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安倍也許無眠

2019-07-21   直新聞

7月21日,日本參議院選舉進行投計票。這是日本進入「令和」時代後的第一場國會選舉,也是安倍執政六年半以來的一個「考驗」。

日本參議院議員的任期為六年,現有議席242個,每三年改選大約一半。這次選舉新增3個議席,共有124個議席進行爭奪。其中包括選舉區74議席、比例區50議席。安倍晉三此前提及這次參議院選舉的「勝負線」,說要確保執政聯盟「過半數」。

截至東京時間21日晚23時30分,北京時間22時30分,自民黨和公明黨的執政聯盟,在改選及非改選的議席中,已經取得過半數議席。

坊間普遍認為,安倍希望在任內「修憲」的意志很明顯,本次選舉他能否和保守勢力聯手,在參議院中獲取三分之二的議席是個關注點。截至發稿時,開票仍在進行中。

投票結束後,共同社進行的票站調查顯示,暫時未知能否取得足以修改憲法的三分之二議席。

而自民黨本次選舉的戰績如何,也將影響安倍在黨內的地位。

要知道,安倍在參議院選舉這件事上,是遭遇過「滑鐵盧」的。


當地時間7月21日晚,日本參議院選舉開票


選不好就下台

2007年9月12日,普通的一天。中午1點左右,日本時事通訊社突然閃過一條快訊:「首相安倍晉三對自民黨國會對策委員長大島理森透露了辭職意向」。一石激起千層浪,就當日本民眾還在質疑消息真偽時,有後續報道稱,安倍預定下午2點舉行記者會。

下午2點,日本首相官邸,安倍的辭職演說正在直播,日本民眾緊盯著電視螢幕。安倍眼含淚水宣布辭職,稱難以原諒自己的過失:「日本必須在一位新首相的領導下繼續與恐怖主義作鬥爭。」

這是安倍晉三首次執政謝幕時的情景。2006年9月,安倍頂著支持率神話走馬上任,卻在執政一年後黯然退場。關於安倍的突然辭職,外界猜測有很多,包括健康原因、與國會在「反恐特別法」上的纏鬥等。當然,還有一個無法繞開的原因是,自同年7月參議院選舉慘敗以來,安倍內閣支持率不斷下降。


2007年9月12日,安倍宣布辭職


日本的參議院從來都是對執政黨總裁的一次考驗。

日本國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和唯一立法機關,由眾議院和參議院兩議院構成。參議院的重要性或許沒有眾議院重要,比如參議院不能直接決定首相人選及內閣進退。而針對一項眾議院提起的法案,參議院只有打回眾議院重新審議的權力,沒有直接否定權。因為如果眾議院重新審議時,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議員同意,法案即可視為通過。

不過是否能夠掌握參議院,對執政黨而言依然有著重要意義。安倍第一次下台後,日本出現「扭曲國會」的情況,即眾議院屬於自民黨,參議院屬於民主黨,法案的修正反覆拖延,推行緩慢,會逐漸消磨執政內閣的支持率。

而參與投票的選民,因為選舉與首相不直接相關,他們更多地會用投票挑選政策而不是政黨,日本民眾也有意識地通過參議院選舉來糾正執政黨的偏差。所以參議院選舉也是對首相內閣的一次評判。


安倍在街頭為參議院選舉拉票


參議院選舉投票站


如果參議院選得不好,也就意味著民心相悖,首相常常會選擇「對選舉失利負責」,從而宣布辭職。自民黨內部因為參議院選舉辭職的首相不在少數。

1989年7月,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慘敗,原有的69個席位改選,僅僅獲得36個席位,第二天時任首相宇野宗佑就宣布辭職;1998年7月,自民黨選前預計將獲得超過70個席位,但結果是拿到了44個,遭遇自民黨有史以來最大一次失利。當時的自民黨總裁橋本龍太郎即使百般不願意,也不得不在多方壓力之下引咎辭職。

2007年的安倍,同樣遭遇參議院選舉失利,雖然他沒有第一時間辭職以示承擔責任,不過隨著參議院選舉後支持率的不斷下滑,以及對眾議院的掌控力度日益降低,最終等待安倍的也只有辭職。


用養老錢救市,「安倍經濟學」被罵慘了

安倍選前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在野黨對年金問題的質疑。日本的年金類似於中國的養老金。日本民眾對年金問題高度關注,更重要的是,安倍2007年的下台與年金也有關係。2007年參議院選舉前,執政黨被爆出年金去向不明等問題,最後導致了自民黨的慘敗。

而這一次與年金問題掛鉤的,還有「安倍經濟學」。

安倍晉三2012年底帶著「安倍經濟學」上台,並加速實施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包括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加強政府投資。在2013年參議院選舉之前,內閣也公布了GDP的數據,2013年一季度GDP增長3.5%,高於彭博社預期的2.7%,為2012年一季度以來最快。這樣的數據,也讓安倍的執政聯盟贏下了2013年的參議院選舉,結束了「扭曲國會」的情況。


2012年,安倍當選自民黨總裁後慶祝



2015年,也就是第24屆參議院選舉前一年,安倍又提出「新三支箭」,宣揚原先成效的同時,不斷提出新的目標。「安倍經濟學」為他贏得了連任,也讓2016年的那場選舉中,自民黨能夠大獲全勝,首次實現執政聯盟在兩院席位都達到2/3以上的局面。

