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了鴻蒙4發現,華為才是最大的果粉

2023-08-07     機智貓

原標題:升級了鴻蒙4發現,華為才是最大的果粉

在一些看得到的地方,華為的「果味」越來越濃了。

鴻蒙4給我的感受主要有兩個,一是系統在更新後變得非常流暢,二是4.0版本的風格設計和功能呈現與過往鴻蒙稍顯老成的畫風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功能甚至看起來有點像蘋果。

這次我找來了3台設備來體驗鴻蒙4,華為P60 Pro、華為Mate50 Pro、華為MatePad Pro 11性能版。因此以下體驗和結論都是基於公測版本,為大家是現在升級,還是等之後的正式版本提供參考。

華為版的自定義海報

在iOS 16、iOS 17兩大版本中,蘋果更新自定義鎖屏和名片海報。按照官方說法,讓用戶用個性化的方式打造自己的鎖屏和通話介面,包括設置自己喜歡的照片、字體和小組件。

左:鴻蒙4 右:iOS 17

鴻蒙4主打亮點之一的個性化主題,在原理上與iOS 17類似。以藝術主角為例,選擇人像照片,系統會自動截取照片中的人像部分,除了可使用原圖,用戶可自定義人像背景。單就最終呈現效果而言,鴻蒙4和iOS確實有幾分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iOS 17是有人物背景分離遮罩的顯示效果,能夠做到這點是因為它能夠完整調用照片本身景深信息,再利用算法來完成,而且景色照片同樣適用。鴻蒙4並無這種效果,更多的還是停留於表面上。

鴻蒙4在這部分也有自己的優勢,除了原圖,可選擇不同的紋理、漸變、模糊效果,圖標色也能更改,自定義空間比iOS更大。其中,雖然圖標色的更改範圍取自照片中出現的主體顏色,為用戶自定義手機提供比過去更大的操作空間,也更年輕,只是最終效果有時候不會那麼和諧。

例如選擇一張以主體顏色為綠色的人像照片,下方圖標色自然也就以綠色為主,但壁紙搭配方案不會以照片主體色做智能推薦會修改,像此時紋理風格背景默認的依舊是紅色,要適配圖標色就需要自己手動調整。

如果選擇原圖當壁紙,建議先裁掉留白水印,否則會一同出現在壁紙之中,要麼就手動放大照片,但這就要犧牲一部分場景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我不建議老手機使用藝術主角中的漫畫紋理,因為這種線條在OLED螢幕上很有可能會引發燒屏,留下印記,雖然會自動消失,但終究影響觀感。

除了人像壁紙,鴻蒙4這次也支持類似iOS的emoji和天氣主題,但表現形式與後者有所不同。

左:iOS 17 右:鴻蒙4

首先鴻蒙4重繪emoji表情,並對其中部分內容進行了本地化適配,比如「手機」圖案則是使用了華為Mate系列產品來表示。其次,設置完成後自動生成對應的AOD、鎖屏、壁紙。但現在emoji表現方式太少了,只有把表情堆起來一種。相比iOS儘管看著有點讓人眼花繚亂,好在有足夠的選擇空間有多種表現形式可選。

另外,鴻蒙4重繪的emoji表情與小藝輸入法掛鉤。換句話說,只要使用的是小藝輸入法,這些emoji表情就能在QQ、微信、釘釘等第三方App中使用。

從左到右:平視、俯視、仰視

同為天氣主題,鴻蒙4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可以通過重力感應與用戶互動,我們平視、俯視、仰視手機時,會切換不同的天氣視角。

但在一些細節層面的表現就沒有那麼亮眼了。

華為MatePad Pro 11性能版更新4.0之後的平行視界

在平板上也是一樣的,在2.0和3.0版本,華為平板開啟平行視界,中間會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但到4.0版本,這條線就消失,一個App的兩級介面同樣是幾乎融在一起,不方便用戶識別。

