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縣」游火了 縣域文旅如何乘風而上

2024-11-04   中部城市生活指南

「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縣城更有性價比。」近來,越來越多的遊客奔赴在去縣城旅遊的路上……山西省隰縣因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爆火,浙江省安吉縣生態旅遊持續疊代,貴州省榕江縣則把足球賽事與非遺美食、民族風情相結合,打造出了享譽全國的「村超」。「奔縣」游熱度攀升,不僅意味著需求端遊客出遊偏好發生改變,也反映出縣域文旅部門面對這一波熱潮的積極探索

安吉縣美麗村莊風光 安吉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供圖

浙江

人無我有 人有我優 人優我特

中國文化報記者 周傳人

從風景名勝到鄉村旅遊,從商業街區到文旅演藝,從短途周邊游到遠距離長線游……在浙江,一座座縣城藉助綠水青山的資源稟賦和差異化的地域文化,布局新業態、展現新場景,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

打造遊客看世界的窗口,不出國就能逛「世界超市」、品「萬國美食」……今年國慶假期,義烏推出首個文旅IP「義烏好好逛」,主打「購物+美食」。義烏國際商貿城是全國首個主打購物旅遊的4A級景區,占地64萬平方米,有超過7.5萬個商鋪,彙集500多萬種商品。有外商開店的基礎,義烏的外國美食非常正宗,印度咖喱飯、土耳其烤肉……義烏抓住與自身調性相符的融合機遇,做好「無中生有」的文章,讓遊客邊玩邊吃,體驗不同國家的美食文化。

多年來,浙江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始終堅持挖掘地方特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推動縣域旅遊發展。

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山間田頭、瀑布礦坑、古宅民居、竹海茶香等場景,都是旅遊開發的重要載體。通過扮靚顏值、提升風韻、豐富體驗,打造遊客身邊的旅遊場景,使美麗環境變成實實在在的美麗經濟;同時,安吉縣深入挖掘昌碩文化、畲族文化、竹文化、郵驛文化、遺址文化等本地文化資源,建設「七大美麗文化集群」。2023年,全縣接待遊客3152.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448.1億元,在「兩山」轉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產業發展的同時,縣域旅遊還需著力提升旅遊服務能力,從基礎設施到人文關懷,形成與消費需求相匹配的旅遊配套。安吉完善大交通體系,實時更新、調整交通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形成30分鐘到杭湖、100分鐘達滬寧的快捷交通網絡,建成總長近200公里的旅遊交通環線和沿線旅遊配套服務設施,進一步拉近了遊客與縣城、鄉村的距離。

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是縣域旅遊長期發展的根本。寧波市象山縣石浦鎮是我國最早的海洋漁業發祥地之一,唐宋時期已成為有名的漁商重鎮和海防要塞,時至今日依舊完整保留著一條總長為1670米的老街。石浦漁港古城開發以「海街記憶、海港新月、漁香風味、潮象山海」為主題的「海街故事」,打造沉浸式體驗勝地,全國首個濱海場景演藝秀項目「漁光之城」運營1年來吸引遊客36萬人次,拉動綜合性消費4000萬元。

安吉縣凱蒂貓主題公園內遊人如織 安吉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供圖

湖北

人在城中 城在景中

中國文化報記者 瞿祥濤

秉持「景城一體、主客共享」的理念,在湖北,旅遊已成為不少縣城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小城的地域特色、人間煙火吸引力十足。

核心景區帶動,做好「+」文章,是激活縣域旅遊的重要解題思路。走進宜都市三峽千古情景區,天南海北的遊客絡繹不絕。該景區是集市井體驗、沉浸演藝、風土民俗等於一體的沉浸式文旅項目,核心劇目是以長江三峽文化為背景的旅遊演出《三峽千古情》,藉助全彩投影技術、巨型LED螢幕、多維升降舞台以及智能數字化控制系統等技術手段,再現了長江三峽的文化歷史、風土人情。「仿佛跟那些沉睡在歷史中的英雄豪傑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太震撼了!」一位重慶遊客說。

宜都還將三峽千古情景區與其他景點串聯,打造了5條精品全域旅遊路線,強化做好「千古情+」文章,支持全市涉旅產業協同發展。據統計,自今年7月景區開業以來,宜都市酒店平均每日入住1821間,較此前增加120%。

景城一體、人在城中、城在景中是縣域旅遊的另一種典型打法。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以縣城為核心區域,打造了仙山貢水旅遊區。入夜,宣恩縣城被燈光點亮,乘坐特色花船遊覽貢水河,遊客可以近距離欣賞土家族民歌和舞蹈,還能吃到宣恩烤魚,體驗感十足,大有「移步有新景」「換景有體驗」「體驗有新意」之感。據悉,今年以來,宣恩縣接待遊客超10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68億元。

追風路上,綠色是遊客「奔縣游」的重要底色。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的牛車河水庫素有「鄂東千島湖」的美譽,2021年8月,團風縣啟動建設以水庫為核心的牛車河鄉村振興示範區項目,一體化規劃沿線3個鄉鎮7個行政村,全長35.8公里的牛車河環庫鄉村振興產業公路應運而生。該線路還入選了交通運輸部「行在鄉村 游在路上」最美自駕精品線路。

行駛在這條公路上,仿佛置身詩畫里,藍天白雲下一路追風暢行,沿線分布著月亮灣露營基地、東嶽花海、鄉村客廳等景點,觀景台、交通驛站、充電站等配套設施完善,既有看頭,也有玩頭。

