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港片玩剩的老套路,被拍成恐怖片傑作,在全球院線大殺四方

2023-09-27     電影番茄

原標題:沒想到港片玩剩的老套路,被拍成恐怖片傑作,在全球院線大殺四方

誰能想到,90年代港產鬼片玩剩下的恐怖片模式,竟被澳大利亞電影抄了去,在全球院線大殺四方!

A24的爆款恐怖片《回應我》最近上了流媒體——這部由兩位新生代導演丹尼·菲利普、麥可·菲利普兄弟執導的小成本電影,僅花費450萬美元投資,就在北美拿下4600.1萬美元,全球票房高達6795萬美元,投資回報率之高令人刮目相看!

該片曾在去年10月底的阿德萊德電影節上放映,今年1月份在聖丹斯電影節上亮相後獲得好評,很快就被A24買下,並於7月底上映。

爛番茄網站上,《回應我》的新鮮度高達95%、爆米花指數也有82%,在MTC也獲得了76分。

就連《指環王》三部曲導演彼得·傑克遜,看完影片都說,這是他這些年來看過最爽的恐怖片,用原話說就是:「極其恐怖且令人不安」。

這片到底講了什麼?咱趕緊來看一看。

一、起源於亞洲恐怖片的「碟仙」,在澳洲電影里煥發新生機

電影講述澳洲小鎮的黑人女中學生米婭(蘇菲·王爾德 飾)因母親在家中自殺身亡,正處於失去親人的悲愴當中,好在得到閨蜜傑德(亞歷珊德拉·詹森 飾)的安慰和幫助。

學校的學生間最近在玩一種通靈遊戲,也就是西方流行的「降神會」,類似我們的「筆仙」、「碟仙」。

有同學錄下通靈儀式過程的視頻發到朋友圈,引起米婭和傑德的注意。於是為了消遣和調整心情,兩人參加了通靈遊戲,且米婭自告奮勇要當志願者。

儀式主持人海莉喬斯先用皮帶將米婭牢牢固定在椅子上,再點燃一根蠟燭,又故作神秘地從一個手提包里拿出一隻上面密密麻麻寫滿符咒的灰白色陶瓷鬼手。

海莉開始講解儀式過程:點燃蠟燭就打開陰陽路,把鬼放出來;吹滅蠟燭就關閉鬼門關。當志願者握住鬼手,說出:「我准你附身」時,就會隨機出現一隻枉死鬼,當然只有志願者本人能看到。而當志願者說出:「我准你附身」時,那隻鬼就會附到他的身上。

而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項是:志願者一旦被附身,時間不能超過90秒。枉死鬼在人身上停留的時間越久越,他們就越不想離開,如果志願者在鬼附身時死去,那鬼就會永遠占有志願者的身體。

米婭成功讓一隻水鬼附到自己身上,且過程持續了90秒,讓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刺激體驗。

米婭和傑德都開始痴迷於此,很快他們又邀請海莉和喬斯兩人來到傑德家裡,和傑德的男友丹尼爾,傑德的弟弟萊利一起做同樣的遊戲。

常言道「樂極生悲」,一群年輕人在傑德的家裡玩了一晚上,直到筋疲力盡。傑德的弟弟萊利在一邊看到眼饞,纏著米婭求她允許自己也來玩一次。但萊利還太小了,也許會有危險性,於是他們決定把附身的時間縮短到60秒。

然而儀式的過程卻出了意外,附身到萊利身上的鬼竟然是米婭已死的母親。突如其來的親情召喚使米婭瞬間失去理智,這導致鬼魂在萊利身上停留太久而占據了他的身體,並控制萊利的身體將他折磨得奄奄一息,最終被送進ICU。

米婭知道自己闖下大禍,陷入深深的自責中,與傑德一家的關係也變得尷尬。

但麻煩事還不只這些,由於儀式過程出了意外,導致被召喚出來的鬼魂沒辦法送走,他們遊蕩在米婭和傑德一家人的身邊,對他們的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脅。

電影為我們詮釋了什麼叫「不作不死」,這本是用來消遣的通靈遊戲,卻因操作失誤導致噩夢纏身,使米婭和傑德等人都受到生命的威脅,讓他們逐步走向無法自拔的恐怖深淵。

電影並沒有揭秘這隻鬼手的起源,只是交代這是一個叫達克特的學生送給喬斯的。而在電影的開頭,達克特就因被冤鬼纏身自殺身亡。

可見這隻鬼手本就是不祥之物,所有接觸它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這是歐美恐怖片一貫的套路,好的恐怖片只專注與營造驚悚的氣氛,為觀眾帶來刺激的體驗,而無須執著交代來龍去脈。我們國產的同類電影往往忽視這點,為了把故事講圓而破壞了電影營造的氛圍和節奏。

