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緯47°的黑土地上,一場關於鮮食玉米的產業升級正發生

2022-09-08   35斗

原標題:在北緯47°的黑土地上,一場關於鮮食玉米的產業升級正發生

本文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胡小鳳。

地球上,有一條神奇的緯度線,貫穿了法國普羅旺斯、日本北海道、美國威斯康星州、加拿大阿爾伯特等世界著名農作物產地,有著世界上僅存的三大黑土帶之一——東北平原。

這條緯度線是北緯47度。黑龍江齊齊哈爾市位於此處,坐擁東北地區最肥沃的萬年黑土地。

黑土有機質含量高,以「一兩黑土二兩油、插雙筷子也發芽」聞名。據了解,形成1厘米黑土地需要400年,而齊齊哈爾黑土地核心地帶黑土厚度可達1米,差不多需要4萬年形成,因其極為珍貴被譽為「熊貓土」,是真正的黑土糧倉;加上齊齊哈爾所處緯度帶光照充足、氣候好,又有全國僅2條的無污染水源之一——嫩江水的灌溉,非常適合發展有機綠色食品,被視為不可複製的「黃金種植帶」。

在這片全球僅0.1%的萬年黑土地上,「中國首屆高端鮮食玉米產業峰會」順利舉行。峰會上活動主辦方北緯47°聯合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和天貓美食,共同發布《2022鮮⾷⽟⽶消費趨勢⽩⽪書》。

白皮書顯示,玉米富含天然的膳食纖維,營養價值高,且具有保健作用,被稱為「黃金穀物」,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不斷追求,正成為備受消費者喜愛的主食及代餐之一。鮮食玉米相較於普通玉米,「更新鮮、更便捷、更易於儲存」,正逐步代替傳統玉米走進消費者餐桌。

北緯47°品牌根植於以依安為核心的北緯47°黑土地,打造全球最大的200萬畝生態有機種植基地,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快速集約化、品牌化發展,搭建農林牧副漁的高端綠色有機農產品品類組合。通過集約化現代化農業種植與生產方式推出了品質口感具佳的綠色鮮食玉米——北緯47°鮮食玉米,未來將引領鮮食玉米乃至大農業產業升級。

一、結緣於黑土地,生長在北緯47度

我國已成為鮮食玉米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

君智戰略諮詢數據顯示,自2003年至2020年,我國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從200萬畝增長到2000~2200萬畝,位列世界第一,消費體量600億穗,未來整體體量還將迎來增長,市場規模超700億。

北緯47°瞄準時機,從2021年切入以鮮食玉米為主的綠色有機食品領域。公司已推出鮮糯玉米、黑珍珠玉米、鮮甜玉米等鮮食玉米品類,並覆蓋大米、雜糧、冷凍蔬菜等產品,旗下包含六水香有機大米、泰來生態大米、黑龍江甄選大米等優質農產品品牌。

優質的土壤、氣候是種植鮮食玉米的重要環境條件。國內鮮食玉米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京津冀、甘肅、江浙滬、雲貴川等地,其中黑龍江是北方主要種植大省。

生長在黑龍江齊齊哈爾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北緯47°鮮食玉米有著無可比擬的自然優勢。

這裡黑土有機質高達7%,是全國均值的兩倍;冬夏溫差超過70度,年均日照超過2600小時;全年優質的清新空氣,純凈無污染的嫩江水,都為鮮食玉米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環境。

此外,區別於傳統種植,北緯47°鮮食玉米採取綠色種植方式,一年僅產一季,讓土地自然休眠,沉澱更多營養。種植過程中控施有機化肥,合理施用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天然殺蟲,確保食材天然純凈。

上市前,所有食材均通過147項國家農殘檢測、148項綠色認證、27項理化及感官指標評審,確保產品純凈無污染,安全更健康。鮮食玉米一經推出,便成功占領消費者心智,在俞敏洪直播間一度火出圈,曾經碾壓一眾產品成為直播間銷量冠軍。

科研能力也是公司的有力保障。北緯47°建立了有機研究院,並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等10餘所農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合作,研究優質品種選育、黑土地保護提升、有機種植等核心技術。

寸土寸金的黑土地、汩汨流淌的嫩江水、適宜的光照和氣候條件、強大的科研實力以及國際領先的技術與設備,都給了北緯47°底氣。公司自成立以來,便堅定統一信念:以綠色有機食材倡導者為願景,打造中國高端綠色有機食品第一品牌。

二、良田、良種、良法,科技賦能全產業鏈

想要培育出優質的農產品,從源頭土地、種子、種植到加工包裝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北緯47°瞄準的不僅是鮮食玉米等綠色有機食品,還是發展以集培育、種植、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大農業產業,聚焦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產業鏈,運用科技手段,帶動鮮食玉米產業升級。

