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錄|打牌=思想破產?

2019-10-17   CIO的夜讀時光





真正的快樂需要閒暇與獨立



打牌&解悶的工具

為了對付這種(煩悶)的可悲感覺,人們爭相從事僅可歡娛一時的瑣事,希望這樣可以讓意志起作用,從而得以運用智能,因為完全意志之動機的是智能。跟自然的真正動機相比,這些動機只是紙幣和銀幣的關係,因為前者的價值是隨意指定的——紙牌和麻將牌等,就會為著達到這樣的目的而發明的。

一個人無所事事之時,可能玩弄手指,敲打任何東西,甚至拿著一支雪茄煙也好,以代替運用大腦。因此,在各個國家中,玩牌都是社會上的主要消遣,它可以衡量社會的價值觀,也是思想破產的表象。

因為人們沒有思想可以把玩,他們就玩牌,都想贏對方的錢。真傻!為了做到公平,且讓我談一談玩牌的好處:它能夠讓人學習世故,如何蠅營狗苟,怎樣能巧妙對付由機運決定而不可改變的情況(例如,剛拿到的一手牌),這就是盡力為之,必須要學一些偽裝,情況惡劣時臉上還堆滿笑容。




打牌&玩物喪志

但在另一方面,正因為是這樣,玩牌肯定使人玩物喪志,因為它的整個目的就是運用各種伎倆和計謀,去贏得別人的錢。在牌桌上學到的這些習慣,就會深植而且進入實際的生活中。

在每日的事務中,人們逐漸把真實人生看作牌局,覺得可以無所顧忌地運用優勢,只要不逾越法律的範圍。我這裡所說的要點,在商界中每日可見。閒暇是生存的花朵和成果,它讓人能掌握自己,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有福了。

但大部分的人能從閒暇中得到什麼呢?——只成為一個無用的傢伙,感到煩悶,不知如何是好。因此,兄弟姐妹們,高興吧,因為「我們不是女奴的孩子,而是自由民的兒女」。

具有足夠的內在財富而無需他人幫助或所需他人幫助不多的人,就是最快樂的。進口物品昂貴,顯出需要依賴他人,還帶來危險和麻煩,而說到底,終歸不如本國貨。我們不應該對別人期望過多,或是一般地不對外在的世界寄予太多的厚望。一個人對另一人的助益是有限的,到最後每人都需要獨立自恃,重要的是能獨立生存。

歌德在《詩與真理》(卷3)中說過,「對於每一件事,大家畢竟都要憑靠自己。」這一道理可以在此處引用。高史密斯在《旅行者》中也說:

我們若要製造或尋求幸福,

無處不需要依賴自己。

亞里士多德說得真對,「做到自足就是快樂」。快樂的所有其他來源,按其性質來說,都是最不確定的、不可靠的、易逝的、任憑機會的;即使是在最為有利的情況中,其他來源都可能一下子用盡,這不但不能避免,而且也不是一定可以到手。




真正的快樂需要閒暇與獨立

到老年,下面這幾項快樂的來源大多會枯竭:熱愛、機智會消失,旅行的意欲會減退,不再那麼喜好馬或喜歡社交,親友也逐漸死去。那時候我們更要依賴內在的財富,只有內在的財富會長久地跟隨我們,在人生的任何階段,它是唯一真正而持久的快樂來源。

我們從外在世界所能獲得的東西很有限。外在世界充滿悲哀和痛苦,我們要是離得開那些,煩悶又在各處等待我們。不僅如此,邪惡一般都占盡上風,愚蠢的叫鬧聲最為洪亮。命運是殘酷的,人類是可憐的。在這樣的一個世界中,內在豐富的人好比聖誕節時的一間明亮、溫暖、充滿快樂的屋子,而外邊是結冰下雪的隆冬夜晚。

瑞典女王克麗絲汀娜在19歲的時候,笛卡兒已經在荷蘭度過了20年嚴格的靜修生活。她除了聽到的有關報告之外,對笛卡兒的認識只限於一篇文章,她當時談到笛氏的一句話,頗現出高度智慧,她說:「笛卡兒先生是最幸福的人,他的一生似乎最值得我們羨慕。」

當然,外在的環境一定需要相當有利,才可讓人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幸福,笛卡兒的情形就是這樣;或者,像我們在《傳道書》中所讀到的一樣,「有智慧加上家業更好,見天日的人得智慧更為有益。」

獲得上天和命運所賦予智慧的人,將會熱切而小心地維持開放內在的快樂泉源,要做到這些,獨立和閒暇是需要的。要獲得獨立和閒暇,他會自願節制慾望,珍藏他的資源。因為他不像別人,他的快樂不只限於外在的世界,這就使他更克制而謹慎。因此,他不會為了官位、金錢,或是他人的好處和讚許,而出賣自己以迎合低級意欲和粗俗品味。

在這種情況下,他會遵從霍勒斯在信中給米西納斯的勸告:為「外我」而犧牲「內我」,也就是為了光輝、官職、排場、頭銜和榮譽而放棄個人全部或部分的安閒和自主,是莫大的愚蠢。歌德竟然這麼做了,幸運拉我往另一方向發展。我在這裡所強調的真理——人生的幸福主要來自內心,得到亞里士多德所做出最為正確的觀察的確認。



本文素材選編自《人生智慧錄》;圖片選編自CC0

作者簡介:叔本華於1788年2月22日在德國但澤誕生。他的父親是富商。1809年,叔本華已繼承可使他終生經濟獨立的巨大資產,這時他入讀哥廷根大學,對柏拉圖和康德哲學至為傾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