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子嘴豆腐心」:別再藉口愛孩子而用語言暴力了,危害不可小覷

2020-08-27   幼教咖

原標題:「刀子嘴豆腐心」:別再藉口愛孩子而用語言暴力了,危害不可小覷

提到暴力,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肢體衝突,覺得打架才是暴力衝突,可其實語言暴力往往危害更大。

尤其是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看似「打是親罵是愛」,有時對孩子口不擇言,出口即罵,表面上打著愛孩子的幌子,實則是宣洩自己的不滿情緒。

有些家長罵過了之後,發現效果很好,孩子在短時間內會變得非常聽話,也就錯誤地認為這是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但其實在孩子內心已經造成了很深的傷害。

媽媽經常「貶低」孩子,結果非但沒激勵孩子,反而讓孩子變成了這樣

孫女士的女兒今年9歲了,已經讀小學二年級了,不過最近讓孫女士有些頭疼的是孩子開始變得不愛說話了,更不聽自己的話了。

孫女士的女兒樂樂從小就是個非常愛笑,喜歡說話,而且很乖的孩子,這也讓孫女士一直都覺得特別欣慰。

但是隨著女兒開始上各種培訓班,開始上小學,孫女士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督促女兒提高學習成績這方面。

面對女兒有時的開小差或者是學習成績下降的時候,本就脾氣暴躁的孫女士表現得總是讓樂樂心驚膽戰的。

而孫女士經常用語言去攻擊和貶低女兒,總會說一些非常打擊孩子的話,認為這樣能夠激勵孩子更加用心去學習。

「你這麼笨不如去死好了!」

「我怎麼生出來你這麼廢物的孩子!」

類似的話每天都充斥在樂樂的腦海里,孫女士開始發現孩子不愛跟自己說話或者是相處,甚至對自己連個笑模樣都沒有,她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錯了?

分析

相信像孫女士這樣的父母並不在少數,很多家長自詡要做「嚴父嚴母」,也是為了不嬌慣孩子,總覺得表揚孩子會讓孩子變得驕傲。

再加上有時恨鐵不成鋼的心理,畢竟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呢?所以也就會情緒失控,對孩子會說出各種刺激性特彆強的話。

可是孩子的心靈終究是脆弱的,經受這種語言暴力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件特別殘酷的事,尤其是帶來的傷害可能是一生都無法彌補的。

所以說「刀子嘴豆腐心」並不是愛孩子,家長也更不應該打著愛孩子的藉口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因為其危害真的不可小覷。

語言暴力對孩子會產生哪些不好的影響?

1.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看身邊的一些孩子,俗稱是「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顯得落落大方,自信得體,而這樣的孩子大多在各個方面也都很優秀。

孩子是需要鼓勵和肯定的,家長經常貶低孩子,訓斥孩子,即使孩子沒有那麼差勁,但是家長總是故意那麼說,就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情緒,變得極其不自信,這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的阻礙作用。

2.容易讓孩子自暴自棄

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總是希望聽到鼓勵的,這樣才能激發鬥志,想要把這件事做得更好。

可是如果聽到的總是被否定,被貶低的話,那麼內心的感受可想而知,孩子尤是如此,家長的語言暴力會極大地挫敗孩子的信心,讓孩子容易走上另一個極端,那就是自暴自棄。

3.疏離親子關係

對孩子來說,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信賴最親近的人,而孩子大多數的安全感和自信都來源於父母的肯定和鼓勵。

如果父母總是打擊孩子,讓孩子覺得父母並不欣賞自己,就會產生拒絕跟父母溝通的慾望。

久而久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也會受到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大了就跟自己不親了,不妨先想想是不是對孩子有過語言暴力?

小結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語言滋養,家長也不要小看了語言的力量,可以讓孩子更好地成長,變得更加優秀,也可以毀了孩子,讓孩子一輩子都逃離不了曾經遭受過語言暴力帶來的陰影。

我是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贊、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