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給生豬行業和市場帶來的影響非同小可,各方也都為「二師兄」操碎了心。
截止到12月,豬肉批發價格已連續4周下降。但恢復生產發展保障市場供給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為此,農業農村部印發《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狠抓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給。方案都有哪些重點內容,快來看看吧。
行動目標
生產恢複目標:
確保年底前止跌回升
確保明年元旦春節和全國「兩會」期間豬肉市場供應基本穩定
確保2020年年底前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復正常。
產銷平衡總體要求:
東北、黃淮海、中南地區為生豬及產品調出區,要為全國穩產保供大局作出貢獻,實現穩產增產;
東南沿海地區為主銷區,自給率要達到並保持在70%左右;
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通過跨區合作建立養殖基地等方式保證掌控豬源達到消費需求的70%;
西南、西北等地區為產銷平衡區,要確保做到基本自給。
重點任務
1、落實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補助項目
落實2019年項目資金,指導養殖場戶儘快開工建設;
及時下達2020年項目資金,加快項目執行進度,儘快形成實際產能。
2、加大農機購置補貼支持力度
對生豬養殖場戶購置自動飼喂、環境控制、疫病防控、廢棄物處理等農機裝備實行應補盡補。
3、保障養殖用地
落實不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簡化用地程序,提高用地取得效率。
4、落實財政支持項目
支持生豬生產發展、動物疫病防控和流通基礎設施建設;
落實非洲豬瘟強制撲殺補助經費
5、加大金融保險支持
推廣抵押貸款試點;
細化落實種豬場、規模豬場流動資金和建設資金臨時貸款貼息政策,及時兌付貼息資金;
擴大能繁母豬和育肥豬保險覆蓋面,降低養殖風險。
6、繼續開展生豬養殖標準化示範創建活動
三年內再創建120家可複製、可推廣的高質量標準化示範場。
7、幫扶中小養殖戶恢復生產
推動大型生豬養殖企業與地方對接,通過「公司+農戶」、託管租賃、入股加盟等方式,對中小養殖戶實行包片幫扶,帶動有能力有意願的中小養殖戶增養補欄。
8、開展禁養區清理工作
全面清理超範圍劃定的禁養區,確保今年12月底前完成;
對打著環保名義搞「無豬市」「無豬縣」的,一律責令整改。
9、推進養殖項目環評「放管服」改革
對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場建設,開展環評告知承諾制試點,建設單位提交承諾書和環評報告的,可以不經過開工前的評估審查,直接作出審批決定。
10、加強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
抓好監測排查、清洗消毒、調運監管、禁用餐廚廢棄物等現行有效防控措施;
加快推進分區防控,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企業建設無疫區和無疫小區;
建立完善動物防疫風險管理制度和標準體系;
及時規範處置新發疫情,及時兌付非洲豬瘟強制撲殺補助。
11、壓實養殖場戶防疫主體責任
落實物理隔離、化學消毒、生物免疫等綜合措施,實施養殖場動物疫病凈化工程;
支持第三方檢測監測和養殖加工企業自檢,發展專業化社會化動物防疫服務組織。
12、規範疫情報告
鼓勵養殖場戶開展非洲豬瘟自檢並及時報告異常情況,各地一旦發現疑似疫情,必須第一時間規範報告;
對故意遲報、瞞報、謊報尤其是阻礙他人報告的行為,嚴肅追責問責相關責任人;
設立非洲豬瘟疫情有獎舉報熱線,經查證舉報屬實的,給予相應獎勵。
13、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
完善省市兩級動物防疫行政機構;
強化疫情處置應急隊伍建設;
在畜牧養殖大縣實行防疫人員特聘計劃,特聘動物防疫人員1萬人左右。
14、加快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
推廣整縣治理典型模式,打通畜禽糞污終端產品利用渠道;
採取分散收集、集中處理或就近直接還田利用等方式,解決中小散養戶糞污處理問題;
到2020年底,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
15、強化病死豬無害化處理
健全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體系,及時足額落實補助資金,確保無害化處理企業可持續運行。
16、規範生豬屠宰加工企業發展
優化主產區生豬屠宰產能布局,實現與養殖布局相匹配;
在現有5005家生豬屠宰企業基礎上,繼續整頓清理小型屠宰場點;
2020年創建100家標準化示範企業;
不定期開展監督抽查,確保生豬屠宰環節非洲豬瘟自檢制度和官方獸醫派駐制度成為常態。
17、加強科技支撐與指導服務
加大非洲豬瘟疫苗科研攻關力度;
推廣大型養殖企業有效防控模式;
實施生豬良種補貼,推廣人工授精技術;
推廣生豬疫病防控、節本增效實用技術。
18、促進產銷對接
推動主銷區提高生豬自給率,在提升本地生豬產能基礎上,到有條件地區協作建立生豬養殖基地;
保障種豬和仔豬有序調運,支持生豬及其產品「點對點」調運,促進生豬及產品有序流通。
來源:農業農村部、人民網、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