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兩個留美中國同學一起造飛彈,一個為祖國造,一個為對手造

2020-10-07     新車測評

原標題:為何兩個留美中國同學一起造飛彈,一個為祖國造,一個為對手造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

「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這是西方國家有一句至理名言,意思是真理以實力作保證,沒有實力就沒有真理,所以有人說,在當今世界上存在三大真理,即美國的民兵系列戰略洲際飛彈、俄羅斯的白楊系列戰略洲際飛彈和中國的東風系列戰略洲際飛彈。

這三個洲際飛彈是全世界最厲害的飛彈發射系統,射程超過1萬公里,能夠對任何一個國家發動精確打擊。洲際飛彈是高精尖的武器裝備,需要有高技術人才作支撐,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東風和民兵作為中美兩國的大國利器,竟然都出自於中國人之手,而且這兩個人還都是留美同學,他們就是梁思禮和林樺。

說到梁思禮,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他是梁啟超最小的兒子,是我國著名的火箭飛彈專家,國慶閱兵式上揚我國威的「東風」系列飛彈的主要負責人。他當初之所以走上科技報國的道路,一方面是遵從母親的意願,另一方面是受了同窗好友林樺的影響。

梁啟超有9個兒女,在梁思禮長大成人前,8個哥哥姐姐已先後在文學、建築等領域有所建樹,唯獨在科技領域還未有涉獵。基於此,母親王桂荃希望梁思禮能在科技方面有所建樹,當時科技最先進的是美國,於是便把梁思禮送到美國,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希望他學成後回來報效祖國。

梁思禮到美國後,遇到了同是中國留學生的林樺,林樺出生於北京,他從小就非常聰明,中學畢業後考上了清華大學,當時國家也認識到科技的重要性,於是國家將他送到美國留學,希望學成歸來能夠報效祖國,他在1943年他就讀於美國的辛辛那提大學。

在辛辛那提大學,他遇到了同是中國人的梁思禮,梁思禮是美國普渡大學機電工程系畢業的,他先是主修無線電,以後又學自動控制,畢業後考入辛辛那提大學讀碩士,兩人一見如故,而且專業相近,在林樺的影響下,兩人一起研究火箭控制學,由於成績優秀,他們畢業之後都受到了美國軍方的青睞,並伸出橄欖枝。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梁思禮萬分激動,他和和錢學森、鄧稼先等愛國學子一樣,急切想要回國報效。當時,梁思禮希望林樺和他一同歸國,沒想到卻被他以學業尚未完成拒絕了。先行回國的梁思禮,很快便投入到科技報國的事業中,參與起草了火箭研製規劃。

1956年國防五院成立後,梁思禮成為院長錢學森手下的一員得力幹將,從此與我火箭飛彈事業再未分離。歷經30多年的努力,最終在1980年成功研製出我國「東風—5B」洲際飛彈。

而選擇留在美國的林樺,1955年完成學業後,卻選擇了加入美國軍工巨擘波音公司,先後參與研製了美國「民兵1」「民兵2」等型號彈道飛彈,並成為美國「民兵3」洲際飛彈研製項目的總工程師,但是他卻是為對手造飛彈。

多年以後,梁思禮在談到曾經的好友林樺時,說了這麼一段話:「我們兩人搞的都是洲際飛彈,他造的飛彈是瞄準中國的,我造的飛彈是保護我們祖國的!」梁老的話,至今讀來仍讓人感動不已

為什麼同是中華兒女,一個為祖國造飛彈,而一個卻為對手造飛彈,一個為中國造飛彈,一個為美國造飛彈?根本的原因是一個長期受中國儒家文化的薰陶,而一個卻沒有。

梁啟超作為維新運動的領袖,自小便受儒家傳統文化的薰陶,從小熟讀《論語》、《詩經》等中國儒家書籍,因此梁啟超從小便要求子女學習中國儒家文化。

家國情懷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家即是國,國即是家,齊家治國在儒家著作中是經常並提的,齊家的目的是為了國治,只有國家太平了小家才能安享幸福。

因此深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的梁思禮有著非常強烈的家國情懷,其留學的目的是為強國,而與之相反的林樺,則沒有家國情懷,他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生活,誰給的錢多就給誰幹活,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林燁的年薪就達到了30萬美金,是梁思禮的幾十倍。

然而在梁思禮深受國人尊敬的同時,選擇留在美國的林樺在退休16年後,卻無端受到美軍的指控,懷疑他在波音公司工作期間,竊取了機密資料,而且在背叛祖國的名單上永遠有他的名字。

中國儒家文化講究孝道、家國情懷等,這中國華民族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正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指引下,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才湧現出了無數的仁人志士,為了國家利益捨生成仁,這是國家強大的基礎。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h01AXUBd8y1i3sJ8pk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