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讓你訝異了嗎?
今天想說的是,鮑毓明性侵養女案。
自新聞爆出,各方說法各種反轉,其中爭論的焦點,是鮑聲稱,他和受害女孩不是養父養女的關係,而是戀人關係。換言之,戀人之間發生性關係屬正常,不觸犯法律。
他講述了第一次見到受害女孩的情景:「我和她媽說覺得這麼大了不好相處,她媽說那你就有空帶她出去玩或是到你家看看,試試能不能相處。她自己也說一看我就面熟,像失散多年的親人。我就帶她出去了兩三次,她很開心,也訴苦說自己從小被遺棄,親情是最大的遺憾,每次和我分手都哭著說『叔叔我不想讓你走』,那時我真的很感動,也覺得應該幫幫她。」
「隨後我們了解到因為我是單身,無法和她辦收養手續,她媽就說那就等她到了年齡辦結婚手續,反正都是一起生活,她自己也說愛我,原因這樣陪我一輩子。我想反正我是單身,如果將來感情真能發展到那一步,也不是不可以,就這樣開始保持聯繫了。」
……
和很多人不一樣,我相信鮑所述是真實的,至少大部分為真。
一個單親家庭里生活的女孩子,父親長期缺席,她和母親過著貧苦的、顛沛流離的生活,極度缺乏愛,缺乏安全感,所以,她對於出現在自己生活中的鮑毓明產生強烈的依戀之情,尤其這位叔叔這麼高大、博學、富有,她想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
但,她和鮑毓明的不同在於,她的動機是想找一個親人,而鮑毓明的動機,是想找一個女孩來滿足他變態的慾望。
第一次性侵,打破了女孩的幻想,知道了這個男人齷齪的目的,她報過警,警方沒有立案,那麼為什麼不離開?
這也是很多人質疑受害女孩的問題之一,也是我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她並沒有被囚禁,那為什麼不離開?
我的分析——
首先,報警之後,鮑毓明被警察帶走,很快就被放了回來。這讓女孩有點糊塗:叔叔並沒有被警察抓起來,說明他對我做的事,沒那麼嚴重吧?是正常的吧?
其次,每次被性侵前後,鮑毓明對她都特別好。他用了一個詞是「百般疼愛」 ,說「我經常囑咐她好好學習注意吃好穿暖,不斷資助她,她喜歡什麼我就買什麼,喜歡叫我什麼就叫什麼,可以說要星星不給月亮,她不止一次說過我是對她最好的人,我們彼此的感情也越來越深。」
這種從未得到的被寵愛、被嬌慣、被照顧的感受,對於一個從小缺愛的女孩來說,是多麼溫暖、美好,讓她難以割捨。她想要保有這種感受,就必須留在這個人身邊。
雖然,很明確的,她不喜歡被性侵時的感受,但,為了留住這份愛,她只能忍受被這個人性侵。
她不是自願的!
你不是自願的,你為什麼留在他身邊?三年,每次性侵也沒見你激烈反抗啊?也沒見你去求助啊?
冷漠的人們這麼問。
受害女孩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她也在問自己。然後,慢慢的,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她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合理的答案:我是愛他的,他也是愛我的,我長大了是要做他妻子的,戀人之間做這樣的事情是很正常的!
她用這個答案欺騙著自己,讓自己因為鮑毓明的性侵行為而感到噁心和糾結的內心平靜。
很多受熟人、親人性侵的女孩,都會這樣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最典型的就是已自殺去世的台灣作家林奕含,她16歲時被自己所崇拜的國文老師性侵,她也是這樣騙自己的——老師這樣對待我,是因為愛我。
否則,她們沒有辦法,帶著這麼巨大的傷害活下去。
在鮑毓明公布的他和受害女孩的聊天記錄當中,女孩多次提到「親愛的」、「結婚」等親密內容,她提到讓鮑毓明等她兩年,兩人還約定去拍婚紗照,而2019年初,鮑毓明還送給她訂婚的鑽戒。
她甚至為了鮑毓明結識其他女人而吃醋而賭氣。
……
這一切,也許都是真實的,但這一切,都不能證明她是自願的。
她不是自願的!
她只是在讓自己和鮑毓明之間存在某種行為合理化。
她渴望一個家,渴望被人愛,而在她的認知里,締結婚姻能讓她得到這一切。
她害怕、厭惡被性侵時的感受,她只是將這當做她能獲得愛的代價,忍受了下來。
她不知道,真正的愛,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的——因為沒有人這麼愛過她。
而這一切,被鮑毓明作為脫罪的證據:她不是我的養女,我們是戀人關係,她是自願和我發生性關係的!
鮑毓明是律師,深諳法律,知道如何在法律的框架下作惡。
一個48歲的男人,公司高管,個人條件優越,和一個認識時還不滿14歲的女孩,談戀愛,正常嗎?
一個48歲的男人,和一個14歲的女孩,談婚論嫁,正常嗎?
他背後骯髒的、險惡的動機,昭然若揭。
這個男人,就是個變態的色狼,天下的女人都得警惕,記住那張臉,繞道走。
他擅鑽法律的空子,最好也給自己的餘生鑽個地洞,不要出來,否則,無數道透著厭惡和鄙夷的目光,會將他殺死。
而這個女孩,我們要問責她的父母,是什麼經歷什麼過程,讓一個14歲的少女遭遇這樣的結果?某種程度上你們是鮑毓明的幫凶,你們不配做父母,你們欠她!
同時我們也要提醒,那些準備或已成父母的人,一定要自問,能不能給孩子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和基本的生存條件?最重要的是,有沒有愛的能力?
愛ta,健康的、智慧的愛ta,不要讓ta像一個可憐的、沒有尊嚴的乞丐一樣,到處乞愛——用一種自傷自毀的方式。
作者簡介:卡瑪,專欄作家,婚姻家庭諮詢師。諮詢範圍:婚戀情感、兩性關係,案例經驗累計10000小時。出版有《和你一起慢慢變好》、《兩個人的修行——給婚姻的50個提醒》、《心理諮詢師手記》等作品。微信公眾號:親愛的卡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