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突破封鎖,這個和「月薪3000」真有關係

2023-07-27     平原公子

原標題:核磁共振突破封鎖,這個和「月薪3000」真有關係

核磁共振突破封鎖,這個和「月薪3000」真有關係

最近有個好消息,我國自主研發的核磁共振儀,已經開始量產了。

這個和「月薪3000」的關係就太大了。

別說核磁共振,20年前做個CT,對普通人來說也是很奢侈的事情,而CT國產化之後,現在做CT就和之前拍普通X光片子一樣方便,甚至有媒體人危言聳聽說「CT被濫用」了……現在就等著他們什麼時候說「核磁共振被濫用」。

當年國外進口的3.0T核磁共振儀,一開口就要價3000萬,定期維護費一次超過100萬;並且設備一旦開始工作永遠不能關機,如果運氣不好遭遇停電或者故障,停機一次就能燒掉60萬……

據聯影醫療報價顯示,此前進口價3000萬的核磁共振儀,國產替代最低只需293萬元!這個就叫「已開發國家粉碎機」、「工業王冠明珠粉碎機」。

聯影醫療2022年財報顯示,核磁共振儀訂單量較2019年暴漲近100%,並已和1000多家三甲醫院展開合作。國產核磁共振已經將西門子、飛利浦等老牌巨頭的市場份額從90%打到了47.8%。

中國目前的「人均」核磁共振儀器還是比較少的,每百萬人只有3台多,如果我們能夠利用自己的全產業鏈、規模化優勢量產,那麼就能顯著降低成本,大幅降低價格,為普通人造福,另一方面也能搶占國外巨頭們的市場份額……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更重要的是,醫療設備也是個長鏈產業,核磁共振設備的自主研發將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包括磁共振材料、磁共振探頭、磁共振成像軟體等,可以促進整個產業的創新和升級。這個產業,其實和汽車產業、晶片產業一樣重要。

核磁共振的原理和CT不同,是利用較強的外部磁場與人體當中的氫原子核,在特定射頻脈衝作用時產生的磁共振現象,最終通過專業設備成像的一種檢查方式。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參數多、掃描速度快、組織解析度高和圖像更清晰等優點,可幫助醫生「看見」不易察覺的早期病變,因此是成為腫瘤、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早期篩查的利器。

而在很多三甲醫院,做「核磁共振」不但貴,還要預約和排隊。

據我了解,之前我們國內的醫院採購國外高端醫療檢測器材,不但要用高價購買他們的淘汰產品,還附帶很多苛刻的條件,比如要「聯網上傳數據」。

所以,無論是從經濟,還是安全層面上看,都必須完成高端醫療儀器的「國產化替代」。

核磁共振這個事情其實不是新聞,而是舊聞了,國產核磁共振取得突破性進展,是幾年前的事情了,現在不但量產,甚至在快速成像技術上是領先國際的……說白了,屬於「過於落後可以展示」的東西。

肉眼可見,這個領域即將成為「落後技術」和「夕陽產業」。

現在,「王冠上的明珠」,已經從航母、盾構機、航空發動機,變成「印表機和照相機」了.....最後,可能男足才是真正的「工業王冠上的明珠」。

沒關係,等到「工業王冠上的明珠」被一顆一顆全部薅下來,當全世界都是是「落後技術」和「落後產業」,當歐美國家開始發展踩縫紉機、七億襯衫換飛機這些「高端手工業」,發展中國家「月薪3000」、「996」的問題就會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最後,「慶幸科技掌握在文明手中」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c7e7a101af6b44d1e4d518b0ca3c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