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放緩打壓需求 油價創一年半新低

2024-09-12   第一財經

對全球宏觀經濟的擔憂,令原油等大宗商品承壓,銅價仍疲弱不堪,提前透支美聯儲降息預期的金價也陷入高位震盪。

9月11日,OPEC下調今明兩年石油需求增速預測的消息,再次給了連跌四周的油價沉重一擊,WTI原油跌破66美元/桶,創一年半新低。目前尚未看到任何止跌跡象。

此前美國8月非農就業數據低於預期,顯示勞動力市場出現放緩跡象,8月PMI連續5個月低於50榮枯線。歐元區和歐盟二季度經濟增長下調至0.2%,日本二季度GDP增速也向下修正至2.9%。中國的數據向來對油價、銅價至關重要,但本周的貿易數據顯示,8月原油和煤炭的進口量增長分別從7月的-3.1%和17.7%大幅降至-7.0%和3.4%。

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主流國際機構人士認為,宏觀風險仍將導致油價、銅價承壓。近期高盛、摩根史坦利、花旗、滙豐全部看空油價,紛紛下調目標價。相比之下,黃金多頭仍占主導,但機構普遍認為,金價取決於美聯儲降息的節奏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的發酵,三四季度漲勢或有所放緩。

全球需求不振,油價前景黯淡

WTI原油隔夜重挫近4%,收盤跌破66美元/桶,創2023年5月以來最低水平。布倫特原油甚至創下2021年11月以來新低。

OPEC兩個月內第二次下調需求預測。OPEC預測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長203萬桶/日,2025年將增長174萬桶/日,低於此前預計的211萬桶/日和178萬桶/日。

油價暴跌也拖累了港股「三桶油」。9月11日,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股價分別下跌2.3%、1.4%和近3%,其中中石油本周一(9日)就已失守250天線。

上周消息顯示,OPCE+延長自願減產計劃,但該消息未能構成利好。當時8個OPEC+國家同意將其額外的自願減產延長兩個月,直到11月底。

高盛仍然預計OPEC+將在三個月內增加產量,但將開始日期由之前預計的10月推遲至12月。該機構此前也下調了目標價,預計布倫特原油在70~85美元/桶的價格區間,並將在2025年年末來到74美元。

「我們預計,在未來幾個月,OPEC+減產帶來的緊縮影響大致會被中國需求放緩以及利比亞的供應比預期更快恢復所抵消。我們仍然認為,考慮到較高的備用產能以及來自中國經濟逆風和潛在貿易緊張局勢的需求下行風險,油價偏向於下行。」高盛稱。

9月9日,摩根史坦利再度下調油價預測,認為全球石油市場正處於需求疲軟時期。花旗更預測,由於市場供應過剩,到2025年油價可能下跌至每桶60美元左右。不過,花旗預計,OPEC+推遲增產計劃以及利比亞供應受擾等地緣政治因素,或將為布倫特原油70~72美元的價格提供支撐。

交易員同樣認為油價仍存下行風險。「目前尚未看到WTI原油的任何止跌跡象,阻力最小的方向仍是下行,空頭接下去的目標分別為每桶64美元和62美元附近。」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erry Chen告訴記者。

但亦有觀點認為,短期技術反彈並非不可能。瑞銀方面對記者表示,趨勢交易可能短期加劇了跌幅。金融機構向石油市場參與者,如石油生產商等出售下行保護工具(看跌期權)。隨著油價跌破期權生效的價位(行權水平),這些金融機構需要避免其資產負債表上出現價格風險,因此可能拋售原油期貨以抵消風險,從而放大了暴跌。

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最新報告顯示,美國6月石油需求收縮,從5月創紀錄的需求水平下降,也可能對油價下跌起到了一定的助推效果。

不過,該機構提及,雖然中國需求在強勁的2023年之後開始走弱,但印度和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需求較2023年顯著改善。同時市場可能高估了生產端的表現。一些重要的非歐佩克國家和地區的供給量並不理想,例如美國、巴西和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原油供給仍低於2023年12月的水平。

