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培養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孩子六歲前,父母儘早教會他三種能力
家有男孩,父母都希望孩子有男子氣概、有責任和擔當,將來成為社會棟樑。
可實際卻是,大多數男孩似乎生來就是向父母討債的,他們經常安靜不到三分鐘就作妖、一言不合就闖禍,分分鐘讓父母崩潰。
就拿我家小兒子來說,他上小學的時候,我和隊友沒少被請家長,似乎要把一輩子的歉都要道完了。可兒子卻依舊像一顆頑石,怎麼勸都不管用。
後面向周圍有經驗的母親取了很多經才明白,原來教育男孩不能魯莽,我們需要先了解男孩的「內心世界」,然後再對症下藥。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為何養男孩比養女孩更累?
今天來重點給大家講解幾個關於男孩身上的「秘密」。
1、為何男孩更容易打架惹事?
其實,這主要是激素操控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男孩身上會分泌出一種叫「睪酮素」的激素,受它的影響,導致男孩身上滿是雄性特徵——爭強好勝、喜歡當英雄、熱愛冒險。
這些特徵賦予了他們男性魅力,但隨之也會造成一系列麻煩,例如讓男孩攻擊性十足,一不小心就可能打架惹事。
2、為何男孩情緒不穩定,容易失控?
這主要是因為男孩的杏仁核發育較晚(比女孩晚18個月),而它是控制我們情緒的關鍵物質,在沒有發育成熟以前,男孩可能無法很好地調控自己的情緒。
再者,男孩的大腦前額葉皮層成熟的速度也比較晚,體內的睪丸素分泌量又不穩定,這些都會影響男孩的情緒管理能力,致使其頻頻失控。
3、為何男孩自控能力差,很難管束?
父母應該很清楚,男孩的自尊心似乎比女孩更高,尤其是當他們上小學以後,父母的一句批評,就能惹怒他們,使其愈發叛逆,壓根不受父母管束。
其實,這一系列的表現都說明了男孩擁有典型的「逃跑思維」。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男孩其實也是一個神奇的生物,他們的發育有時候總會「慢一拍」,需要父母多點耐心。
孩子六歲前,父母儘早教會他三種能力
如何把一個衝動、激進又情緒化的小男孩,養育成一個有責任和擔當的男子漢?
父母可能就需要把握好時間,在男孩六歲以前,個性尚未發育成型的時候,教會他三種能力。
1、能約束自身行為的能力
作家戈爾丁說過:「如果一個孩子,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制止,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生物性的惡便會傾瀉而出,並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作家戈爾丁說過:「如果一個孩子,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制止,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生物性的惡便會傾瀉而出,並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男孩六歲以前,正是熟悉這個世界運轉規則的時候,父母要多教孩子規矩,讓他們能夠約束自身行為,培養其社會責任感,避免成為「熊孩子」。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十幾歲的男孩把點燃的煙花放進電梯裡面,差一點傷害到別人。
更有一些已經滿六歲的男孩,被父母帶入女衛生間以後,不守規矩四處亂看。
父母需要謹記,一個人如果在幼年的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那麼長大以後是很難糾正過來的,容易給別人帶來諸多困擾不說,對自身的發展也很不利。
2、允許男孩有表達的能力
《為什麼男孩會失敗》一書中,作者指出了一個殘忍的現象——
「現在的世界更看重口頭交流,可是男孩並不擅長交流。」
《為什麼男孩會失敗》一書中,作者指出了一個殘忍的現象——
「現在的世界更看重口頭交流,可是男孩並不擅長交流。」
他們的表達權利,很多時候可能就是被父母扼殺在了搖籃里。
首先,男孩的語言表達能力本身就發育得晚,在跟父母交談時,可能比較「嘴笨」,很難正確、迅速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所想。
這時候如果父母比較著急,就容易忽視掉兒子的表達慾望,甚至阻止他們繼續說下去。不被理解的男孩,久而久之便不願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再者,這個社會容易給男孩貼標籤「男子漢要少說多干,別像個娘們一樣嘰嘰歪歪」,這種生態壓迫下,愈發阻擋了男孩表達的慾望。
父母不妨從小鼓勵兒子學會表達,這樣不僅有助於拉近親子關係,還有助於提升男孩的社交能力,讓他們擁有更多的朋友。
3、自由探索的能力
男孩身上的荷爾蒙,其實需要得到合理的發泄,在童年的時候,讓他們盡情地去擁抱自然,在草叢中冒險、去泥地里翻滾,只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進行,都是沒有問題的。
常看的一個美食博主分享一家人在芬蘭的生活,發現那裡的小孩子似乎都特別親近大自然,博主一家有幾個小男孩,經常在地上翻滾,沿著雪道滑雪,跟著爺爺奶奶去叢林裡撿蘑菇、摘藍莓……
過程中免不了會摔倒、把衣服弄髒,可大人們卻覺得沒有什麼問題,男孩子小時候就該解放天性。
這種教育似乎在國內不太常見,大人總是擔心小孩受傷,或者把衣服弄髒,限制男孩跑來跑去。
《大西洋月刊》發布過一項研究,以安全之名的過度保護,將獨立、冒險、探索精神等特質從男孩的童年中剝離,其實是限制了他們的更多潛能。
《大西洋月刊》發布過一項研究,以安全之名的過度保護,將獨立、冒險、探索精神等特質從男孩的童年中剝離,其實是限制了他們的更多潛能。
從小讓男孩去冒險,更有助於激發男孩身上的鬥志,讓他們未來敢於挑戰未知的領域,面對困難不輕易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