二、A24電影這些年風光無限,勇於扶植新人是其高明策略

也許你不知道A24,但這些年肯定聽說過一些A24出品的佳作,比如:楊紫瓊奪奧斯卡影后的《瞬息全宇宙》、口碑恐怖片《遺傳厄運》、科幻片《機械姬》

A24影業成立於2012年,由丹尼爾·卡茨、大衛·芬克爾約翰·霍奇斯三人聯合創辦。

「A24」這個名字源自義大利的一條公路,丹尼爾·卡茨當年開車經過這條公路時,突然決定要開一家電影公司,於是用這條公路的編號來命名。

A24立足於小眾群體,旨在挖掘睿智、有想法、有能力的新銳導演,發掘驚悚、荒誕、新奇、具有創意的B級片。他們為有想法但缺乏資金的新生代導演投資,也會在電影節上出資購買那些獨立製作的小成本電影。

正是這些舉措,使A24出品的電影,都帶著桀驁不馴的獨特標籤,即使故事講得一般,其創意還是非常與眾不同的。

在好萊塢電影日益套路化、模式化,逐漸「病入膏肓」的背景下,A24電影的出現為其注入了一支強心針,讓影迷多少看到點新的希望。

《回應我》正是A24在聖丹斯電影節上「淘」到的寶,與其競購的是包括環球影業在內的眾多好萊塢大公司,A24因願意報出七位數的價格,最終拿到了本片在美國的發行權。

A24之所以如此看中此片,除了創意外,還因為電影故事涉及的主題,是對家庭創傷後遺症的探討。此前A24出品的《遺傳厄運》、《仲夏夜驚魂》、《不》都曾有與之相似的主題,《回應我》與這些電影可謂一脈相承。

導演丹尼·菲利普麥可·菲利普是一對雙胞胎,他們是Youtube上的網紅頻道RackaRacka的博主,粉絲量700萬,累計點擊量10億次,專門製作一些詭異、以血腥暴力為賣點的小視頻。

正是憑藉多年的拍片經驗積累,讓他們有信心嘗試拍攝電影。當兄弟倆寫好劇本後,有幾家好萊塢大公司願意投資並買下劇本,但他們堅持獨立製作,且不想用美國演員,最終只得到來自澳大利亞本土的小筆投資。

因此他們在拍攝時,不得不「省吃儉用」,甚至沒用到CG特效,純靠失焦、燈光的明暗和蒙太奇手法達到轉場的效果。

女主角蘇菲·王爾德也不是什麼大牌,此前只主演過兩部英劇《你不明真相》和《湯姆·瓊斯》,一部奇幻片《便攜門》,口碑都不是很好。

在片中,米婭因失去母親而陷入困境,一方面她希望了解母親為何要選擇自殺;一方面因家庭突發的離奇事故而受到排擠的她希望能夠再次被身邊的同學接納,融入到他們中間。

正是受到這種複雜情緒的影響,她才會參與「降神會」遊戲,並主動當起志願者,一次次被附身,也在一次次刷存在感。

而當她感覺到附在萊利身上的亡靈竟是自己的母親時,她即刻陷入另一個極端,不顧一切想要與母親接觸,最終無法自拔。

蘇菲演技十分精湛,雖然台詞不多,卻能夠用眼神詮釋出角色的迷茫、困惑、悲痛、震驚、絕望、崩潰等各種情緒,使觀眾在觀影過程中,能夠將自己的情緒代入到角色中,並與其共情。

應該說,蘇菲將米婭這個角色完成得非常好。

演員中唯一的大牌,是曾在《指環王》系列中飾演女戰神伊歐溫的米蘭達·奧圖,她在片中飾演傑德的母親蘇姨

能看出米蘭達的容貌已經老了很多,但還是顏值在線,且將這個母親角色的慈愛和通情達理都塑造得很好。

從電影的回報率來看,A24花費幾百萬美元買下發行權,卻獲得6795萬美元的票房,回報與付出翻了十幾倍,這正是其專業眼光的體現。

三、老港片的套路都被抄了去,國產恐怖片急需找到「新出路」

看過電影的朋友都說,電影中出現的場景,都是我們80、90年代港片中玩剩的老套路,又被外國人抄了去。其實我們有「碟仙」、「筆仙」,西方也有所謂的「降神會」,且在19世紀曾一度非常流行。