如果說平板去掉分界線是為了規避之前的燒屏,但在兩個App分屏時,因為要承接一些分屏功能,這條線又是存在的。這就讓鴻蒙4在平板上的功能有些割裂。

另外,iOS 17可以在鎖屏介面增加小組件,提升日常的交互效率,而且從16到17,幾乎把小組件全部拓展到整個硬體生態。鴻蒙4暫時沒看到這方面的進步,現在只能通過第三方主題實現類似的效果。

作為從P7時代走過來的華為老用戶,鴻蒙4看起來比過去更加年輕化,終於不像以前那麼老氣橫秋,可以看出華為在努力嘗試新風格去面向自己廣泛的消費群體,這值得肯定。

鴻蒙4的趣味主題

只不過從目前的效果來看,給人感覺很像那種努力學習年輕人潮流,最終搞得自己不土不洋的中老年人。全新的個性化功能與整個鴻蒙的UX介面上在設計上存在一定的割裂,我認為華為倒是可以趁這個機會稍微調整一下很久沒改的系統圖標及其風格,去匹配自己主打的新風格。同時在一些更深層次的功能,鴻蒙4在個性化與iOS 17仍有一定差距。

逐漸「靈動化」的信息通知

鴻蒙4重新調整了信息通知的邏輯和呈現方式。

一個是通知中心不再根據時間線,而是根據推送消息的輕重緩急調整推送信息的位置,將實況通知、社交通訊等重要通知置頂,營銷資訊類信息則置於統一區域顯示。

以上圖為例,這裡手機收到了系統、微博、王者榮耀、快手的信息推送,於是鴻蒙4將系統推送的充電提醒置頂,微博、WPS放在後面,最下方的是App的營銷信息。

另外,有適配過的系統App和第三方App以「實況窗」的形式進行了置頂推送。顯然華為對於如何將通知優雅地展示在桌面上,想法和蘋果是類似的,將App的實況信息以「藥丸」動畫的形式放置於頂部狀態欄,當實況信息繁多時,可以像翻動小組件卡片一樣瀏覽實況窗,或是在下拉通知中心直接查看。

這是一項方便的功能,但問題在於這項功能非常倚仗於適配App的數量和質量。

目前僅包括美團、華為通話、暢連、播控、錄音、錄屏、藍牙等少數功能,例如在華為Mate50 Pro上,高德地圖並不支持實況窗。

另一方面,實況窗目前對雙打孔螢幕的手機不友好,比如華為Mate40 Pro。頂部狀態欄去掉雙打孔的空間、信號、時間、電池容量後,所剩空間寥寥無幾,這時再加一個實況窗,頂部狀態欄會顯得格外擁擠。

鴻蒙4完全可以將實況窗與雙打孔結合在一起,2018年榮耀V20時期就能解決的問題,卻在2023年的鴻蒙4上再次出現,著實不應該。看之後的正式版更新,華為是否能為華為Mate40 Pro以及其他有類似問題的用戶,提供一個相對摺衷的解決辦法。

換句話說,實況窗本身是一個很好的點子,但是如果華為沒有發揮出強大的生態號召力,號召全球開發者為這項功能做適配,消費者體驗到的成品與宣傳的大相逕庭,最終只會淪為噱頭,學了個iOS的皮毛。

另外,受限於頂部狀態欄的空間,實況窗無法帶來類似iPhone 14 Pro「靈動島」那種酷炫的通話和交互,更多的還是起到一個顯示通知的作用,何況3.0版本的通話顯示也能做到類似的效果。。

在我看來,鴻蒙4的通知方式升級切中用戶的痛點。因為之前3.0版本如果用戶自己不手動限制,那麼通知中心就會擠滿大量的推送和廣告,營銷信息和重要的工作和生活信息混在一起,非常影響系統的使用體驗。相比之下,鴻蒙4的通知方式就要清晰高效許多。

更好用的超級中轉站

「超級中轉站」是鴻蒙4上最好用的功能之一,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加入了智慧識屏功能,通過雙指按壓螢幕進入識別介面,獲取當前介面的文字和圖片。

比如博主經常會在小紅書上分享表情包、照片、壁紙等,如果手動保存,圖片右下角會留有水印。但通過智慧識屏保存的圖片是沒有水印,解析度會稍稍低一點點,基本相當,小紅書用戶狂喜了屬於是。另外,像B站的視頻輪播圖、視頻封面同樣可以保存。

通過智慧識屏獲取的文字、圖標可以保存在本地或中轉站里,需要在微信、微博、WPS等App中用到這些內容時,可直接從「超級中轉站」內拖拽即可,而且中轉站中的資料還能流轉給其他華為手機,比3.0版本的更加高效。

一些關於鴻蒙4基礎體驗的問題

在鴻蒙4發布之後,我看到了用戶關於該系統的一些疑問,在這裡做一些回答。

1.鴻蒙4最大的更新點是什麼?

