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四貴主政」到底是前進還是倒退?

2020-08-04     曉雨聊歷史

原標題:秦國的「四貴主政」到底是前進還是倒退?

什麼是秦國的「四貴主政」?《羋月傳》就是講的四貴主政的故事。

「四貴」的最大靠山就是羋月,羋八子。羋月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筆者不清楚,但史書是沒有出現的,那個時候的女子都沒有名,只有姓,女子的稱呼都是在姓的後面加一個後綴,比如:息夫人、華陽夫人、夏姬、趙姬等。而羋月的稱呼是:羋八子,「八子」是秦國妃子的一種職位,地位在王后、夫人、美人、良人之下,七子、長使、少使之上。

「四貴」的第一貴就是魏冉。魏冉是羋八子的同母異父弟,是羋八子堅實的擁躉,沒有魏冉,羋八子和惠文後的權力之爭也許就不會成功(不管有沒有趙武靈王的插手,魏冉都是關鍵一角),所以魏冉是四貴的權力核心。後來他就任為秦國國相,並啟用白起,完成了秦國對楚、趙、韓、魏等國的致命打擊。

「四貴」的第二貴是羋戎。羋戎是羋八子的同父異母弟,這個人在史書上沒有多大能耐,只是曾經帶兵攻打過楚國的新城等地,被封為新城君。他本是從楚國逃難出來的楚國貴族,因和羋八子的關係才受到重用,其後並不見得有什麼出彩的表現。倒是疑似他的女兒——華陽夫人反而比他更為有名,華陽夫人是繼羋八子之後秦國的第二夫人,他收養的養子趙子楚(原名趙異人)成為了秦國後來的國君,趙子楚的兒子就是秦始皇——趙政!

「四貴」第三貴趙芾(公子芾)。趙芾是羋八子的兒子,在和惠文後的權力爭奪中,羋八子想擁立的就是趙芾。從羋八子將趙稷送往燕國做人質看,趙稷應該是羋八子最大的兒子,趙芾就應該是老二。本來趙芾最有希望做秦王的,結果中途殺出個趙武靈王趙雍,趙雍用武力威脅秦國立趙稷為秦王,於是趙芾只做了一個公子。趙芾當時還只是個孩子,他後來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羋八子給的。

「四貴」最後一貴趙悝(公子悝)。趙悝是羋八子的小兒子,履歷幾乎和趙芾一樣。

在四貴主政期間,羋八子大量驅逐客卿,全部換成自己的親信,四貴的功績主要體現在魏冉身上,直到范睢上台為止。魏冉擔任秦國國相期間,秦國攻滅了義渠(羋八子親自上陣),打殘了楚國(白起鄢郢之戰),將韓、魏揍扁(白起伊闕之戰),和齊國「東西互帝」,加快了秦國滅六國的步伐。

而四貴被秦昭襄王趙稷廢除後,趙稷任用范睢為相,白起為將,滅了東周,擊垮了最後的威脅趙國(白起長平之戰)。如果說四貴吹響了滅六國的前奏,那麼趙稷就發起了向六國的衝鋒,而趙稷的曾孫趙政則完成了對六國的最後一擊。其實,他們做的事情都很重要。那麼,四貴主政對於秦國來說,真的就是進步嗎?

不能被表面的功績所迷惑,四貴幹的事情,其實其他人不一定就不能幹,在四貴主政前,秦國已經吞併巴蜀,王者之相已現。羋八子雖然推動了秦國的統一進程,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大危害,就是君權的旁落。

對於一個大帝國來說,這是非常危險的。君權的削弱對應的就是公卿權力的上升,而這正是一切禍亂的開始,稍有不慎,秦國將可能陷入無盡的內亂,甚至分裂,就連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國都不能逃脫這一劫數。

如果沒有秦昭襄王的撥亂反正,加強君主集權,也許,秦國就是第二個晉國!

秦國的「四貴主政」到底是前進還是倒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SB5uHMBLq-Ct6CZ2TS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