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安徽碭山馬拉松一則選手爬著完賽的視頻引發了爭議:視頻中這名選手在距離終點約1公里處,因為正用鞋子墊著膝蓋艱難向前爬行而被醫護人員截下。
據稱,該選手在完賽過程中遇到了嚴重的抽筋。然而他不顧勸告也不肯停下,堅持要完賽。醫務人員在檢查了他的心臟問題無大礙的情況下無奈放行,讓選手在另一名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走向終點。
這樣的事情並不鮮見,今年6月16日,在廣東中山市的一場比賽中,一名參賽男子在距離比賽終點500米處中暑暈倒。送醫後參賽男子被診斷為重度中暑,轉入ICU,經過兩天的搶救,男子仍因重度中暑引發橫紋肌溶解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終因搶救無效離世。
比賽當日室外的溫度較高,這名男子在比賽中兩次中暑,之前已經暈倒過一次,但休息了一下就繼續開始跑,這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2017年通州半馬,一名參賽選手中暑,也是著急著只想完成比賽。拒絕急救志願者為其呼叫急救車。甚至在急救車到後,還堅持要到終點完賽拿獎牌,最後在終點暈倒送往醫院,診斷為重度中暑(熱射病),肝腎衰竭,生命垂危。
賽道上因各種意外爬過終點的例子不在少數,他們的頑強意志往往得到了很多跑友的敬佩。
比如今年4月的倫敦馬拉松賽上,英國職業選手海莉·卡羅瑟斯在即將跑到終點時,體力透支,一瘸一拐,然後在離終點線大約只有1米的地方摔倒在地。為了不放棄,她手腳並用,拼盡全力爬過終點線。
最終,海莉以2小時34分03秒的成績完成比賽,此時她已經無法站起來了。後來,她被抬上擔架,送去接受治療。
2017年4月29日,全運會馬拉松女子專業組團體接力賽中,來自雅安的王剛紅因體力不支在終點前700米前多次跌倒,她頑強堅持到了最後。距離終點只有2米之時,她再次跌倒,最後她也頑強地用爬行的方式通過了終點。
王剛紅爬過終點
而在2018年10月,日本的一場馬拉松團體預選賽中,一名19歲的選手飯田憐與跑道內的其他選手發生了碰撞,疑似骨折,為了不讓自己的隊伍失去晉級機會,她最終選擇了跪爬到接力點。
在跪爬的過程中,飯田憐的手和腳受到了傷害,雙手和膝蓋都磨破了皮,流血不止。她在賽後也被確診右腿脛骨骨折,需要休養3個月。
在跑圈新聞或者是影視作品裡,類似這樣的執著和堅持不勝枚舉。一個方面看,堅持是每個人人生中寶貴的精神力量。不管遇多難都堅持走到終點。這樣的精神是值得點贊的,運動員不輕易放棄的精神,也值得大家學習。
但另一個方面,我們從上面也可以看到,即使是備受讚譽的專業運動員,這樣的堅持也讓身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傷害。也有部分網友覺得哪怕是職業運動員的堅持,也有有悖人性的地方。
而對於大多數非職業選手而言,其實並不建議這樣的去堅持。專業選手的堅持其實更多是一種敬業精神,它與敬業、職業發展、個人榮譽、團隊成績等方面都有很多關聯。
而對普通跑步者來說,跑步初衷多是為了健康,要量力而行,尊重和愛護自己的身體其實來得更為重要。
比賽永遠有,而身體損傷或不可逆轉。學會適時放棄其實也是一種智慧。
在馬拉松賽事大熱的今天,似乎跑馬已經成為時下健康生活的風向標,但本質上說,馬拉松還是一種極限運動項目,對參加者的身體要求其實是很高的,也並不是人人都適合的跑馬拉松。
哪些人不適合跑馬拉松:
1、沒有經過全面檢查身體的人
馬拉松是一項有風險的運動,參賽前,要對自身狀況有清楚的認知,確認自己是否適合參加相應的馬拉松項目,患有以下狀況不適宜參加馬拉松長跑:
先天心臟病和風濕性心臟病;
高血壓和腦血管疾病;
心肌炎和其他心臟病;
冠狀動脈病和嚴重心律不齊;
血糖過高和過低的糖尿病;
比賽日前兩周以內患感冒;
孕婦(不少運動達人和明星懷孕也有參加比賽,這種屬於特例:她們之前就有有非常好運動基礎,而且會在專業人士的建議下參加運動,不建議輕易模仿。)
2、沒有運動基礎的人
平時不運動的人,不要去馬拉松賽上逞強。即便是健康者參加馬拉松,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訓練和適應過程。
3、訓練不足的人
馬拉松講究充分備賽,如果訓練不足,帶著僥倖心理上賽場,是不可取的。
4、經常受傷或者有傷在身的人
對於有經驗的跑者來說,為了跑得更快,加大訓練量,但是增加的量超過了身體承受的範圍,導致了傷病的發生。如果近期經常受傷,更建議休整身體而不是參賽。
5、賽前身體不適的人
在賽前,若選手發現自己有感冒、發熱等症狀時也要停止參賽。另外,賽前睡眠糟糕或者過度疲勞都需要小心。
1、脈搏或心率,變快或是迅速下降;
2、胸悶、心悸、頭腦發暈、出冷汗、虛汗時;
3、中暑。
除此,也提醒資深跑友:好的競技狀態不完全等於好的身體狀態。即使經常跑馬拉松,也要留意自身健康狀態:心電圖、生化、血常規等在每次跑馬前應當常檢查,而且每年最好也要檢查心臟超聲。
保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一個真跑者,必然是真正懂得如何好好跑步的,和尊重身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