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沙井,有一隻做了40年的燒鵝,值得打車來回一百公里去吃

2019-05-30     王老虎尋鮮記



這次來深圳,是為了給@蚝爺 的新書補拍一組照片。中午在他的「蚝門九式」餐廳討論了一下這幾天的拍攝,老徐@芯茹芷誰 打電話來,說他要去湛江了。臨走前一起到他老家沙井鎮的一家開了近四十年的小館兒吃燒鵝去。說這燒鵝是他從小吃到現在的,好吃的緊。

本身就饞,又聽到如此美味,還有人請客,那自然是欣然前往。

打車從蛇口過去,沒想到竟是如此的遠,五十公里,堵堵繞繞一個小時才到。老徐早就到了,在等著,這家叫安記燒鵝的小館兒店面並不是很大。甚至有些簡陋。但人卻不少,老徐說,都是附近的街里街坊。

上菜。



這家的燒鵝是招牌,但和廣東好多地方吃到的不同,不是那種脆皮的,而是軟糯油潤的。沒有了刻意的去刷糖汁兒,少了一份回甜,倒是更多了豉油的鮮香和咸香,反而更襯托出鵝肉的肥美和豐腴,還有鵝皮兒的滑潤。




燒鵝空口吃就香的很,若是配上一碗瀨粉,那就是一碗燒鵝瀨粉了。我喜歡這樣的搭配,燒鵝肥腴而瀨粉滑順,一定要澆一些鵝鹵在瀨粉裡面,鵝鹵里鵝油的油脂頓時讓一碗平淡的瀨粉風情萬種起來。稀里呼嚕就一碗下了肚。



老虎愛吃肥腸,各地肥腸也算吃過不少,今晚一道釀肥腸很是喜歡。肥腸填了豬肉餡兒,最奇妙的是混了一些煮的軟爛的綠豆,還有一些脆脆的馬蹄丁兒,肥腸填好了,滷的香噴噴的。再油煎燻烤一遍,肥腸被燻烤的略微有點脆皮,接著就是肥腸本來的肥香,接著是肉餡兒的香,夾雜著馬蹄丁的脆,奇妙的綠豆豆香,這讓老虎想起了在張新民老師那兒吃過的一道傳統潮汕菜龍穿虎肚,鰻魚餡兒填在肥腸中,鹵熟切段,香的肥美。




還有更妙的,是用水蟹來蒸蛋,這本身不特別,但妙的也是有意思的是蛋液里加了大把的切的碎碎的羅勒葉兒,我曾經在潮汕一帶吃過很多做海鮮放羅勒葉當地人叫九層塔的,最難忘是在汕頭吃一味九層塔炒薄殼,好吃的緊。這個羅勒葉水蟹蒸蛋也是如此,羅勒葉特有的香,一下子就讓一味普通的蛋液脫胎換骨,讓一味水蟹也悄無聲息的搖曳多姿起來了。





吃的口滑,性起,又喊來老闆加菜,老闆說剛到的跳跳魚,很是新鮮,還給拿上來幾條看了,他說不如來個當地人愛吃的燒三寶,所謂三寶,跳跳魚,蝦,還有一種白什麼魚,今晚跳跳魚和蝦都鮮,那就燒個二寶,稍後,菜燒上來,確實如他所言,不錯不錯,跳跳魚雖小巧玲瓏,卻是肉嘟嘟的渾身除了一根主刺兒就是一根肉棍,所以也不必剖肚去髒,味道呢,是用豉油來燒,又用了蒜蓉和豆豉,那復合的味兒讓人喜歡。蝦鮮魚美。連吃三條才住口。

蛋餃也好。那種家裡的感覺做的厚厚的蛋皮,裹了肉餡兒,蛋香肉香濃郁的香,老徐說,就像是小時候在家吃到的味道一樣。最妙的是煲蛋餃的湯,撒了一把切的粗粗的蘿蔔絲,蘿蔔煲的軟糯,清爽的很,倒覺得比蛋餃還好吃了。






對了,鵝掌滷的也好,那感覺,應該用四川話里的一個詞:耙,耙耳朵的「耙」耙字,那是一種軟爛和膠質感滿滿雙重的感覺。鴨雜,是用絲瓜炒的,這是這個季節當季的菜,水嫩嫩的,也清甜的很。



南方人吃飯總是要炒個青菜的,這青菜不是北方人理解的能當配菜的各種蔬菜,而是真的必須帶青葉子的青菜,炒青菜呢,我記得張新民老師說過六個字的訣竅,厚朥,猛火,快炒,厚朥,就是油要寬厚,而且最好是葷油,油多才會夠香,猛火呢,是火要旺,火旺溫度才夠高,才能極速極速青菜的水分。快炒呢,同樣的道理,讓青菜更加清脆。今晚炒的是奶白菜,夠清甜。好吃。

又吃的腹飽肚圓。把老徐送走,回去,又是一個小時,五十公里。

一頓飯。來回一百公里。在路上就兩個小時。但因為吃的很舒服。所以覺得很值。吃飯,無非就是為了舒服二字嘛。

人,總會為自己的滿足感而買單的。譬如,我覺得這一頓對胃口的飯。



堅持原創美食,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eFnBmwBmyVoG_1ZaVV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