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林文 消化時間 今天
臨床工作中,總是能遇到肝功能異常的患者,如何改善患者的肝臟生化指標呢?
抗炎類藥物
1. 非特異性抗炎藥
代表藥物:復方甘草酸二銨、復方甘草酸苷、異甘草酸鎂、甘草酸二銨。
為臨床首選降酶藥物,可改善血清氨基轉移酶的升高,減輕肝臟病理損害。具有類似糖皮質激素的非特異性抗炎作用,顯著改善肝功能。對於多種不同病因導致的炎症反應均效果顯著,抑制炎症因子,調節肝細胞免疫功能;還兼具抗過敏、抑制氧化應激水平等作用。因其有類固醇樣作用,影響水鹽代謝,建議監測患者血壓及離子。高血壓患者及孕婦慎用。
用法:復方甘草酸二銨: 5% GS 150 mL+復方甘草酸二銨 150 mg;復方甘草酸二銨膠囊 150 mg,Tid,po。特點:降酶效果穩定,少見反跳作用。
復方甘草酸苷: 5% GS 250 mL+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120 mg 靜滴或復方甘草酸苷片 50~75 mg,Tid,po(飯後);
特點:為復方製劑,多組分具有協同性作用,長期使用可改善肝臟纖維化,提高肝臟儲備功能,耐藥比低。
2. 解毒類藥物
代表藥物: 谷胱甘肽、硫普羅寧。
可影響肝細胞的代謝過程,減輕組織損傷,促進修復。促進有毒物質的轉化與排泄與激素的滅活。提供活性巰基,參與體內三羧酸循環及糖代謝過程,在三大營養物質代謝中起到重要作用。
谷胱甘肽:5% GS 100 mL+ 谷胱甘肽 1.8 g,靜滴或 0.4 g,Tid,po。
硫普羅寧: 5% GS 100 mL+硫普羅寧 200 mg 靜滴或硫普羅寧腸溶片 100~200 mg,Tid,po。
特點:是一種新型含游離巰基的甘氨酸衍生物,對治療酒精性脂肪肝有明顯效果。
3. 肝細胞膜修復保護劑
代表藥物:多烯磷脂醯膽鹼
作用機制:通過提供肝細胞膜天然成分,即多元不飽和磷脂膽鹼,增加肝細胞膜的完整性、穩定性和流動性,調節肝臟的能量代謝,促進肝細胞的再生,減輕肝細胞負擔。除可用於各種類型的肝炎、黃疸,還可用於預防膽結石的復發以及肝膽手術前後的治療。口服用藥,起效快,效果好,無明顯的副作用。
多烯磷脂醯膽鹼:456 mg,Tid,po 或 5% GS 250 mL+多烯磷脂膽鹼注射液 697.5 mg(15 ml)靜滴。
4. 抗氧化類藥物
代表藥物:水飛薊素、雙環醇
作用機制:這一類藥物適用於多種不同毒物引起的各類型肝損傷。在臨床中對於降低 ALT、AST, 尤其是 ALT 具有良好效果。可增加肝細胞的蛋白質合成,抗細胞凋亡,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抑制肝臟炎性因子生成及肝臟星狀細胞激活,抗纖維化療效好。
水飛薊素:天然保肝活性成分。水飛薊素 70 mg~140 mg(2~4 粒),Tid,po,或雙環醇:25~50 mg(1~2 片),Tid,po。
4. 利膽類藥物
代表藥物:腺甘蛋氨酸、熊去氧膽酸
腺甘蛋氨酸:適用於膽汁代謝障礙及淤膽型的肝損傷。對於不同類型肝病,退黃作用顯著,安全性高,妊娠期可用。提供S-腺苷蛋氨酸(SAMe)。SAMe 參與體內生化反應,促進肝內淤積膽汁的排泄,從而達到退黃、降酶及減輕症狀的作用。
用法:5% GS 100 ml+腺甘蛋氨酸 1 g 靜滴或 1000 mg-2000 mg,Tid,po。
熊去氧膽酸:提供熊脫氧膽酸(UDCA),促進內源性膽汁酸的代謝,抑制其重吸收。增加膽汁的分泌及排出。
用法:250 mg(1 粒)qd,po 。
促進肝再生藥物
代表藥物:促肝細胞生長素
作用機制:適用於急慢性肝衰竭及晚期肝硬化。因其具備不同於其他保肝藥的生物活性,可促進肝細胞 DNA 複製,肝細胞再生;改善肝臟 kupffer 細胞的吞噬功能,抑制炎性因子,促進肝壞死後的修復。
用法:5% GS 250 ml+ 注射用促肝細胞生長素 120 mg,靜滴或 0.1~0.15 g(2-3 袋),Tid,po。
能量代謝類藥物
主要包括維生素及輔酶類
代表藥物:肌苷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復合輔酶、脫氧核苷酸鈉注射液。
肌酐葡萄糖注射液: ATP 為細胞提供高能磷酸鍵,改善肝細胞代謝水平,用於各種肝臟疾病的輔助治療。用法:百能注射液 100 ml,靜滴。
注射用復合輔酶:為體內乙醯化反應的輔酶,對糖、脂肪、蛋白代謝有重要的作用,幫助恢復肝細胞的正常代謝。用法:5% GS 100 ml+貝科能 200iu 靜滴。
脫氧核苷酸鈉注射液:提供細胞生長所必須的核酸分子,促進肝細胞再生。用法:5% GS 100 ml+ 150 mg,靜滴。
使用保肝藥時還有幾點需要注意
1. 不宜同時採用多種同一類別保肝藥,避免加重肝臟負擔,2~3 種為佳;
2. 建議肝衰竭時以靜脈給藥為主,對肝炎突發患者常見靜脈滴注後改用口服的序貫療法;
3. 使用過程中應逐漸減量、維持治療、緩慢停藥,以免病情反覆,尤其是應用甘草酸類藥物時。
本文參考自《2014 年肝臟炎症及其防治專家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