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善緣街0號 作者 | 俞敏洪
本文摘自俞敏洪老師6月21日在「中關村智能科技發展高峰論壇」的主題演講《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內容有刪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大家都在說中關村企業始終走在科技創新前列,但慚愧的是,新東方在科技方面一直都很落後。
但這個以智能科技為主題的論壇,跟我還是有點關係,一是主辦單位之一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確實是我們一幫人做起來的,現在已經成為全國青年創業培訓和輔導方面的一面旗幟;
二是新東方大廈是主辦方之一北科建集團建設的,相當於是我們的老東家,記得當初A樓(中鋼大廈)B樓(新東方大廈)總體開價不到20億元,新東方當時沒錢,就買了相對小點的B樓,現在據說中鋼大廈已經四、五十億不止了,如果當時新東方狠心買下來,現在就可以關門睡大覺了。
教育是一個非常辛苦、非常複雜的行業,當前的人工智慧技術並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教育模式。
新東方一直在不斷的把資金和精力投放在教育方面,但教育是非常辛苦的行業,你要反覆說服家長才能收到學費,但可能過幾天由於各種原因家長又會要求退費。
教育背後承擔著巨大的社會責任,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希望孩子成績不斷提高,這是最低要求;如果孩子在成績提高的同時,還能變得心情更加愉快,感到找到了學習方法,更有勇氣追求知識,對未來更有信心,那是最好的結果。
這些目標人工智慧不一定能實現,實際上,人工智慧技術在教育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但人工智慧技術主要是基於對過去數據的分析後形成一套看似最優的解決方案。這裡面人類開創性的思維和孩子們的情感交流,人工智慧技術並不能找到實現手段。
我個人對科學不敏感,對人文比較敏感,數學從來不及格,學外語是因為考外語專業是唯一不用學數學的,但有意思的是,當我考上北大的第二年,數學也變成必考科目,相當於老天給我開了一個天窗。這種經歷讓我對科技一直不是很敏感,也導致新東方對科技一直不是很重視。
個體和企業對機遇的把握與過往經歷和周圍環境緊密相關,必須承認成功有路徑依賴,人的發展有軌跡可循。
我一直堅持人本教育,認為教育就是對孩子的陪伴,必須關注孩子的成長,在新東方內部反覆強調老師必須對孩子要有陪伴心理——我一直認為機器完成不了這個任務,這也導致新東方在科技方面相對落後。理念和經歷不同導致面對同樣的機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
1995年,我和馬雲同一年跑到美國,馬雲看到網際網路,我也看到網際網路,但馬雲馬上覺得中國商品應該放到網際網路上,這就是阿里巴巴的起源,因為馬雲所在的杭州小企業多且都是外貿型的,馬雲學外語出身一直幫著別人翻譯產品介紹。
而我看到網際網路,馬上會想到網際網路以後會給學生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呢?我想到一個最簡單的機會,當時中國還處在用手寫信的階段,但美國不少教授已經開始使用電子郵件了,所以我就在新東方做郵件的集中發送系統服務,幫助所有想到美國讀書的學生與美國教授進行郵件聯繫。這個過程給大家一個啟示,就是說你如何應用科技,其實是跟你一直做的業務是相關的。
既然未來大勢不可阻擋,就要全力以赴奔赴未來——用最頂級的人才做最偉大的事業。
2001年,新東方在中國最早成立了遠程教育公司。這個公司當初是與聯想合資成立的,後來聯想退出,新東方100%控股了這家教育在線公司。
儘管我們在線教育做得很早,但由於當時的在線教育是基於PC端的,互動性很差——因為只有4G普及後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才有真正的互動體驗。即使4G也有一到兩秒的延遲,學生體驗並不完美,但隨著5G時代的到來,這種瞬時性的互動性體驗就會非常完美。
