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的好壞體驗,只有用了才知道效果如何,下面是筆者以開通QQ音樂會員為例子進行分析,一起往下看,筆者分享的內容了解更多吧!
產品的好壞體驗,只有用了才知道效果如何,下面是筆者以開通QQ音樂會員為例子進行分析,一起往下看,筆者分享的內容了解更多吧!
在使用不同的產品時,會有不同的體驗,好的產品設計能讓用戶覺得愉快,不好的產品設計會給用戶帶來糟糕的感受。
我就是來改善這些不好的體驗的,一起來看看吧~
一、用戶操作場景
在開通QQ音樂會員時,選擇 3 個月套餐後,沒感覺到頁面的變化,以為自己沒有選中套餐,於是重複操作選擇 3 個月套餐。
經過多次來回切換選擇套餐後,才發現頁面的確認支付按鈕會隨著選中的套餐不同,價格也會呈現不同。
原來不是我沒選中,而是頁面的選中效果太弱,導致我很難感知到已經選中套餐。
二、產品診斷分析 1. 分析套餐卡片
1)app 呈現的樣式
2)用戶實操感知
當用戶的手機螢幕亮度較低,或者用戶所處的環境光線較弱時,很難察覺到選中後線框的顏色變化。除非用戶把手機亮度調至高亮,並且視線緊盯著套餐卡片,才可能感知到選中後的變化。
2. 分析支付按鈕
1)app 呈現的樣式
2)用戶實操感知
用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右手選擇左右居中的套餐時,確認支付按鈕被手擋住了右半部分,剛好遮住價格展示。所以用戶較難感知到套餐被選中後按鈕價格變化。
3. 診斷問題
從套餐卡片和支付按鈕兩個方面分析,app 中呈現的樣式與用戶實操感知是有差距的。設計師以為這樣可以讓用戶感知到,實際上用戶很難感知到。這樣的情況,在實際工作中不少見。
要避免該情況的發生,在需求前期需要多調研了解需求場景的根本問題。在開發過程中可以考慮通過A/B測試驗證效果,上線後對比哪種方式更利於用戶使用。產品是不斷疊代的過程,在產品發布到生產投入用戶使用後,多收集用戶的使用反饋,為後續疊代提升獲取更多有效、有幫助的信息。
如果條件可以,產品設計師可以在現場悄悄地觀察用戶的操作過程,觀察用戶有沒有遇到阻礙和疑惑點。或者,通過線上埋點數據分析用戶的使用。
分析思考🤔:用戶為什麼不在選擇套餐後直接支付呢?為什麼會多次來回切換套餐卡片?是因為找不到支付按鈕?還是因為選擇套餐的過程中遇到困惑?
三、產品改善建議
QQ音樂的會員套餐分為三種類型:【豪華綠鑽】、【超級會員】、【視聽會員】。下面,結合app現有的頁面交互方式,考慮如何提升用戶感知度。
1. 優化方案一
體驗發現在【超級會員】套餐頁選中套餐後的效果,相比【豪華綠鑽】套餐頁要更明顯。
1)對比【超級會員】與【豪華綠鑽】套餐被選中後的效果的不同點
a.套餐卡片邊框線條粗細不同,【超級會員】套餐線框寬度是【豪華綠鑽】套餐的兩到三倍,顏色變化明顯,選中後的效果突出。
b.支付按鈕展示的位置不同,【超級會員】支付按鈕在頁面底部,右手選擇套餐時不會被手擋住。而【豪華綠鑽】支付按鈕跟隨套餐卡片展示,右手選擇套餐時,會被手擋住。
2)優化方案
用戶在選擇套餐時,與頁面產生交互的過程中,眼隨心動,用戶此時內心想著選擇套餐,所以視線首先聚焦在選中後的卡片上面,其次會關注支付按鈕的變化。用戶的感知強度,在第一視覺衝擊中更能體現。
考慮在第一視覺上增強用戶感知,結合app 整體設計風格、視覺、交互效果的一致性考慮,【豪華綠鑽】套餐選中後的邊框線條的粗細,可以與超級會員保持一致,從而突出選中後的狀態,增強用戶感知。
該方案能增強用戶感知,能初步解決選中套餐後無法感知的問題,但第一視覺衝擊沒有特別明顯。
2. 優化方案二
為了更加凸顯套餐被選中後的效果,可以參考【視聽會員】頁選中視頻 VIP 後的交互效果。
用戶在選擇套餐時,圖標被放大,給用戶帶來第一視覺衝擊。當某個事物的變化越明顯時,用戶更容易感知到。
參考該效果,在【豪華綠鑽】頁選中套餐後,可以放大套餐卡片,從而提升用戶感知度。
3. 對比兩個方案,擇優選擇
以上兩個優化方案,都是通過增強介面的視覺效果來提升用戶感知度。
對比兩個優化方案,從用戶感知強烈程度來看,方案二更能體現套餐被選中後的效果。
如果要採用方案二,那麼【豪華綠鑽】、【超級會員】頁套餐選中後的效果,需考慮會員套餐模塊整體設計風格的一致性,考慮選中後的效果統一按放大卡片樣式優化處理。
四、應用設計原理
這裡應用到尼爾森可用性原則中的「可見性原則」,可見性是指:將系統中的重要功能信息以及當前狀態和反饋顯示在頁面上,讓用戶能清晰地了解當前的系統狀態和可用選項,可以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並提供即時的反饋。
避免使用戶感到困惑和迷失。有助於贏得用戶信任,這對於產生良好的用戶體驗來說至關重要。
在案例場景中,是通過增強介面的視覺效果來提升用戶感知度,讓用戶清晰地了解會員套餐被選中的狀態。
五、總結:
本文由 @Nana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