只有好種子才能出好糧。2017年,黑龍江省立法全面禁止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轉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農作物。北緯47°在選種、育種上嚴格遵守《黑龍江省食品安全條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政策條例,確保每一粒稻米、每一顆鮮食玉米的非轉基因身份。

有了良田、良種,還需要良法。為了擺脫傳統農業靠經驗、靠天吃飯的弊端,北緯47°通過現代科技的手段,結合遙感、地面物聯網傳感器設備、人工數據採集等大數據支撐。把數字化生產應用土壤監測、作物生長、農事管理、有機溯源等環節,實現規模化、精細化、高效率的種植生產和管理。

未來3-5年,北緯47°將建立以農業大數據決策指揮中心為核心,以全過程全要素數據採集分析為基礎,以「天空地」信息採集體系、標準化種植管理體系、有機種植全流程溯源體系等為支撐有機數字農業。

種出了好食材,還要配好工藝。鮮食玉米不同於普通玉米,口感更為鮮嫩,水分更多,採收後呼吸代謝旺盛,養分衰退迅速。想要完成從採摘到入庫的快速鎖鮮,進行長期貯藏或周年供應市場,對製作工藝水平要求極高。

研究表明,從採摘到成品限制在3-5小時以內,可有效鎖住鮮食玉米的營養和水分。為此,北緯47°採用國際領先工藝,實現了採摘到成品不超過3小時,讓消費者品嘗到原滋原味的新鮮風味。

要藏糧於地,也要藏糧於技。如果說,肥沃的黑土地、優異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是北緯47°擁有的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用科技的手段提升全產業鏈效率,則是在打造後天優勢,提高企業核心壁壘,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鮮食玉米產業升級。

三、守土有責,產業興農

站在更加宏觀的角度,產業升級不僅是一家公司用科技打通全產業鏈,而是促進一二三產融合,帶動產業鏈公司共同成長。

北緯47°成長、紮根於齊齊哈爾這片黑土地,為回饋這片黑土地,通過建設「有機產業集群」,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在依安縣的綠色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公司建設了包括鮮食玉米、冷凍蔬菜、有機油類作物、植物蛋白、高端乳製品、林下產品及食用菌、穀物及麥類作物產品、藥食同源產品、植物飲料在內的精深加工、智能倉儲和冷鏈物流等產業集群項目。

同時,通過產業集群賦能上下游夥伴,推動全產業鏈上下游種植、養殖、運輸和包裝產業發展,帶動地方經濟。力爭到2030年實現千億產值,帶動100個以上企業共同發展。

讓農民富起來的同時,還要注重可持續發展,讓土地肥起來。

黑土地如果長期高強度利用,肥力透支,土地會變瘦、變薄、變硬。為了保護黑土地資源,政府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2022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正式施行。

人人守土有責,北緯47°同樣致力於黑土地的保護,從有機種植、資源循環利用、有機轉化等方向入手,積極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打通全產業有機生態閉環。

在種植時回歸傳統農業理念,科技賦能深耕細作。進行保護性耕作實踐,秋收後秸稈全量還田,給黑土地蓋上被子,春播時在滿是秸稈的上面種植,讓黑土地完整保存下來。

創新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打造有機肥和生物天然氣生產基地。以畜牧糞污、玉米秸杆等為原料,製取生物質燃氣和有機肥,能改良土壤保肥能力,還能為工廠補充清潔能源。

萬年黑土地難有,僅依靠有限的黑土面積,規模化程度有限。北緯47°還積極進行有機轉化,與中科院建立綠色有機研創基地,2021年依安基地有機轉化面積6.4萬畝進入轉換期,獲得轉換認證。預計到2026年,將實現200萬畝有機轉化目標,創造中國規模最大的有機農業產地。

四、寫在最後

良田、良種、良法,科技全面賦能;農民、企業、土地,三者齊頭並進。北緯47°正引領當地鮮食玉米產業良性健康發展,是當地產業興農的新標杆。

據《黑龍江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鮮食玉米要由單一糯玉米向甜玉米、甜加糯型多元化發展;外銷由粗放原料批發,向精細包裝、品牌化運營方向轉型;到2025年,鮮食玉米面積230萬畝、產量200萬噸。

未來,北緯47°有機耕地規模會逐漸擴大,食品種類也將日益豐富。在這片坐落於東北平原的黑土地上,鮮食玉米產業在升級,一個高端綠色有機食品品牌正崛起,或將引領健康有機生活新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