新東方儘管做在線教育很早,但由於PC端思維太深,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後並未適應時代變化,所以處於落後狀態。為改變這種落後狀態,新東方推翻了全部的PC端模式,引入騰訊出資3億元重新組建了在線教育公司,在今年3月份實現上市。
當前完全以資本推動的教育創業模式,其實是有問題的。現在大量一對一教育拚命通過營銷,藉助各種銷售手段把學生招進來,市場確實打開了,但導致在線教育的獲客成本平均達到了五千到八千元之間。
一個學生學費1萬元,減去獲客成本,再加上運營費用,結果就是收到學費一塊錢,要花出去兩塊錢。現在大部分的資本推動型教育公司,往往都是收10個億花20億,收20億花40億,無法持續。新東方依靠大量的地面部隊進行拓客,獲客成本較低,反而可以實現盈利,從而實現持久運營。
面對人工智慧浪潮帶來的發展機遇,我本人相對敏銳些,因為根據前面的經驗教訓,如果新的高科技出現且與你目前從事領域有必然聯繫,哪怕這個聯繫目前還不是非常清晰,但可以預期這會在某個領域產生巨大的顛覆性效果。由此我得出兩個結論:
一是既然大的方向沒有問題,我花再多的錢投入進去,不會徹底血本無歸。新東方目前拿出利潤的三分之一徹底投入到人工智慧和移動互聯領域,從去年開始每年投入8億元左右。
這與我以前的投資行為完全不同,以前新東方研究大數據與教育的關係,投入兩千萬後就不敢再投入了。但現在面對人工智慧,我反而堅持要加大投入,認為這是服務於提高未來的運營效率,由此我不斷說服投資人給予支持,這也是新東方股價保持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我覺得既然面向未來是不可避免的,就要全力以赴的投向未來。
二是在不懂的領域,解決問題的主要辦法就是尋找這個領域最頂級的人才幫助你。如果不懂,又找的不是最頂級的人才,結果只能幹出三流的事情。人工智慧和教育的結合,對人才的要求一方面必須是頂級的科技專家,另一方面還必須是教育領域的專家。光懂人工智慧沒用,理解教育再花個一兩年,黃花菜都涼了。既懂科技又懂教育的人才,即使千萬的年薪,也要敢於快速聘用。
這方面要學習華為的任正非。華為把那麼多錢花在科學家上面、數學家上面,儲備那麼多人才。任正非懂嗎?儘管任總是學工科出身,但距離他本科畢業時的知識結構已經差了十萬八千里了。我覺得從任正非身上學習到的是,要敢於用世界上最頂級的人才。既然你要在這個領域變成世界上最頂級的,就要投最多的錢,找最頂級的人,把事情做起來。
儘管我是後知後覺,但我現在在新東方堅持做一件事情,在智能科技領域投入足夠的錢,董事會也好、股東也好,我都要堅持說服。現在新東方已經開始考慮如何把區塊鏈應用到學生學習成績持續性記錄方面了。什麼事情都可以遐想,我甚至感覺未來大學是不需要高考的,只要應用區塊鏈技術把學生從初中開始到高中六年的成績記錄下來並且不可以更改就可以了,北大、清華等高校看看學生的成績記錄以及相關的題目難度,就能夠知道這個學生什麼水平。
所以從這些角度分析,如果我是科技專家出身,新東方至少可以花一半的錢做出更頂級的事情。新東方在教育領域的科技應用投入很大,但我們的人工智慧應用方面比好未來還是落後一截,為什麼?因為好未來的張邦鑫是北大計算機系畢業的。
張邦鑫經常跟我開玩笑說,俞老師你「人工」方面很牛,隨便做個演講都是「10萬+」,我們需要投入幾百萬廣告費,你一場演講20分鐘就搞定了。我只能苦笑回答,面向未來是智能科技的系統發展,我演講完,發現你們做的還是比新東方還牛,我就必須向你們學習。
張邦鑫是80後,我是60後,必須抱著敬畏的心態對待年輕人,方法只能是不斷學習。這方面又是任正非給我們帶來榜樣的作用,任總都七十多歲了,對先進的技術講起來頭頭是道,目光宏遠,所以我也要不斷學習,不斷投入。
目前,在新東方的人工智慧專家已經有三四十個了,因為新東方不是一個純粹科技公司,很多頂點科技人才並不願意加入。所以我就千金買人才,花超出市場薪酬水平50%的價碼,不斷吸引優秀的科技人才加入,這些人才到新東方後,發現教育領域科技應用很廣泛,特別是隨著5G時代來臨,這種應用會越來越廣泛。
下面講講新東方人工智慧在教育方面的實際應用:
人工智慧可以幫助完成重複性的訓練老師
更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成長和批判性思維教育
人工智慧在教育方面的場景應用,分為地面應用和線上應用兩個領域,這些新東方都在做,從年齡段方面分析,從小學到大學新東方也都在做。
