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挑戰BTC的方式:在虛假的市值上超越BTC。
市場採用率才是科技成功與否的關鍵,而非短期市值。但在高度投機的幣圈中,市值依然是目光焦點。我們先前談了使用者與開發者社群,卻一直沒有談到投資人社群。
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裡,投資人社群老實說相對不重要,因為其流動性高又容易操縱,投資人不追蹤真正的市場採用率,只追求短期回報。投資人不是被真正有用的科技吸引,而是被價格吸引,成為一名加密貨幣市場的投機客。
投機者也有網絡效應,而且是可以被製造出來的。
如果對加密貨幣的成功定義是市值成長,那可以通過操縱市場達成(舉例)。經過一輪「市值製造」,投機者確實有不少機會賺錢,來的快但去得也快。
我認為「投機者網絡效應」是最不重要的,當炒作過後,大戶割韭菜割得差不多之後,市值消失,投機客社群也會暫時消失,直到下一波「市值製造」出現。
第二種挑戰BTC的方式:在無關的市場中超越BTC。
BTC在合乎審查的市場中並沒有優勢,傳統的法幣更好用,也一直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支付工具。很快地,科技公司也會推出自己的加密貨幣,具備傳統金融業所沒有的資源與彈性。科技公司的強項正是建立龐大的使用者社群,可以快速打入大眾市場。以臉書計劃在明年推出的Libra為例,Libra可以直接進入臉書數十億用戶的手機中。
這種企業發行的加密貨幣,只能用在合乎審查的市場。企業加密貨幣可能會對零售銀行和其他支付業者造成衝擊,卻不會影響到BTC。因為BTC的真實用途是用在抗審查市場中。一開始的時候,人們可能會誤以為Libra取代了BTC,但很快地,他們就會注意到,兩者所瞄準的是不同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