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母親蔡美兒:你和虎媽之間,隔著100個明玉媽的距離

2019-05-23     碧讀好書指南



文 | 月月(碧讀好書指南原創首發,擁有版權)

她,曾因為「折磨」兩個女兒火遍全美,引得無數專家為她的教育模式爭論不休。

她,曾讓所有的美國華裔媽媽與之劃清界限,媒體給她貼上了強勢、霸道的標籤。

如今,她的兩個女兒都已經長大成人。大女兒索菲亞以優異的成績從哈佛大學畢業,並考入耶魯大學法學院攻讀研究生,同時還加入了美國陸軍,成為一名二級少尉。甚至她在完成繁重的課業同時,還創辦了一家網上家教公司,為常青藤高材生介紹家教工作。

小女兒露露以GPA3.9的高分即將從哈佛大學藝術歷史系畢業,準備離開校園,踏上社會。

看到蔡美兒的兩個女兒如此成功,輿論又開始調轉風向,無論是中國媽媽還是美國媽媽,都對蔡美兒的教育方式趨之若鶩。但遺憾的是,很多媽媽只學到了虎媽的嚴厲,卻沒有學到虎媽的智慧,不僅變不成蔡美兒,還變成了《都挺好》里的明玉媽。

光是嚴厲和打罵,絕對無法造就身心健全的哈佛孩子。蔡美兒的教育智慧,絕不僅於此。


01

對孩子嚴格,先對自己嚴格

虎媽對兩個女兒的要求相當嚴格。大女兒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乘法速算測試得了第二名。蔡美兒就每天晚上讓她做20張試卷,每張試卷100道題,蔡美兒在邊上掐表計時。經過一個星期的訓練,大女兒的速算再也沒得過第二,次次都是第一。就算是出去旅遊,她也會給酒店打電話,預定酒店宴會廳早晨6點到8點的練琴時間。

很多人看到了虎媽的「狠」,但卻沒看到她對自己「更狠」。蔡美兒畢業於哈佛,之後成為耶魯大學法學院的教授。

她每天五點鐘起床,開始寫作,然後上班。午飯過後,她要從耶魯大學的法學院跑出來,開車接女兒去上小提琴課,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趕回去上班。

工作結束後,她要接女兒回家,然後開始陪孩子練琴。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有抱怨,從不停歇。

這就是為什麼雖然蔡美兒對孩子如此嚴苛,可女兒對這樣的教育卻能心服口服。可很多中國媽媽,對孩子嚴厲,對自己卻放鬆。即便陪孩子寫作業,也常常是一邊看手機一邊陪。孩子看在眼裡,怨在心裡:你不努力,憑什麼卻要求我要拼盡全力?

言傳身教,勝於一切說教。你努力的模樣,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02

「你真棒」,是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蔡美兒從來不隨口誇獎女兒,在她看來,過多的讚美,不僅甜而無用,還是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有一次,兩個女兒為媽媽準備了一張生日賀卡。如果換做是中國媽媽,大多數都會對孩子一對海夸,讚揚孩子有孝心、有創意。

但蔡美兒不僅沒領情,而且只看一眼就把賀卡扔掉了,原因是她覺得兩個女兒沒有用心做這張賀卡。

也許很多人都會覺得蔡美兒太不近人情,但大女兒在回憶起這件事的時候卻說:「做這張賀卡,我確實只花了30秒。我知道媽媽不是在拒絕我的心意,而是在拒絕我不用心的態度。」

很多家長都以為,只要多誇獎孩子,就能收穫一個自信的孩子。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Angela Dichworth就在研究了數千個樣本後得出結論:決定孩子未來能否成功的,不是智商、社交的能力,而是堅韌的品格、頑強的毅力和抗壓的能力。


如果孩子隨隨便便就能得到大人的讚美,他又怎麼會持之以恆地去做事呢?