目前,新東方已經在教學管理、考評測試、日常訓練開始廣泛應用人工智慧技術。譬如,以教學為例,我認為未來在教室里的教學是人工智慧和老師相結合的結果,未來一半教學內容,比如重複性知識點的教學,是靠人工智慧完成的,這會比老師人工教學效果更好;老師要關注孩子的情感成長、批判性思維的成長。這兩者結合就可以實現學生的全面成長。
知識性成長要交給人工智慧完成,這方面我深有體會。我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由於發音不標準,常常被老師批評。在這個發音過程中,老師會幫助你糾正第一遍、第二遍,但到了第三遍,老師就會放棄,明明沒有做好,老師也會說很好,其實你自己都知道這個其實已經是改變不了,就會導致你羞於在課堂上開口模仿。
但現在人工智慧很方便,學生打開手機,課文中的任何一句話都可以進行智能語音模仿,模仿的過程中可以打分並告訴你哪個發音不準確,然後學生就可以根據單詞的發音重複訓練,比如從50分一直練到80分甚至滿分,然後學生可以在班級曬自己的成績。這就是人工智慧與教育結合的好處,當然管理和考評方面也有好處,我就不展開細說了。
數據是新東方的寶貴財富
數據與人工智慧結合讓新東方未來前景廣闊
英語學習方面人工智慧技術是應用最廣泛的,人工智慧基於對大數據的分析,可以快速應用的英語學習的某個局部領域。我舉個簡單例子,科大訊飛想開發一個英語作文批改軟體,學生寫作文後,機器自動批改告訴你得了多少分以及錯在什麼地方。這個需要大量的作文進行對比分析,才能保證作文批改結果的準確性。
比如,科大訊飛要開發一款雅思作文批改系統,就需要有10萬份雅思作文實例,對於科大訊飛而言,收集10萬份雅思作文很困難。他們就找到了新東方,我就說乾脆聯合一起開個公司得了,我們不光可以對寫作進行自動批改和自動糾正,我們還可以對發音進行自動批改和自動糾正。
我們一個出技術、一個出數據,僅僅一個星期的時間,我們把10萬份作文放到了共同開發的系統裡面。所以,這就是數據的重要性,新東方什麼都沒有,但是新東方有大數據,而數據是人工智慧時代最寶貴的財富。
現在BBC英語學習系統都把人工智慧放進去了,我們過去看英語新聞,會不斷查單詞,現在人工智慧技術會根據你平時查詢單詞的情況,通過評價系統把過去查詢的單詞自動顯示,並猜出你可能不認識的單詞,也進行自動顯示。緊接著,人工智慧技術還會讓你跟著BBC的播音員學習英語發音。
人工智慧解決了人類學習害羞的問題
但在社交領域未必是好事
學生在社會公開環境下學習都會面臨一個面子上過不去的問題,比如,以前沒有人工智慧的情況下,學生遇到不會的只能問老師,這個老師立刻會對這個學生產生讚揚或者鄙視,這個學生就會產生面子問題。但是人工智慧永遠只有讚揚,哪怕你模仿學習了10遍,機器還是不會鄙視你太笨,反而激發你不斷的挑戰自我,讓你達到自己認可的狀態。
機器解決人的學習害羞問題的同時,應用的社交領域反而是有一個害處。我們在網絡空間都是虛擬人,就會導致有些人把任何信息甚至不恰當的照片都敢放到網上,這已經成為現在社交領域最大的問題。虛擬社交代替了實際社交以後,人類整體在實際社交領域的相互溝通能力反而是下降的。教育領域則沒有問題,機器就是抓住人類的弱點並不斷強化訓練,直到滿意為止。
人工智慧可以構建虛擬現實場景
幫助實現梯度遞進式深度學習
新東方開發的閱讀理解系統,裡面已經應用了人工智慧技術。以前我們做閱讀理解,比如設定5分鐘時間,但有的學生閱讀了10分鐘才弄明白。
這就說明這個孩子閱讀這個文章是有難度的,需要一個自動篩選系統,讓他匹配與5分鐘閱讀時間一致的文章,這對人工智慧系統而言很好實現。但這在以前很難做到,比如我剛進北大時,由於我英語基礎水平差,我的同學兩個小時把一本書讀完,我要8小時才能讀完,我又沒有辦法找到與我的基礎水平匹配的書籍。
我當時就特別痛苦,一天到晚查字典,要知道在閱讀過程中只要每一頁中間有超過5個單詞不認識,你就是失去閱讀興趣。現在藉助人工智慧系統,如果感覺太難,系統馬上會推送一個相對簡單的,學生再從容易的不斷往上學習,挫敗感就會降低很多。
新東方在人工智慧應用領域還開發了一個偽直播系統,讓你表面上看是跟一個老外在對話,但實際上是假的,當這個偽直播聽到了學生的問題以後,他會根據後台大數據及時反饋學生的問題,學生基本感受不到這個是假的。
這個系統已經在二年級以下的學生中得到應用,三年級以上的學生,由於開始有自己的思想,目前還無法預測,還無法很好的應用這個系統。
總的來說,人工智慧+教育對新東方而言是必須承擔的一個歷史責任,能不能做好要看我們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