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羈押9778天,53歲的張玉環無罪歸鄉。
27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牢獄之災,原本幸福美滿的一家人,他們的人生軌跡全部被改變。
張玉環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不是輕易一句道歉和賠償就能化解得了。
我們在感動「中國好前妻」宋小女之餘,也別忘了那些「刑訊逼供」的人。
宋小女在接受採訪時含淚說「追責過分嗎」
比起賠償,他們更想要一個說法。
可以預見,接下來又是一場漫長的訴訟之路。
張玉環一案,讓我想起了張藝謀28年前那部「土掉渣」的電影。
影片里的女主角也是要討一個說法——
《秋菊打官司》
秋菊(鞏俐 飾)是西北某小村莊裡的村婦。
這一天,她挺著個大肚子,帶上妹子。
用板車拉著丈夫王慶來到縣裡看醫生。
醫生一問得知,王慶來被人踢了下體。
幸虧沒啥大事,醫生開了藥回家休養幾天即可。
秋菊咽不下這口氣,決定去找踢他男人的人理論。
這個人是村長王善堂(雷恪生 飾)。
秋菊甩出醫生開的證明,問村長「這該咋辦」。
村長一副「你能拿我咋辦」的樣子。
呵,是個不講理的人。
秋菊沒再糾纏下去。
因為她不信就沒有一個可以說理的地方。
為了討一個說法,秋菊來到鄉鎮府。
一紙狀書,狀告村長。
經李公安的了解,慢慢為我們揭開了這起蛋疼的慘案。
王慶來想找塊地兒蓋辣子樓,但村長不批。
兩人為此事吵了起來。
王慶來罵了村長一句「下一輩斷子絕孫,還抱一窩母雞」。
別人聽了可能沒啥,但村長連生四個女兒沒得一個兒子。
計劃生育又剛把他計劃了。
這話對他無疑是「殺人,誅心」。
一氣之下踢了王慶來的下體。
事就這麼個事。
李公安聽完後答應到村子上去做調解。
調解的結果是王慶來的醫藥費由村長承擔。
按理說,事情到這應該可以結束了。
秋菊上門找村長要賠償金。
沒想到村長把鈔票直接扔在地上。
但是想讓他給王慶來道歉,沒門。
一個倔人碰上另一個倔人等於這事沒完。
為了討一個說法,身懷六甲的秋菊和妹妹從縣城開始,走上了漫漫告狀路……
當張藝謀已經拍完《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正準備把《一地雞毛》改編成電影。
按照他最初的設想,把故事的背景從北京改到重慶。
於是他帶著創作班子來到重慶,結果他因為找不到感覺又不想拍了。
劇組的人一下就閒著沒事可干。
便從報亭買回一堆文學讀物。
有人就把其中一本中篇小說《萬家訴訟》推薦給了張藝謀。
張藝謀看完之後十分喜歡,趕緊聯繫原著作者陳源斌簽訂了版權合同,要將這個故事拍成電影。
最開始的劇本,《秋菊打官司》被寫成是一個生活喜劇。
但張藝謀覺得沒勁,拍成喜劇太中規中矩,很難出彩。
思來想來,張藝謀覺得應該把電影做成紀實風格。
全片高達百分之五十的鏡頭採用偷拍的方式。
劇本上所有的戲劇性情節被拿掉,要的就是還原一個最真實的農村生活。
開篇第一個長達2多分鐘的固定長鏡頭讓人眼前一亮。
大街上人頭攢動,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的中國形象撲面而來。
畫面粗糲但貴在真實。
隨著鞏俐飾演的秋菊緩緩地走向鏡頭,仍然有觀眾沒有意識到主角已經登場。
因為鏡頭依然沒有跟隨著主角移動。
這會讓人產生一種這不是故事而是生活的感覺。
在試映會上,有觀眾在電影開始了十幾分鐘後仍然沒有認出秋菊就是鞏俐。
無他,因為秋菊實在是太醜了。
