新城積蓄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往期回顧

下月起,陝西婚姻登記可「跨省通辦」 辦理登記要出具哪些證件?戳

高考生注意了!這27所學校,向你發出邀請

這些帳號,永久關閉!

來源: 西安發布

責編 | 范 瓊

編輯 | 魏佳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050b9b5a73549ae652551e4348d9349.html










今日冬至

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