團風縣月亮灣露營基地 基地供圖

廣西

以市場為導向 縣域旅遊疊代「出圈」

中國文化報記者 郭凱倩

「坐著竹筏游明仕河、打卡金燦燦的稻田風光、去田間摸魚,再品一杯稻田咖啡……這個周末快樂無限。」10月26日、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大新縣的明仕旅遊度假區舉辦第六屆豐收節,林先生和家人專程從市區自駕前往,度過了一個開心的周末。

大新明仕旅遊度假區豐收節已經辦了六屆,今年策劃推出了民族服飾稻田走秀、稻田音樂會、大地藝術營等內容,向遊客展示農耕文化、壯鄉風情。

中越邊境的區位優勢和獨特的山水田園風光,是大新縣發展縣域旅遊的資源優勢。但大新旅遊能夠脫穎而出,還在於能夠從遊客興趣點出發,不斷推動旅遊產品和服務的升級優化。大新的另一張旅遊名片——中越德天(板約)跨國瀑布是亞洲最大的跨國瀑布,今年10月,該景區正式運營,開啟中國和越南遊客跨境游新體驗。

「我們推出了觀瀑、夜遊、中越跨境街等項目,在節假日開展文藝演出、互動遊戲、打卡集贊等活動,以此拉動二次消費,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景區市場經理黎健坤介紹。

隨著旅遊市場的發展,遊客已經不滿足於「打卡式」旅遊,更注重觀感和體感的結合。今年國慶期間,陽朔旅遊再度火爆「出圈」,陽朔旅遊的長紅,得益於緊跟市場發展趨勢和遊客需求變化,不斷推出新型旅遊項目和特色旅遊線路。

9月30日晚,陽朔縣遇龍河上水光瀲灩,「金龍巡遊」夜遊項目正式開啟。由數十張竹筏首尾連接而成的750米「金龍」在夜空中蜿蜒巡遊、美輪美奐,給人帶來了十分新奇的旅遊體驗。

戶外運動和低空旅遊的推出也豐富了陽朔的旅遊體驗。陽朔燕莎航空運動營地是廣西最早開展低空旅遊的企業之一,其將陽朔山水美景與航空運動相結合,探索「低空+旅遊」新業態。「我們推出了動力滑翔傘、熱氣球等項目,每年吸引遊客約11萬人次。」該營地負責人說。

旅遊品質直接影響一個地區旅遊業的發展水平和競爭能力。今年,廣西相繼啟動實施「文化潤景」和「景區煥新」工程,通過培育多元融合新業態、打造高品質旅遊景區等方式,疊代升級旅遊產品和供給模式,促使旅遊觀光向休閒度假轉型,從單一業態向復合業態轉型,從文化類向綜合體驗類轉型。

陽朔縣遇龍河「金龍巡遊」夜遊項目 王戰飛 攝

「奔縣」為什麼這樣紅

夕 君

近年來的旅遊市場出現不少新現象,每到節假日,不僅熱門旅遊城市人頭攢動,縣域小城的熱度也不斷攀升。在線旅遊平台數據顯示,今年國慶期間,一、二線城市遊客帶動縣域旅遊訂單同比增長20%,交通便捷、基礎設施完善、毗鄰知名景區的縣城尤其受歡迎。

與知名景區、熱門旅遊城市相比,縣域旅遊有著獨特優勢。不同於前者動輒「人從眾」的擁擠情形,縣城的平和寧靜與慢節奏,契合了很多生活在快節奏都市中的人追求鬆弛感的流行趨勢。同時,越是知名景區,人們的遊覽路徑、體驗越容易趨同,而氣質獨特的寶藏小城則更有可能為遊客帶來獨一份的驚喜,差異化的自然與人文環境賦予遊客充分的新鮮感,也更容易「出片」,讓遊客成為社交媒體上「最靚的仔」。從花費的角度看,「奔縣」也往往有著更高的性價比,基礎設施的升級、相關服務的優化,讓縣域小城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旅遊業具有產業關聯度高、就業安置空間大、資源消耗少、開放包容度高等特徵,有著「一業興、百業旺」的強大帶動作用。當大批遊客紛紛「奔縣」,其助推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效果不言而喻。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的全產業鏈發展,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支撐。搭上旅遊的時代列車,當地公共安全、營商環境等也隨之進一步改善。更為潛在但深遠的影響在於,人的大量流動帶來文化與觀念的對話交流,這對當地居民和遊客而言,都是非常有益的。

縣域旅遊的魅力不斷釋放,湧現出不少「爆款」小城。面對縣域旅遊的火熱,如何接得住這波流量並長期維繫下去,要費些功夫。

通過新聞報道能發現,「奔縣」游爆火初期,一些縣城的「出圈」多少帶點預料之外的「偶然」因素,但一地文旅事業的長期發展必須依靠主動自覺地系統謀劃、多維協同、久久為功。因而,深入挖掘、盤活當地資源稟賦,將其融入文旅產品和服務中,並積極尋求文旅與其他產業的結合點,推動融合發展,打響特色化、差異性品牌,是化「流量」為「留量」的題中應有之義。

發展縣域旅遊,各地不僅要有長遠眼光,而且要打出提前量,提早做好迎接流量風口的準備,一旦時機合適,立即拿出一攬子的產品、服務,最好能夠創造具有新意的消費場景和體驗,有效地化「偶然」為「必然」。對此,早與快乃是重中之重,倘若眼看機會來了才考慮採取行動,恐怕就要與機遇擦肩而過。

此外,提高區域治理水平,做好交通、公共衛生等基本保障,對發展縣域旅遊來說也至關重要。這些屬於基本盤層面的事項未必都與旅遊直接相關,但關乎人們出行的基本需求、第一印象,對形成某一地區的口碑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培育好土壤,才更能期待開花結果、枝繁葉茂。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於喆

審稿:譚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