根據史料記載,懸疑偵探小說鼻祖《福爾摩斯探案集》的作者柯南·道爾,晚年就曾沉溺於此類活動中。1893年,柯南·道爾在參加活動時,被一靈媒點破了心事,從此便深陷其中,他身邊的朋友都無法理解。

其實一個人到了一定的歲數,隨著對衰老和死亡的恐懼、身體機能的退化帶來的孤獨無助,這些都有可能引起他的變化,即使一向相信科學的柯南·道爾也有糊塗的時候。

再看各種各樣的「通靈術」,無非都是以一種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來進行所謂的召喚;還有一些靠此賺錢的人,會特地添油加醋薰染這些事物的神秘色彩,使人對其深信不疑。

香港電影自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恐怖片也曾大行其道,在80到90年代達到一個小高峰。

早在1980年,邵氏的牟敦芾和楚原就曾合作拍攝過《碟仙》,是由請碟仙儀式引發的恐怖故事。

電影講述一個叫約翰的人,為發財求助於碟仙,在其指點下,約翰在賭局中贏了很多錢,很快就成了大富豪。但發財之後的約翰也顯露了本性,變得唯利是圖,且嗜賭成性,最後又輸光了所有積蓄。

雖然是個恐怖故事,卻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其主題還是為了警醒世人。這部電影可以說為之後的港式恐怖片定下基調,不管驚悚元素有多密集,其主題還是需要正面、有教育意義的。

到了90年代,很多港式恐怖片都帶著無厘頭喜劇色彩,在「召喚」的手段上也是花樣百出。

比如:1991年由吳君如、盧冠廷主演的《一世好命》,講述一對嗜賭如命的夫妻,在輸光家產之後,用供養其同一棟樓內的惡鬼以求發財的故事。

這對夫妻為了錢財,竟然能克服對鬼的恐懼,和惡鬼做了朋友,電影在堆砌搞笑情節之餘,也發人深省,讓觀眾反思人性的貪婪。假如同樣的事情降臨到自己身上,有多少人能夠為了自身平安,而放棄這種發財的機會?

90年代末隨著香港電影市場的縮水,低成本恐怖片又曾風靡一時。

這個時期湧現出不少以驚悚為賣點的恐怖片,不再拘泥於喜劇色彩和教育意義,顯得更加野性、奔放和張狂。

比如:網友們口口相傳的「童年陰影」《山村老屍》,就是以一場類似碟仙的招魂儀式為切入點。為了玩這個遊戲,5個年輕人最後招來了令人聞風喪膽的長髮女鬼楚人美。

《山村老屍》的恐怖之處就在於,電影故事的推進和發展完全不照常規,「跳躍式驚嚇」手法玩得非常熟練;而女鬼楚人美的起源故事又講得淒婉動人,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過去這麼多年,仍然被反覆提起。

《回應我》和《山村老屍》的風格其實很像,其召喚手法也很相近,且因此而引發的大麻煩,導致一群年輕人被纏身,種種故事推進的套路都如出一轍。

然而老港片的套路被外國人抄了去,國產恐怖片卻早已走進了死胡同。目前充斥網絡平台形形色色的網大恐怖片,都因粗製濫造而遭遇網友的口誅筆伐,鮮有質量過關的作品出現。

國產的恐怖片急需找到出路,首先在故事上就要過關,其次需要電影創作者多花點心思在劇本的打磨上,創作出經得起推敲的好作品。

四、恐怖片類型以小博大,市場前景比想像中好

據說在《回應我》成功之後,好萊塢的漫威與DC兩家都曾與菲利普兄弟接觸,希望將他們招至麾下。但A24早已出手,率先與兩位導演簽約,簽訂《回應我》的前傳,希望打造成一個系列。

由此可見恐怖片類型往往能以小博大,且非常考驗導演們的執導功力,好萊塢很多成名的大導演,都是以拍攝恐怖片起家。投資小,回報大,如果我們也能好好拍攝一些恐怖片出來,其市場前景其實比想像中要好。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熱血丹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9d6d2956b46699d1e84842aaf6d3f14.html