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裡,我那遠房的二叔和二嬸

2019-12-10   愚伯的自留地

文:輕淺,一笑

圖:來自網絡

娘家斜對門有個獨門獨院,院子裡住著我的遠房二叔和二嬸。

記得那天回娘家,正趕上一個老太太在大聲嚷嚷:「你個老不死的,你當年把我騙過來,這麼多年我給你生兒育女,每天伺候你吃喝,到這個歲數了,你還嫌棄我?這日子沒法過了,你快點滾!快點滾!這個家是我的!」


這個大聲咋乎叫嚷的就是我遠房二嬸,今年86歲了,嗓門還給當年一樣這麼大,耳不聾,眼不花,精神奕奕。這嚷嚷聲鄰居們都聽了幾十年了,也都習以為常了!而那個不吱聲光吸煙的就是我的遠房二叔,他今年87歲高齡了!身體也是倍兒棒,精神矍鑠!

我二叔和父親是一個老奶奶的,同齡人,只是生日比我父親小兩個月。兩個人一起長大,關係不一般,平時也好上父親那裡打老牌。他家住在我哥哥斜對面。因為二嬸是個大嗓門,所以他老兩口一生氣,絕對家戶喻曉。那次回故鄉,我正好碰見了。

平時一回去,都好上長輩那裡串個門,所以聽見二嬸又大聲罵二叔,我就過去了。

口裡喊著二叔二嬸我進了她家的門。二嬸看見了我也不咋乎了,也不罵二叔了,趕快招呼我:「俺翠來了,快點坐,快點進屋坐。」二叔慌著拿板凳,又給倒茶。

我笑著說:「二嬸,怎麼又發脾氣了?」

她老人家哈哈大笑:「還不是讓你二叔氣的?嫌我不給他炒菜,燒疙瘩湯了。」

一直當啞巴的二叔在一旁倒說話了:「喝了一輩子疙瘩了,還喝不夠?我還沒說什麼呢,這死老媽子就大聲咋乎起來,咋乎多半輩子了,也不嫌丟人!」

「你個死老頭子,說啥?還丟人?我跟著你一輩子了,快進黃土的人了,走的正,行的端,含辛茹苦給你拉吧大四個孩子,我還給你丟人現眼了,是吧?再怎麼著,也不像當年的你,相親自己都不敢去,讓人替你去?把我騙過來吃糠咽菜苦了一輩子了,你還嫌丟人?」

二叔不吱聲了。

這是二嬸給他生氣時提了數不清楚多少次的話題。

二叔年輕的時候個頭不高,也就一米六,加上家裡窮,父母雙親身體也不好。但是他老人家長得挺精神的,濃眉大眼,也稱得上「短小精悍」這四個字。


但是二嬸年輕的時候長相很漂亮,個頭一米六八,皮膚也白,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性格豪爽潑辣。關鍵是識字,娘家哥哥曾是私塾先生,順便教了

二嬸文化。老一輩的人女人有點文化真的很稀少!

所以二嬸當年條件不錯的!就是娘家成分是富農,在當時那個年代有點不符合老農民提親的條件。現在這個年代男方女方成親家,講究所謂的「門當戶對」,原來也是。


二叔家是貧農,成分好,但是他知道二嬸長得漂亮,相親的時候不是他自己不願意去,而是被父親安排出去有事了,沒在家。

所以媒人來的時候,叫一個長相帥氣點的兄弟替代相的親。



上個世紀老一輩結婚又不像現在,婚姻自由,整天見面。原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方女方根本就見不到面,只要女方父母看著小伙子精神,不憨不傻,老實巴交就可以。至於家庭只要不是地主富農資本家的孩子,貧下中農的孩子都可以說。那個時候這樣的家庭都不富裕,只要成分好就可以了。

結婚的時候,二嬸才見到了二叔……但不是家裡所說的那個人的形象!可生米煮成熟飯,婚姻不是兒戲,就這樣給二叔過了這麼多年!

老兩口一生四個兒女,三個兒子,一個女兒。經歷過一段苦日子,那時候養育幾個孩子很不容易。我母親也好提當年的條件艱苦,我婆婆也是經常提當年拉扯六個孩子作了多少難,吃沒吃的,喝沒喝的,老大的衣服老二接著穿,穿不爛老三再接著穿……

所以二嬸給二叔一生氣,就把陳年舊事提多遍……「相親不是本人去,把我騙過來跟著你過了一輩子苦日子了!你還有理呢。」

二叔聽的多了,也不當回事了!

可是二嬸真的是個好媳婦!當年伺候公婆:在村裡出了名的孝順,擦屎端尿,洗衣做飯,拆洗被子棉衣都是她,一直把兩位老人家送到南北地。教育孩子也是出類拔萃,與同村的媽媽們不一樣,畢竟是識文斷字,娘家當年條件不錯的!

所以幾個孩子都出人頭地:大兒子從縣城工作,二兒子從鎮政府工作,女兒嫁的婆家條件很好,小兒子考上大學在外地工作。孫子孫女們都大了,也用不著他們看了。逢年過節除了小兒子離的太遠不是經常來,其他的全部到。所以春節他們家放煙花爆竹特別多!

現在家裡就他老兩口,二叔的意思是:原來條件差,吃飯糊弄填飽肚子就完了;現在條件好了,孩子每個月還都給兩個錢,這個歲數了吃好喝好,身體健康最重要。吃飯儘量別糊弄。


可二嬸一輩子好喝「疙瘩」糊塗,家裡有點白菜心一嗆,鍋有饅頭就是一頓飯,原來挨餓的時候連飯都吃不上,有這飯吃就不錯了。我做飯我做主,我做啥你吃啥。

就這老兩口,因為吃飯做飯整天生氣。

原來生氣的時候好上女兒家過上一陣子:但是住不長!擔心二叔不會做飯百。哪個兒子勸他們老兩口去他們家,老兩口都搖頭不去!他們說:「樓房不如平房,在誰家住都不隨便,上廁所不如家裡的茅廁,隨地吐痰習慣了,怕兒媳婦煩!」


現在一生氣就咋乎咋乎,也不出去了!現在就讓二叔滾,家是她的家。嘴裡說著讓二叔走,二叔真的走一天,她老人家讓鄰居得打好幾個電話,擔心二叔呢!

所謂「少年夫妻老來伴」,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聽了二叔二嬸各自說自己的理,我笑了笑說:「兩位老人家以後別吵了,要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吃飯也得有營養,平時肉類吃不多,但要保持一天一個白煮雞蛋;蔬菜水果少不了,青菜增加各種維生素;水果硬的吃不動,那就吃軟的,每天吃一個香蕉,防止便秘;每天出去走走,活動活動,曬曬太陽。這樣身體會更好,活的歲數大,看看能成百歲老人不!」

二嬸哈哈大笑,口裡說著:「不吵了,不吵了,以後吃飯也不胡弄了,好好伺候老頭子,誰先走了都不好,後走的都要有罪受了!就像你母親走的早,你父親原來身體多好,最後卻痴呆了。唉,遭罪了!」

二嬸雖然這個歲數,但還給原來一樣明白事理!

「若非黃土白骨,守你百歲無憂。」

婚姻是什麼?時間長了,夫妻雙方就是一份責任,一份親情;婚姻如同穿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腳知道;有句話更經典透徹:美滿的婚姻要由瞎子女人和聾子男人締成。大概指的就是我二叔二嬸吧!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每每想起我的二叔和二嬸這對當今社會的活寶 ,我心裡倍感溫馨親切,珍惜眼前人,幾度夕陽紅,老來伴最重要,漸漸的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