隨口的一句「你真棒」,漸漸會讓孩子失去「堅韌」這一寶貴的品格,恰恰是最毒的毒藥。

蔡美兒的二女兒露露就曾說:「人們認為嚴厲的家長教育會讓小孩缺乏自信,因為沒有父母不斷地讚揚。但我覺得我自己比一些人更自信,因為我的自信是自己爭取來的。」

的確,空洞的表揚並不能培養優秀的孩子。肯定孩子實質努力的過程,孩子才能更加自信。

03

最好的教育,是寬嚴並濟


很多人都詬病蔡美兒的教育,覺得在這麼嚴苛教育下成長的孩子,長大肯定會有心理陰影。但在蔡美兒大女兒的《給媽媽的一封家書》里我們卻能看到,虎媽並不是一味的嚴格,而是懂得寬嚴並濟。

在女兒的家書里,我們看到蔡美兒「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她允許孩子們每周四在地下室里瘋玩遊戲;

她會和丈夫、兩個孩子以及一條狗緊緊地擠在一張床上,爭論要在電腦上下載什麼電影;

她會允許孩子在做完工作、練完樂器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她和孩子有說不完的話題,她們會一起旅行,一起做有創意的中國菜。

蔡美兒的嚴苛不在於限制孩子的發展,抑制孩子的興趣,她甚至可以同意二女兒辭去首席小提琴手的職務,改打自己喜歡的網球。

她唯一不能接受的一件事,就是孩子做任何事時,沒有盡最大的努力。



高中二年級時,大女兒索菲亞自選了軍事歷史課,這門課有一項作業,就是要去採訪經歷過戰爭的人。

索菲亞知道自己的祖父母經歷過二戰,且對他們的故事早已爛熟於心,這項作業對她來說簡直是輕而易舉。

可是母親索菲亞卻不同意,她對索菲亞說:「這是一個去了解新事物的機會,你不能光圖容易。」所以之後索菲亞去採訪了一位以色列的退伍士兵,在這次作業中學到了許多。

「不能光圖容易」,這樣短短的六個字,就這樣潛移默化地深深植根在兩個女兒的心中。

反觀我們身邊的很多媽媽,總是想幫著孩子尋找「成功的捷徑」:高考移民、造假簡歷、找人代寫競賽作文……即便是報個補習班,也要挑選「三十天速成高考英語」之類的速成班。

在成長的路上,這些家長對「結果」很嚴格,對「過程」很寬鬆,只要能取得成績,哪怕耍點小聰明也沒關係。可蔡美兒不這麼看,她在意的,只是孩子有沒有付出110%的努力。

蔡美兒的「嚴」,教會了孩子做任何事都要拼盡全力;蔡美兒的「松」,讓孩子學會坦然面對失敗,同時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遇到更好的自己。

04


當大家都以為蔡美兒的「虎媽教育」一定會失敗時,蔡美兒的兩個女兒,都考入了美國的最高學府;

當大家都以為兩個孩子個性會冷酷、呆板時,索菲亞和露露卻開朗聰明,大學生活豐富多彩;

小女兒露露(Lulu)畢業於哈佛大學藝術歷史系


當大家都以為蔡美兒會和孩子反目成仇時,兩個女兒卻和母親親如姐妹,索菲亞還在《紐約郵報》里寫信表達了對媽媽的感謝。

可當大家看到蔡美兒教育成功了,對她的教育方式趨之若鶩時,卻發現自己學不成蔡美兒,學成了明玉媽。

其中的原因,不過是她們只看到了表面的嚴厲,卻沒看到蔡美兒本身的優秀、自律,也沒看到她對女兒們的寬容、愛與陪伴。

蔡美兒用自己的教育經歷告訴我們:不要以輕鬆教育的名義放縱孩子的自我膨脹,不要以快樂教育的藉口推卸為人父母的責任。

蔡美兒的一對女兒,也用自己的優秀告訴世人:孩子最需要的,不是一個控制欲超強的明玉媽,而是一個能帶領他們共同成長、一路披荊斬棘的「虎媽」。

本文為「碧讀好書指南」原創,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我們旨在提供高品質必讀好書資訊,幫助每個人讀到好書!歡迎關注。圖/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OZQDmwBmyVoG_1ZC6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