嚴格來說,這次鴻蒙4最大的亮點是接入盤古大模型的小藝、星閃傳輸、鴻蒙NEXT。

新版小藝要等到8月中下旬才會開啟邀請測試,不過相比小藝是否聰明,解決小藝「耳聾」的問題恐怕更為重要。星閃是更快更穩定的傳輸標準,官方說法是「將在2023年正式走進我們的生活,為用戶帶來無線互聯體驗全面升級。」

而鴻蒙NEXT是網友所說的「純血鴻蒙」,無法使用安卓App,需要開發者適配新環境,重新開發App。

相當於現在的公測版鴻蒙4還不能算完整,真正核心的功能還沒有上線。

2.更新鴻蒙4後,為何彼此功能不同?

部分機型,比如華為Mate40 Pro,華為MatePad Pro 11在更新之後,沒有趣味心情或藝術主角主題,從功能實現的角度來說,應該是沒有難度的,目測是華為還沒來得及適配。

好在已經有開發者從P60系列、Mate50系列等機型中抽取該功能,如果更新之後發現沒有這個功能,可在貼吧之類的垂直平台上搜索「趣味心情」安裝包,可手動安裝實現該功能,但畢竟還沒有適配,可能會遇到一些顯示BUG,但總體來說還是能穩定運行的。

3.華為P60 Pro在更新之後溫度有降低嗎?續航有提升嗎?會殺後台嗎?

沒有,華為P60 Pro的發熱問題一直被部分消費者所詬病,但更新之後並無改善,因為這部手機高刷策略激進、機身不堆散熱,發熱難以避免。續航部分也沒有明顯提升,華為P60 Pro、華為Mate50 Pro、華為MatePad Pro 11三款設備的續航甚至有點小幅倒退,對手機來說,半天一充恐怕還是跑不了的。

我測試的華為P60 Pro、華為Mate50 Pro都是8GB版本,開啟18個應用,前者鴻蒙3可以保留14個,鴻蒙4有13個,表現基本相當。後者在鴻蒙3版本還那保留16個,鴻蒙4版本為14個。

在1年前,華為麒麟機型的8GB是能做到媲美友商12GB的水平,但在2023年,美團都內置原神了,可以的話,華為機型還是儘量選擇的12GB版本。

還有一點很奇怪,同樣是鴻蒙4和驍龍8+,華為Mate50 Pro更新之後的流暢性遠不如華為P60 Pro,點擊App不僅要有近1秒的響應時間,甚至設置介面都不能馬上刷新出來。即便是搭載驍龍888的華為MatePad Pro 11性能版,都有非常高的流暢度,體感甚至比P60 Pro還要流暢。

華為Mate50 Pro作為華為重回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第一款旗艦,這樣的優化水平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

總的來說,對比鴻蒙2和鴻蒙3的更新,鴻蒙4是改變比較大的一代,為了嘗試新風格,直接借鑑了許多iOS 17的設計,直接到不禁讓人以為華為才是最大的果粉。拋開表面看本質,相比iOS的動畫、交互、效率、辨識度長時間耕耘,鴻蒙4仍有提升的空間。

另外,眼下除了新增的個性化主題和3.0開始的超級中轉站,鴻蒙4相較於iOS 17,缺少更進一步的創新。目前來看,鴻蒙4作為獨立的作業系統,肯定有自己的東西,但新學的部分還是止步於皮毛,看之後的正式版本,特別是華為Mate60系列使用的版本,是否有讓人出乎意料的表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b96c7cf1770827c6172fb1546dba3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