「由於短期內石油供過於求以及對全球增長的擔憂,布倫特油價下跌了近10%。這一跌幅似乎有些誇大了基本面。OPEC+已經表示,它將對油價疲軟作出反應,並推遲增產計劃。如果政策制定者反應迅速,降息力度超過預期,經濟增長將恢復,需求也會回升。」The Global CIO Office執行長Gary Dugan對記者稱,「從長期來看,市場還將關注印度需求增長的急劇上升,預計未來五年印度國內煉油能力將增加22%。」

「銅博士」乏力,製造業數據是關鍵

銅價也難逃一劫,近期處於持續下行的態勢。美聯儲降息前景和全球製造業數據將決定銅價走勢。截至9月11日19:30,LME倫銅價格報9073美元/噸。

「銅多頭」高盛近期趨於保守,稱今年夏天銅的供需兩端都表現出顯著的價格彈性。因此,預計的銅庫存急劇下降可能會大大推遲。相應地,高盛將2024年年底銅價達到目標12000美元/噸推遲至2025年後,預計2025年的銅價為10100美元/噸,儘管仍高於今年至今的9231美元/噸,但遠低於高盛此前預期的15000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在全球製造業復甦和中國經濟企穩的預期下,銅價一度大幅沖高,倫銅期貨價格突破10800美元大關。然而此後就一路下行。

「有色金屬是國際定價品種,海外大資金湧入,銅價這波上漲的速度讓很多內盤都踏空,誰也沒想到那麼快,而且和海外不同,中國的銅庫存處於高位。」某期貨公司交易員對記者表示,就目前來看,全球經濟開始面臨逆風,中國需求有待提振,市場風險出現了變化。

接受採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的下游需求仍較弱,且庫存位於高位。從供應角度來說,本輪國內銅價上漲的較強觸發因素則來自於3月13日多家大型冶煉廠達成減產共識,旨在化解供需不匹配壓力。「但實際上並沒有出現實質性的減產。」某銅冶煉企業金屬研究員對記者表示。截至9月9日周一,SMM全國主流地區銅庫存環比上周四(9月5日)大幅下降2.44萬噸至23.13萬噸,延續了去庫的態勢,而且去庫速度在加快,但總庫存仍較去年同期的9.51萬噸高13.62萬噸。

金價短期漲勢透支,長期牛市完好

不同於原油和銅,金價更具有避險屬性,但近期金價走勢也頗為糾結,顯然漲勢在此前有所透支。

經過9月6日的非農數據洗禮後,金價仍未突破過去幾周的高位震盪區間。「在連續兩周下跌後,在2470美元/盎司的區域有望提供有效緩衝,從而吸引多頭力量入場,如果跌破則關注200天均線的支撐位2460美元附近。」Jerry Chen表示。

FXTM富拓首席中文市場分析師楊傲正對記者表示,當前市場預計美聯儲將累計降息225BP,短期預期有所透支,可能導致金價先行陷入盤整。同時,當前地緣政治局勢似乎對黃金並無明顯的助力,央行購金步伐放緩。

不過,他認為金價的長期走勢仍然完好。上一次美國降息周期開啟是在2019年7月30日,金價在該日期點前的一個月從每盎司1400美元水平上漲至最高1453美元水平,在降息後的一個月更進一步漲至最高1555美元的水平,反映降息前後的金價波動性都非常強。美元走弱將推動金價進一步走高,在目前歷史高點下,金價仍有望進一步漲至2600美元關口,不乏機構喊出了3000美元的目標價。

「因為金價當前上不封頂,在歷史新高下並無『前高』的參照。」有交易員表示。

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CEO王立新表示,全球央行購金的步伐有所放緩,但趨勢仍將持續。同時,黃金具有抵禦通脹和貨幣超發的作用。雖然近年來金價也出現過大幅波動,但自「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來,黃金年化收益率超過8%。因此,黃金可以跟其他資產組合提供特殊的長期收益來源,增加投資組合的風險調整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