而安倍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政策之一,就是將年金投入日本股市,通過爆買的方式炒熱股市。安倍這麼做是基於對日本股市的充分信心,將年金作為投資搞活日本股市。然而讓他失望的是,這恐怕是次失敗的投資。2018年年末日本股市大盤出現嚴重下滑。這次失敗也被稱為「安倍經濟學」的一次重挫。畢竟連養老的費用都拿了出來,安倍可以拿來刺激市場的資金已經不多了。

用年金救市失敗引起的反應可能是連鎖的。日本《朝日新聞》總編輯中村史郎就說,「安倍每次都打出經濟牌,而刻意迴避使修憲問題成為選戰政爭的焦點,但得逞以後則馬上去力推如『解禁集體自衛權』——解釋修憲,以及制定《特定秘密保護法》之類配套法制等」,這種言行分離,是不誠信的,是典型的政客行為。

此前經濟的短期增長,掩蓋了這種「不誠信」,而當經濟問題重新顯現時,安倍這種為了政治目的打經濟牌的作為,勢必會引起強烈的反彈。

實際上,在這次參議院選舉中,這種反應已經顯現。

上個月底,日本立憲民主黨等在野黨,聯合向國會眾議院全體會議提交對安倍內閣的不信任案,要求安倍內閣辭職。立憲民主黨黨首枝野幸男指責安倍內閣在退休年金和消費稅等與國民生活休戚相關的問題上不負責任,存在誠信問題,並列舉了厚生勞動省統計數據作假等具體問題。

雖然因為自民黨和公明黨的執政聯盟在眾議院上占大多數,這一不信任案被否決了,但是「兩千萬日元年金去向」這個問題,卻擺在了安倍的面前,並不斷發酵。

日本親右翼的產經新聞最新一份民調顯示,在所有議題中,「年金和社會保障問題」是選民最關心的,高達40.6%。安倍早前在接受採訪時也坦言,年金的確可能影響到選舉的走向。


日本在野五黨提交的內閣不信任案被眾議院否決


有驚無險?

2017年眾議院選舉時,安倍和自民黨也曾經面臨來自在野黨的強力衝擊。「安倍經濟學」也是被攻擊的對象之一。

當時,曾經在東京都知事選舉中擊敗自民黨人的小池百合子,帶著她新成立的「希望之黨」,再度對自民黨發起挑戰。她指責安倍過於寬鬆的財政政策無異於飲鴆止渴,並提出「百合經濟學」,主張不過度依賴激進的財政開支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把對大企業放鬆管制與留成徵稅結合起來。


小池百合子一度颳起「小池旋風」



不過,2017年自民黨能夠順利過關,慶幸的是在野黨的不團結。日本政壇長期處於自民黨一家獨大的局面,在野黨聯合也是各大選舉之前的「常規操作」,不過這些聯合,更多是精確計算各自利益的自說自話。

2017年,這樣的場景尤甚。最大在野黨民進黨黨首連舫突然辭職是分裂的開始,新黨首前原誠司有意與「希望之黨」合併,造成民進黨的分裂,枝野幸男出走另立新黨。因為沒有談攏,兩黨最終也沒有合併成功。四分五裂的在野黨,將大勝拱手讓給自民黨。

在經歷眾議院選舉的重創後,在野黨很難在短期內形成足夠的凝聚力。就像現在眾議院最大的在野黨,是曾經民進黨的一部分——枝野幸男成立的立憲民主黨。而他也在接受採訪時說,在野黨現在聯合的目標是從自民黨手中拿到更多的席位,但是不可避免具體到不同的選區,會有不同的利益糾葛。

有日本媒體就分析稱,在野黨的不成氣候,很可能再一次「便宜」安倍和他的自民黨。

安倍再贏一次會做什麼?

不過,對安倍晉三而言,保證參議院多數席次僅僅是「初步目標」, 「修憲勢力」能否維持國會提議修憲所需的三分之二議席,才是至關重要的一戰。

「修憲勢力」是對安倍執政下修憲態度積極的自民黨、公明黨、維新會及各黨團、無黨派議員的總稱。

安倍執政以來,推動修改和平憲法,試圖修改日本現行憲法的第九條,使自衛隊的軍事行動不受其約束,包括加入自衛隊可以應對的「緊急事態」。一句話,就是解禁日本自衛隊,實現所謂「正常化國家」的目標。

而修憲,需要確保在參議院獲得三分之二的席位。


資料圖: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與安倍



2016年,雖然自民黨和公明黨的執政聯盟確保了三分之二以上,但是公明黨其實在修憲問題上與安倍並不同調。黨首山口那津男主張通過「增加憲法條例」的方式,實現安倍的「修憲」想法,在公明黨內部,存在反對的意見。

以當前的情況來看,如果想要獲得額定議席的三分之二以上,「修憲勢力」需總計獲得85個議席。日本共同社分析認為,根據目前的調查來看,能否達到這個目標情況存在不確定性。

結果如何,也就是幾個小時後的事情了。

這個夜晚,安倍也許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