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4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期,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個世界性大國開始接受全球霸主的地位,但是,一山不容二虎,更何況,這兩個國家屬於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國家,在社會形態上就具有天然的對立性,更加加劇了兩國爭霸全球的行動。
作為當時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也是超級大國,蘇聯和美國都製造了大量的核武器,對對方形成致命性威懾,雖然兩國的核武器可以將全球毀滅數次,但其實真正怕死的反而是這兩個國家,對於使用核武器,兩國絕對是非常謹慎的,畢竟,如果引起世界大戰,估計最先被毀滅的也就是這兩個國家了,因此,在製造了大量的核武器之後,兩國發現這種核均勢,雙方都沒有辦法打破的時候,就只能在常規武器上動手了,就這樣,軍備競賽,在這兩個國家之間展開了。今天我們所要提到的軍備競賽,就是關於運輸機的製造。
為了壓住對方一頭,兩國在各型飛機的製造上絕對是全力以赴,俄羅斯人給人的印象一直是比較喜歡大粗黑的裝備,因此,在製造運輸機方面,俄羅斯人也秉承了這個觀念,其製造出的運輸機最大的特點就是運載量非常之大,把美國人遠遠拋在了後面。在這方面的典型飛機就是安-225,那麼這是一款什麼樣的飛機呢?筆者只能說它是一款超時代的飛機,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幾乎沒有辦法重新生產它。
不同於普通的運輸機,安225運輸機的設計初衷就非常不凡,它被設計的目標並不是運輸普通的物資,而是用來運輸太空梭,具體的來講,安225的研製就是為了運輸當時蘇聯的暴風雪號太空梭,其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驚人的640噸,貨艙最大可載重250噸,機身頂部最大載重200噸,在飛機的載重量上絕對是前無古人,已經達到了人類運輸機製造的巔峰狀態,但是就是這麼一款高性能的運輸機卻也擺不脫多舛的命運。
該運輸機生產於烏克蘭,並且有史以來只生產了一架該型飛機,造成這種狀態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蘇聯已處於經濟全面惡化狀態,比較燒錢的太空探索計劃在蘇聯人看來其重要性已經大大降低,因此,蘇聯耗費日久的暴風雪航天計劃只運行了一次就不得不停止,而不運載該太空梭而專門設計的安225飛機也不得不下馬,這就導致了該飛機只生產出來一架。
蘇聯解體之後,從前蘇聯非得大批軍事遺產的烏克蘭可以說在軍事製造技術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按道理說安225這麼一款優秀的運輸飛機絕對是應該大放異彩,不過,全球能使用該飛機的國家實在太少了,烏克蘭空有此技術卻只能把它藏在箱子底下,轉而靠出售其他軍事裝備和技術獲取外匯,隨著我國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也面臨著運輸太空飛行器材的難題,在於烏克蘭經過多次談判之後,烏克蘭的這一項安225大飛機技術,才得以重新走出來,展開與中國的多方面軍事合作,此飛機絕對是功不可沒。(利刃/三生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