要知道,鞏俐的上一部電影《上海灘賭聖》是這個樣子的:
到了這部電影里,鞏俐穿著紅棉襖繫著綠頭巾,頭髮粗糙,皮膚黝黑。
村,實在是村。
哪還有半分伊人原來的樣子。
起初張藝謀擔心鞏俐太漂亮,怕她演不出一個文化程度不高,沒見過世面的山村農婦。
為此鞏俐專門提前兩個月到農村體驗生活,和村民們同吃同住,觀察她們的一言一行。
讓觀眾第一眼入戲,造型就不能讓人感到違和。
鞏俐用盡辦法把自己往糙的方向打造。
特意用肥皂洗頭,可以讓頭髮變得更毛躁;
大口吃面並且要發出聲,因為這樣吃才更像村裡人。
在觀影的過程中,你不會有一絲想起這個人是鞏俐。
那一刻,鞏俐就是秋菊。
從外貌到神態到舉止儼然就是一個農村婦女。
有網友評論說:「認為是鞏俐最成功的電影」。
要說電影里讓人印象最深的台詞,一定是秋菊的這句:
「我就是想要個說法。」
秋菊想要的說法到底是什麼?
其實就是村長的一句道歉。
她一路打官司,就是想聽到法律可以讓村長給自己家男人道歉。
但是法律的目的不是道歉,而是懲戒。
在法律層面里,「說法」就是對村長作出應有的判決。
雙方從一開始就沒有理解清楚對方的意圖。
這其中折射出的是過渡年代農村和城市之間的思維不同步。
秋菊因為受教育程度不高,基本上等同法盲。
她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用「說法」這個詞來表達自己的訴求。
秋菊這麼做,有錯嗎?
沒有。
從鄉、到縣、再到市,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做法有錯嗎?
也沒有。
他們完全按照法律法規辦事,處理結果完全符合規定。
甚至是秋菊想要討說法的對象村長,一定是個壞人?
也不見得。
电影後半段秋菊難產,村長沒有記仇,大晚上組織人把秋菊送去醫院。
這才讓秋菊得以保住肚子裡的孩子。
電影的最後才是神來之筆。
村長踢王慶來下體被定性為刑事犯罪。
在秋菊兒子滿月的時候,警察對村長做出了拘留的處罰。
秋菊聽見警察鳴笛的聲音,追著跑去馬路。
此時鏡頭定格在秋菊的臉上。
她的表情有點不解,有點無奈,反正就是很複雜。
她最終等來了司法部門給她的「說法」,但卻不是她想要的那個「說法」。
說白了,農村是熟人社會,人情社會,而法律是不講人情的。
張藝謀敏銳地抓住了這一點,表面上是講一個民告官的故事,實際也是一個弱者想要維護自身尊嚴。
電影最後的情節讓整個作品的立意高出了一截。
人性的複雜,不是法律可以簡單衡量和下定義的。
一個是才華橫溢的導演,一個是天生戲骨的演員。
兩人相輔相成,合作無間。
《活著》《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和《秋菊打官司》等影片都成為了華語電影史上的經典。
這麼多年過去,身為國師的張藝謀,在《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影片追求形式上的極致之後,用一部《歸來》宣告他的「歸來」。
而且之後並沒有局限在自己的舒適區里。
最近《堅如磐石》《懸崖之上》兩部影片紛紛釋出預告片,都是之前張藝謀沒有涉足過題材。
已經晉升為「鞏皇」的鞏俐,早已功成名就,但依然在拓展自己的表演邊界。
嘗試未必成功,但不嘗試一定固步自封。
無論是年過半百,還是已過天命,年齡都不應該成為你繼續前進的絆腳石。
你以為昨天、今天、明天應該是沒有什麼不同。
但如果你跨出了最艱難的那一步,你會發現,你的明天真的會變得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